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2015-05-30张博
张博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描写了盖茨比和黛西之间情感纠葛的爱情,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同时借这部小说向社会发出警示。进步的社会和文明可以创造出财富,但道德沦丧的社会也可以毁灭财富。二十年代的美国是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交融冲突的时代,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思潮不可忽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观最终会毁灭人们所有的美好梦想。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社会观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是美国“喧嚣二十年代”时代的著名作家。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还有福克纳、海明威等人。菲茨杰拉德的名望与前两者并驾齐驱。他的作品特点非常鲜明,在写作中他非常善于运用隐喻,通过象征手法从侧面反映美国的社会生活。提起菲茨杰拉德,就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该书发表于1925年。小说以叙述者尼克·卡罗威的视角,讲述了杰伊·盖茨比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转变为富翁后,试图通过财富,赢回昔日恋人的心,但却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表面上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描写盖茨比和黛西之间情感纠葛的爱情小说。但实质上,书中所阐释的更深层意义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密不可分。书中多处场景、情节、物品、色彩和人物都有其独特意义,预示着盖茨比的“美国梦”终将破灭。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认为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即使出身贫寒、地位低下,但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美国梦”。在罗兰·马钱德(Roland Marchand)的《美国梦的广告化》一书中,作者刻画了一位怀揣美国梦的人物形象,书中写道“快节奏的生活、现代都市的摩天大厦和车水马龙、以及到处寻欢作乐的都市人,这一切无不使他陶醉其中;此外,他还讲着一口流利的都市腔,追逐时尚的热点,过着最流行的休闲生活。”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没有提及这本书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菲茨杰拉德所塑造的盖茨比与马钱德书中的人物有很大相似之处。盖茨比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华丽转型为使奴唤婢的百万富翁,住进了豪宅,众星捧月般被社会名流环绕。盖茨比就是那个时代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他所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洗刷掉了其贫苦不堪的过去。
盖茨比所代表的美国富人文化无非就是过着奢靡的生活和挥霍着巨额物质财富。只要一有机会,盖茨比就会尽情地炫耀展示自己的财富实力,比如华丽的着装,拉风的豪车,以及在他那豪华别墅举行的一场场盛宴式聚会。单纯掌握金钱和权利,并不能带给人满足感,必须将金钱与权利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才能彰显一个人的成就。盖茨比正是通过这种炫耀式的消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白手起家暴富的人,是如何通过财富来购买到自身尊严和万众敬仰的。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豪宅的规模与摆设无疑是所有新富阶层彰显自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最重要工具。尽管从豪宅的外观上看,盖茨比好像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但实际上他的内心依旧忐忑,为了平复自己的不安,他不得不寻找他人的认同感。比如在第五章里,盖茨比问尼克“我的房子很好看,是不是?你瞧它整个正面映照着阳光。”这其实是一种以展示自己财富为主旨的消费观,这种观念在二十年代的美国盛行,暴富的美国人开始享受慵懒奢侈的生活,抛弃了他们曾经拥有的勤奋节俭理念,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没有一个人物在获得财富后还关注勤奋的劳动。而盖茨比的财富来源与那些新富阶层又有所不同,并非来自于勤奋工作或家族继承,在他的奢华大厦底下是松软的地基,这也为他的“美国梦”破灭埋下了伏笔。
