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献芹

2015-05-30刘燕歌

大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

刘燕歌

[摘 要]大学语文课与中学语文课应有所区别,应该注重篇目与实际人生的联系,还应让学生了解作家的主要作品情况。大学语文课不是中学语文课的延续,而是更高层次的语文课。大学语文的授课形式应该朝着自由、活泼的方向发展,并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如此方能体现其意义。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方向,分为学生的接受、教材的选择与讲授、兴趣的激发、学科的意义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 学生接受 教材与讲授 兴趣激发 学科区别

[中图分类号] H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92-03

教育部早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经历了八载春秋,大学语文却越来越走向边缘化的困境,改革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到目前为止,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已成为老生常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笔者作为刚刚登上高校讲坛不久的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对此门课程的教学有了切身的感受,抱着满腔热情和不断萌生的困惑,对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一番思考。具体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下面逐一来谈。

一、学生接受态度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原因首先出于兴趣缺乏。学生们经历了小学、中学、高中共12年的语文学习,多多少少心生厌烦(对于那些语文成绩差或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大学继续开设语文课,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新鲜感,只会觉得是之前语文课的一种延续,因此热情不高。其次,大学语文无用论。这是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的一种观点。大学语文的授课对象是非文学类的本科生,学生们会觉得此门课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或者意识不到有何关系,因此认为学习语文无用,自然不会用心去学。在授课中,笔者深切感觉到学习态度散漫的学生大有人在。这种现象常常令教师在失落中感叹学生的功利,甚至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然而深思其原因,恐怕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他们的态度与当下社会重理轻文的倾向、与大学语文課程的设置方式(如课程名称与中学无甚差异)、与教师的授课艺术等都有密切联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大学语文之“用”,这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教材的选择与讲授

(一)大学语文教学首先是如何处理、选择教材的问题。现在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百种之多(包括高校编撰和教材编写机构编撰),如何选择教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不乏内容丰富、作品量大的教材,但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一般开设时间为一至两个学期,如果内容过多则无法完成,也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因此,笔者选择的是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这本教材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写,由国内名牌大学的一批专业领域内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教材内容适中(古诗文共52篇,现代散文、新诗及小说共26篇,外国散文、诗歌、小说共11篇),可使学生在精读课本篇目之余,有更大自由空间选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编选的篇目注解翔实,文后附有辑评,对指导学生阅读具有帮助作用。选定教材后,在篇目的安排上也可体现教师自己的思考。比如上述徐氏所著《大学语文》是按情感类别来划分单元的,教师可依此讲授,也可按作品的时代顺序来讲授。脉络清晰的选文安排更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浅出的讲解,出口成章的追求。大学语文的授课对象是非文学类的学生,让学生听懂是授课的基本要求,教师最好用浅显易懂而又不乏文采的语言来讲授,这样才易于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大学语文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尽量做到出口成章、口吻生花,这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

(三)强调写作能力的引导。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操作方法。写作重在锻炼,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比如写读后感、写内容梗概等,并注重文体语感的培养,若与讨论课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三、兴趣的激发

激发兴趣是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思考的问题,教师若仅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则非“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笔者认为除上述讲课艺术外,还应注意文学作品美感的启悟、作品情感与教师人生经验的结合、文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相辅相成等方面的因素,这对教学的效果裨益良多。

(一)大学语文的授课应注重开掘文学作品的美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喜爱感,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徐著中所选的迟子建散文《一滴水可以活多久》,文章中饱含着令人感动的生命体悟以及女性细腻的情感体验,与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美文《一片叶子》相得益彰,体现出艺术家的敏锐感知力。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意境之外,还应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意境带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比如树立人生的理想的时候,应该如迟子建文中所描写的清晨看到一滴露水的惊奇心理一样,感受到理想的美之所在;实践、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也应该像追寻一滴露水那样执着,一往情深;而实践人生目标的过程,应该如寻露的过程一样,丰盈饱满,无限充实。同样,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可以去体会生命的尊严与坚忍的力量;从张爱玲的《公寓生活记趣》中,可以体味张氏贵族风格、细腻婉约的语言表达;沉浸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可以思索人生意趣、高远超脱的人生追求等。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美,都将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留下烙印。对于一篇作品,教师要潜心品读,体味美感,才有可能传达给学生美感。

