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30阙应明蔡应华方应凯

当代农村财经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应城市高标准项目区

阙应明 蔡应华 方应凯

近年来,湖北省应城市农发办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生态环保”的高标准农田,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2014年,应城市共投入各类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7648万元,开展土地治理建设项目11个,开发高标准农田7.17万亩,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50元。

一、应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优选申报项目。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依据流域和灌区集中连片开发治理的思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根据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整体布局,从项目库中优选一批项目,选择具有资质的水利、农田公司对项目区现场走访,实地勘测,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力求规划布局合理,测量数据准确,设计方案科学,施工操作性强,建设标准较高。在项目设计中,强调“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合理布局沟、渠、路、塘、站,综合使用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专项资金,实现耕地田园化、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近三年来,应城市连片开发治理了义和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8万亩,短港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7万亩,有效改善了种植条件和耕种成本。

(二)竞争立项、群众参与,夯实项目基础。强化竞争立项申报模式,对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乡镇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因素,优先选择耕地条件较好、群众基础扎实、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区进行立项申报。项目动工前,同乡镇签订农发项目区建设双向承诺书,农发办负责督导施工单位按投资计划组织实施,镇、村基层组织主要搞好协调和配合工作。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妥善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013年,应城市从全省37个参加竞争立项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中央财政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获中央、省级财政投资6600万元。建设项目涉及3个乡镇、25个村、受益群众46000多人、覆盖耕地面积70000多亩,分3个年度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1660万元。

(三)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确保建好项目。一是落实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提高项目区群众参与度。按照项目特点,重点搞好项目实施前和竣工后的公示,使农发项目从立项申报、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到建后管护,全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二是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提高项目管理透明度。严格执行项目工程招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土建和配套工程实行公开招标,机电设备和大宗物资则实行政府采购,确保资质过硬、信誉度高、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和供货商承接工程,提高工程质量。三是落实项目专管员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合理划分专管员的职责,实行“双专管员”制度,一人负责组织协调、工程督导、矛盾调处以及工程进度和质量,另一人侧重工程测量、隐蔽工程记录、相关施工资料整理和签证办理工作。四是落实项目工程监理制度,提高项目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必须常驻项目区施工现场,对工程进度滞后和质量不过关的施工单位,采取现场跟踪督导、约谈项目经理、致业主函、下催工令等多种方式,督促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五是落实农发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执行农发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和专款专用”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程序,做好项目预决算管理工作。审计部门进行跟踪审计,有效预防和杜绝对项目资金的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四)引进良种、推广良法,提高项目效益。一方面,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良种,推广良法,打造农业科技示范的样板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近年来,应城市农发办通过聘请农科院所专家,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技人员进行农业科技培训5500人次,重点推广免耕直播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农业科技适用技术和成果,建立科技示范田,将项目建设与农业科技示范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使农发项目区变成粮食高产区、科技示范区。

二、应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当地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着力解决项目区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项目区排灌设施,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复种指数,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农村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是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措施,改进了栽培技术,改良了作物品种,改变了种植结构,使项目区耕地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经营收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项目区通过开发治理,新增灌溉面积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1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5.11万亩,年节水636万方;新增机耕面积0.9万亩;新增粮食1320万公斤,油料16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502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1094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50元。

三是示范推广了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真正把项目区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在项目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普及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业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良了项目区的土壤,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加强了项目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了农产品检测体系,减轻了农药、化肥对农产品、农田的污染,提高了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项目区建成后,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塘,护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乱流,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应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投资标准仍然偏低。2012—2014年,应城市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共11个,总投资7648万元,整理土地面积7.17万亩,亩均投资1066元,按现行投资标准改造后的项目区,往往形成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之分,甚至造成辐射区水利工程严重配套不足,形成“断头路”、“断头渠”等现象,造成项目区群众受益不均。

二是项目建设问题多矛盾突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集中连片的农田进行全局规划设计,必然要进行土地调整。总会有部分农户适应了原有的耕作田块,不愿意调田。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因平整土地、扩挖塘堰、衬砌渠道、修筑道路等原因,带来挖压农田、青苗补偿、坟地迁移等问题,难免给项目建设造成一定困难,拖延了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建设有力而运营乏力。在现行的分散经营体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科学的运营,许多建设好的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导致建设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下降。同时,由于耕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整理好的连片耕地再次划分成一块块小田,无法取得应有的效益。

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设立乡镇奖励基金。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妥善解决开发过程中因挖压农田、青苗补偿、坟地迁移等项费用支出问题。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在注重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要加强统筹规划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的现代农业、小农水等建设项目,通盘考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是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管护和利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要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化的标志牌,载明面积、范围、主要设施和保护责任单位等。县、乡、村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建立管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在建设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大力推广先进的、成熟的、优良的科研成果,让高标准基本农田真正实现高效。

四是尽快出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定额标准。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应城市高标准项目区
新书推荐:《应城老年教育文集(2023)》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应城市农机局到陈河镇汤庙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应城市规模畜禽养殖与污染治理的有益实践
应城市不同性别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