表面上看,盖茨比所做的一切展示都是为了赢得黛西的芳心,但实质上,在盖茨比眼中,赢得黛西的爱已经成为了他炫耀成功的一部分,虽然不可否认他很爱她,但黛西更像是一件商品,与他的豪宅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希望用金钱买回曾经失去的旧爱。但是盖茨比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黛西毕竟出身贵族名门,无论多么奢华的财富展示,都无法使黛西离开贵族式的生活环境,在那个环境中,除了财富还有贵族血统与地位,盖茨比所拥有的只不过是庸俗的炫耀性消费,这是无法赢得黛西芳心的。相反,汤姆的做法就明显技高一筹,虽然与盖茨比同样富有,但汤姆的豪宅布置陈设更加温和,彰显个人品位与家族血统,与盖茨比的花哨表演形成鲜明对比,黛西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她不会离开这个贵族的阶层,因此也不会为了盖茨比而离开汤姆。
在本书中盖茨比的豪宅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场景,这里就是一个秀场,有塔楼、大理石游泳池,以及修剪整齐的草坪和花园。盖茨比所办的各种聚会也同样是秀场,大批宾客如潮水般涌入这座奢华的建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为盖茨比的财富所吸引,都梦想能够接触到豪宅主人。但是盖茨比斥巨资办的这些盛宴并未给他带来满足感,所有宾客都认为盖茨比已经实现了所谓的“美国梦”,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使自己成为这个“美国梦”的一部分,向世人证明自己已经成为了上层阶级的一员。宾客们没有意识到,盖茨比虽然外表看起来功成名就,但其实他的内心深感空虚,而这种空虚只能凭借赢回黛西的爱来填补。为此,盖茨比用财富将自己包装成了另一个人,这个人有奢侈的豪宅,有华丽的服装,有汽车游艇,有社会名流的簇拥。但是,当黛西最后一次来盖茨比家出席聚会后,盖茨比发现自己和黛西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恶化,他开始重新审视金钱所购买来的周围一切,他的观念转变了。他解雇了家里所有的佣人,停止再办聚会,放任自己房屋的邋遢,这是盖茨比的人生走下坡路的开始。车祸事件后,当尼克去拜访他时,作者这样形容盖茨比曾经的豪宅“到处都是多得莫名其妙的灰尘,所有的屋子都是霉烘烘的,好像有很多日子没通过气似的。”两人这次的谈话内容揭示了盖茨比穷苦的过去,以及他腐化生活方式的缘由。“美国梦”本该是对幸福的追求,但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单纯对财富的追求。盖茨比希望通过财富赢回黛西的爱,但事实是他根本无法逾越那道阶级的鸿沟。汤姆代表的是来自西欧的富有家庭,他们是传统的上流贵族社会家庭;而盖茨比只不过是通过各种犯罪活动或违法生意获取的财富,即使他拥有比汤姆更多的金钱,也永远不会被那些贵族阶层所认可。
除了豪宅之外,各式各样的豪华汽车也是本书中的一大亮点。汽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本书中与几个人物的生死命运也息息相关。在小说创作的年代,汽车作为一项新兴科技产品刚刚被引入到美国新富的生活中,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中的那些富人来讲,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盖茨比所办的各种豪华派对一样,汽车也备受富人们的青睐,是他们标榜个人财富的工具。比如,盖茨比有自己的豪华专车,但他同样还拥有一辆旅行车和一辆昂贵的劳斯莱斯。在这些富人们眼中,汽车的外观设计远远重要于其实用性。菲茨杰拉德在描写盖茨比的劳斯莱斯时,使用了那个时代惯用的广告语“这辆车是奶黄色的,镀镍的地方闪闪发亮,极长的车身线条非常优美,车里有衣帽箱、食物箱和工具箱,层层叠叠的挡风玻璃反射出十几个太阳。”这辆车的外观显示了盖茨比张扬、自大的性格,他并没有将汽车看成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定位为一种昂贵的独特商品,就像他的豪宅、华服等等一样。
盖茨比始终希望通过物质财富的堆积赢回黛西的芳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就成了他“美国梦”破灭的导火线。书中几个人物的死亡直接或间接与汽车有关。茉特尔、盖茨比和乔治都因一场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而死,茉特尔是唯一直接死于车轮下的,由于盖茨比是车主,于是被乔治误认为是凶手而遭到刺杀,随后乔治饮弹自尽。这辆靓丽的劳斯莱斯不再是一件奢侈品,而是一辆“死亡之车”。借助汽车为工具,菲茨杰拉德终结了小说中几个人物的宿命,而汽车不正是二十年代美国社会文化的象征之一么。菲茨杰拉德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正是如此,是那个时代毁灭了“美国梦”。对于物质的痴迷已经发展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普通的汽车被赋予了其本身交通工具功能之外的身份,人们认为只有追求物质财富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最终获得幸福,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迷失了自我,甚至丢掉了性命。