(二)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容与教师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讲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授课中发现,结合自身经历来讲解课文,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也很感兴趣。即使是年轻的教师,在以往的求学和生活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人生感触和经验,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并抒发自己对一些生活小事的感受,将会使学生受用无穷,也能把作品讲得生动、情感充沛。在讲南朝文学家江淹的美文《别赋》时,笔者讲了自己和父亲送妹妹赴天津上学时的离别情景、妹妹出国求学时父亲的不舍、伤感等,学生的眼神中透露出共鸣。讲到爱情作品的时候,笔者也会和学生讲述自己对爱情的观点,一些原本羞涩内向的大一学生会主动提问:“老师,你觉得什么是爱情?你觉得你遇到理想的爱情了吗?”感受作品就是感受生活,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如何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自觉展开对人文学科及人生意义的求索,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尽可能让学生意识到其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意义。故去不久的著名文史学家章培恒先生曾经说过,文理科应该打通,文科生应该学点理科的知识,而理科生也应该多补充文学营养。诚如斯言。文学中所体现的对大自然和人生万象、情感的细腻体悟,对理工科学生从事实验等专业学习将具有细雨润物的影响;文学作品所标举的高远人生追求,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理想目标;文学语言和情感境界的意趣深情,也将长远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上学期笔者给学校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学生上大学语文课,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对其专业极有意义但学生未必意识到,因此笔者专门让他们以“文学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意义”为题写小文章,或是展现自己的绘画功底,绘出文学作品的意境,体会学科之间的关联。笔者认为这种体会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把从文学中获得的美感运用到专业中,把从文学中得到的观察视角、情趣韵味渗透专业中。

四、大学语文课与文学专业课、中学语文课的区别

近几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加入大学语文教师的行列。文学专业学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自然是最能胜任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在学校所学习的文学类基本课程,如文学史、文学作品选、文学专题等,不同于所教授的大学语文课程。这种区别应该明确,在笔者看来,一方面,大学语文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表达能力,更高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社会视野,并启悟学生追求积极仁善的人生态度。因此,大学语文课应该是一门精读课,在精读中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大学语文课视为文学类课程的一个分支,且应该吸纳文学类课程的精华内容,在精读的同时要能兼顾文学史发展脉络、演变的概况介绍,把所精读的作品放在文学史的框架中进行讲解,达到从点到面的效果。教师要力图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徐著《大学语文》第九版为例,其所选篇目结构如下:

此表反映出教材的倾向,在时段上偏重古典文学作品,现当代作品与外国作品比重较小;在体裁上注重诗、文两类,小说仅占小部分,戏曲则呈现空白状态。每一种教材都有其倾向,但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时应保持基本的平衡,尽量弥补教材的缺失。如针对徐著结构,教师应该适当减少古诗词的讲授,对于学生高中已熟悉的作品可略而不讲。同时,补充小说这一体裁的内容,比如可将作为现当代文学主体的小说类作品,以思潮为线索概述现当代小说发展,以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现当代小说经典作品。古代经典小说特别是四大名著学生在初高中接触较多,教师可将古今打通,向上回溯,使学生了解古今小说之承继关系。戏曲方面则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之作。此外,囿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教师不可能精通古代、现当代、外国等各个阶段、不同国别的文学知识,若要深入精细地讲解给学生,则需要教师不断弥补自己不甚精通的领域,如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的教师应该对现当代及外国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作品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大学语文课与中学语文课也应有所区别,应该注重篇目与人生经历的联系,还应让学生以一篇文章为引子大致了解作家的主要作品情况。大学语文课不是中学语文课的延续,而是更高层次的语文课。

总之,大学语文的授课形式应该朝着自由、活泼的方向发展,并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如此方能体现其意义。以上几点粗浅的陈述是笔者从教五年来的点滴体会,现整理成文,与诸方家商榷。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

[2]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九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唐娜娜.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J].大学教育,2012(9):69.

[責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
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法
如何让低年级孩子爱上阅读
让“激趣”开启识字教学的大门
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正确感悟文章主题的金钥匙
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