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夏、商、周时期的龙纹造型

2015-05-30单琰譞高康华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龙纹造型

单琰譞 高康华

摘 要:中国特殊的文化信仰造就了中国艺术别样的题材内容,龙之于中国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是祥瑞的象征,也是身份的体现。龙纹,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有影响的装饰纹样,它贯穿历史、绵延近千年。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纹是中国人标志性的装饰纹样,然而寻根问底,何谓“龙纹”,这个问题并不是每一位炎黄子孙能够随口道来的。

关键词:龙纹;夏、商、周时期;造型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中国精练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寓意深刻的传统吉祥纹样。例如,龙纹、凤纹、盘长纹、鱼纹、麒麟纹、蝙蝠纹、蝴蝶纹、莲纹、牡丹纹等。这些传统的吉祥纹样在约定俗成的定式中早已深入人心。

其中,龙纹占据着极其显赫的地位,无论在政治、宗教、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龙纹是龙的形象在器物中的艺术表现,作为祥瑞之兽,龙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历代人民都将龙奉为通天神兽、吉祥喜庆的信物、消灾降福的神灵、精神力量的化身。

夏、商、周(西周)三代近一千五百年,是中华文明走向初步综合的雏形期,也是民族融合的古代国家雏形期,这一时期,正是龙纹形成原始雏形的时期。龙纹的雏形在经历了商代以前的形成阶段之后,到了商代,龙纹的头部长出了形状日趋多样化的角。角是其发展的突出特征。这些角造型复杂,或是如牛羊角往前后翻;或是如针尖般耸立着;或是状如螺、如虎耳;更有其他花卉植物般奇形怪状之象。这一方面反映了龙纹融合对象的复杂性;一方面也是商人的角崇拜之于龙纹崇拜的融入。除了角之外,和夏代的龙纹相比,商代龙纹已经有了明显的背鳍和四肢,爪数呈三,颈部、腹部、尾部协调衔接。龙纹的雏形在商代已基本定型:大首、大口、长身、有爪、头生双角。商代早期的龙纹处于形成的初期,造型仍然近于鳄鼍,这是当时主要纹饰之一,龙纹的载体多为块、璧等环形器物,更多的为玉器。到了商代中期,青铜器铸造工艺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主要的产业,青铜器的发展必然带动原始装饰艺术的进步,龙纹处于重要地位,这时的“鳄型龙纹”多见于青铜器物上,形象多以两首相对或首尾相接的形式出现,体态以直体为主,曲折体为辅,夔龙纹较为常见。商代晚期是龙纹的极盛时期,“回顾式”的龙纹广为流行,并出现了“双头龙纹”。

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的龙纹兕(sì)觥便是商代龙纹的代表性作品,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觥,是商周时代的一种盛酒或饮酒器具,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觥的纹饰多极精美,大多有生动的动物花纹,在当时应是最贵重的器物。原器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全形如牛角,前端龙首昂起,翘鼻、口微张,后端宽阔平齐。龙首双目圆鼓,两角上指,利齿毕露,面目狰狞。龙首后的脊部有盖,盖面为龙身,盖正中有菌状钮,龙纹的躯体左右蜿蜒置于器盖上,尾部卷曲,与器浑然一体。下设长方形矮圈足,纵向两侧各一缺口。身两侧饰镂雕爬行的鼍纹和夔龙纹,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虺(huǐ)。此兕觥造型奇异,构思奇特,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鼍纹似扬子鳄,其形象凶恶异常,神秘怪异,神话色彩浓厚。

安徽出土的商代龙虎尊,是一件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其上层肩部伏有三条蜿蜒向前的立体龙头。龙首角斜伸出肩,成铺首状,龙体曲身卷尾,龙身饰几何花纹。尊的腹部纹饰为虎口衔人,两侧还有夔龙纹。这种人兽的纹样同样与巫术有关,这可看作巫师作法,借助于动物达到沟通人神的场面纪实,故这种可怖的纹饰包含着某种特殊信仰的内容。