追求物欲是导致“美国梦”破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二十年代的美国,人们获取巨额财富的手段也间接导致了这座梦想大厦的崩塌。“禁酒运动”的推行造就了一大批本来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人,这些人后来却过上了奢华的生活。美国禁酒令即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是美国历史上一场独具特色的“理想主义社会实验”。当时很多人认为,这项禁令的实施会鼓励道德行为,打击违法犯罪。该条例规定“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等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由此,非法贩私酒就成了人们牟利的渠道之一。私酒在富人圈里有很大的需求量,盖茨比之类的人物就是借此机会迎合富人们的需求,大肆贩卖私酒,最终暴富的。为了能和黛西重新在一起,盖茨比利用贩卖私酒赚取了百万资产。二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度,但是所有那些重大的机会似乎都与非法交易相勾连,比如贩卖私酒,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在那个时代靠本分诚实的劳动,是很难致富的。虽然不能一刀切地认为所有美国富人的财富都来源于非法行为,但至少盖茨比符合这一特征。为获取财富而违反道德和诚信礼仪,这就是他巨额财富的来源。
这种与勤劳诚实工作相违背的非法行为,促成了“美国梦”的破灭。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贩卖私酒行为的兴起,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也开始呈上升趋势。在这种环境中,盖茨比结交了沃尔夫山姆,这是一位声名狼藉的赌徒,也是地下交易的大佬,同时还是一九一九年世界棒球联赛非法操纵事件的幕后黑手。当尼克问盖茨比为什么沃尔夫山姆没有蹲监狱时,盖茨比只是淡淡地回答“他们逮不住他,老兄。他是个非常精明的人。”沃尔夫山姆这个角色的设定其实展示的是盖茨比的阴暗一面,可以说他的梦想已经被污染了。盖茨比本身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腐朽的人,但是随着他与这些人接触的增多,盖茨比渐渐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盖茨比死后,尼克去找到了沃尔夫山姆,书中描述,尼克问道“是你帮他做起生意来的吗?”,沃尔夫山姆回答“帮他!我一手造就了他。是我把他从零开始培养起来,从阴沟里捡起来的。我一眼就看出他是个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等他告诉我他上过牛津,我就知道我可以派他大用场。我们俩在一切方面都像这样亲密,永远在一起。”沃尔夫山姆的回答确认了尼克的调查结论,盖茨比并非是靠自己的辛苦努力成就功名,而是通过这些赌徒恶棍的黑手扶持才拥有的一切。盖茨比获取钱财的这些手段是永远无法获得身出名门的黛西认可的,这一切最终将导致他的愿望落空。
充斥二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和物欲思想,加深了贫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使人们对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模糊的概念。汤姆和黛西的奢华生活,是万人仰慕的,但是他们缺少道德,不讲承诺,他们的生活并不快乐,金钱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盖茨比妄图用非法交易所赚取的金钱赢得黛西,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见金钱也并没有给盖茨比带来幸福。这种对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模糊诠释最终导致了书中人物的梦想破灭。盖茨比一味地认为在黛西身上投入的金钱越多,就越有可能赢回芳心。巨额的财富并未将他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相反,他拼命想融入汤姆和黛西所属的那个物欲至上的阶层。在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借尼克的视角,对汤姆和黛西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汤姆和黛西,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黛西是盖茨比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为了赢得她的爱,盖茨比甚至也变成了与黛西一样麻木不仁的样子。当他们驾车撞倒茉特尔后,盖茨比并没有考虑死者的情况,而是关心这件事是否会对黛西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非法的赚钱手段、泯灭的人性,这种追求幸福的方式终于导致了盖茨比的梦想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的转变。最初人们希望通过勤奋工作和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然而这个观念在二十年代发生了变化,人们屈从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并相信只有通过金钱才能获得幸福和满足感。作者借这部小说向社会发出了警示。进步的社会和文明可以创造出财富,但道德沦丧的社会也可以毁灭财富。二十年代的美国是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交融冲突的时代,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思潮不可忽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观最终会毁灭人们所有的美好梦想。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陆国强.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