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探讨
2015-05-30高洁
高洁
[摘要]:现今各地都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而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存在的时间本身就不长,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及教学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因此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教师应将新课改自身的内涵理解透彻,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帮助学生改善陈旧的学习方式,以此消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改 课堂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较强的新课程,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是一项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程度
计算机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工具,在教育中承担较重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能够完成相关工作文档、计算、统计分析等相关任务。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缺乏将使自己成为可怕的“文盲”,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与社会脱节,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应全面培养小学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会让计算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信息素养”的敏感性
培养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有关途径,如:利用媒体、互联网、书籍、报纸等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通常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部分内容需要反复的、大量地训练,极大程度地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知识的热情。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行挖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思考、创新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只有将学生放置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环境下。
(四)对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
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是落实教学任务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对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将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材中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相结合,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进行补偿,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保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PPT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教师若沿用统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学生因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成绩较差、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技术都微乎其微,使学生的差异性逐渐被拉得更大。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以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仔细的了解,对于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巩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拟定一个制作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和制作PPT,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和掌握不牢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他们一起制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之后能够吸取更多的知识,以此减小差异性的存在。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以最为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乃国家的限制,把全世界有效地统一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文化的迅猛发展。
总之,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被提上重要的地位。为此,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探讨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段蕾.新形势下探究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08):170.
[2]赵丹杨.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