龙纹在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形式多样。其形象营构出现了尊严威慑、勇猛矫健、大气的神龙形象,分别有夔龙纹、虬龙纹、蟠龙纹、螭龙纹等。纹饰造型夸张而又富于变化,侧面对称居多;以地纹为辅,衬托主题,鲜明庄重而威严;同时多以直线造型,辅以细密均匀的回纹和云雷纹;通过分线分割的对称单独纹样居多,为主要纹样。受商周青铜器寓圆于方的影响,商周时期的龙纹造型由垂直与水平线作主要架构,弧线处于辅助的地位,作为商奴隶主“君权神授”的象征,其形成了充满理性精神,在图案构成上属于严谨的格局以及神秘、威严、庄重、持续的风格,常见的是夔龙纹和一种单首双体龙纹,其有两条龙身,左右相伴,龙首居中。

西周是民族大融合以及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随着装饰风格的转变,龙的头部出现了装饰味很浓的角型,开始流行多齿形角、花冠形角、回顾式卷角、牛角形弯角、鹿角形分岔角等,它们日趋华丽、富于变化。龙口将大张改为平张,吻前伸上扬,唇卷曲。躯体或作波浪般舒展,或成几何状变体,常饰以鳞纹、环纹、云纹等。与商代相比,少了份表达宗教意味的庄严,多了一份兴旺的活力。西周流行三种龙纹,一是单首双体龙纹,早期五耳鼎的龙纹即是此纹,其有两条龙身,左右相伴,龙首突起居中,双目突出,龙身顽长并蜿蜒伸展,龙尾卷起,全身饰有阴刻勾连云纹,背有鳍,独角上有伞形冠盖,身下一四爪足,给人以灵活游动的感觉。

龙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灵物,但在原始宗教崇拜浓郁的时代却被作为受崇拜的自然力的象征。“飞龙在天”以示吉兆的神话以及大禹治水时“神龙以尾画地”的传说再一次证实了龙纹的出现是自然力的人格化表现。古书上有言“水以龙”,龙被视为水神——水中有灵之物,能离开水而飞翔于天,因此人们认为其是可以沟通天与地的精灵。龙被赋予了沟通天地这一特殊的使命,并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并保持下去。在古人的眼里,龙能沟通天地,则天神多是以龙为坐骑的,战国以前龙纹有相当部分表现的是人神的坐骑和通天的神兽。夏代的龙纹(原龙纹)的形象是“乘龙”,其作用仍离不开巫术,还不是王权的象征。王者只是利用龙的神性,还没有把龙与王权等同起来。在商周时代,龙纹的形象主要不是作为人的权力意志化身的幻想形式,而是与象征奴隶主权势的青铜礼器统一在一起,有更神圣崇高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控制为其进行生产活动的人民,统治者不仅不给人民人身自由,反而在精神上给予压制。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说的就是人民的思想意识的方向。夏商二代的青铜器一方面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符合下层人民的听天由命、尊神宠鬼的思想。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控制力量和通天神兽的主角——龙纹也颇具宗教色彩,这些纹饰给人的感觉是恐怖、神秘,营造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艺术效果。

古往今来,龙纹作为美术装饰相继应用于各种载体和各种形式中,并被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全色彩、全方位、全时态的文化象征。它的民族特征从不因其时代的变迁而失去继承性。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龙纹,并非自然属性的动物形象的真实写照,而是华夏先民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组合虚拟各种生物的优异形象形成的。从一开始它就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载体,出现于原始民族部落社会的艺术作品中,这是最早的图腾崇拜。龙纹的造型没有标准样式,而是随着历史变迁不断演变,每个时期的龙纹都有着自身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单琰譞(1986—),女,江苏扬州人,就职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高康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系。

猜你喜欢

龙纹造型
瓷器上的龙纹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知足常乐壶的紫砂文化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常人的视线
西夏寿陵残碑龙纹复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