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范围养老保障房的发展研究

2015-05-30徐琳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养老医疗

徐琳

摘 要: 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维护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让老年人拥有良好的晚年生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保障房建设,要走城市化发展路径,依托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实现老年人服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准化。

关键词: 养老;保障房;城市;发展;医疗

引言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会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也将会是学术界关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讨论和研究话题。文章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一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养老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我国相关学者将养老保障体系的内涵定义为:在一定的划分标准下的各种养老保障制度,它不单包括各种养老保障政策或制度,同时也包括了各种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协调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政策或者是制度,另一个是全面的、完善的养老保障政策或制度。养老保障体系的外延,则主要包括了养老保障的层次体系和结构体系。

二、养老保障房建设的必要性

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其社会利益的保障和维护,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得到落实。老年人在晚年,需要有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以保证其身心得到较好的休息。

实施养老保障房建设,是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的社会福利政策,它为老年提供了一个晚年休息的地方,是社会对于老年人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由于老年人所处的弱势群体的地位,在进行老年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必须依靠政府的参与,对于保障房的资金投入、选址、地产开发商的协调,都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养老保障房建设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实施养老保障房建设,能够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较为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房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房屋中介或者地产开发商的控制而产生的房价颇高问题,给老年人购房带来诸多的资金困扰。另外,实施养老保障房建设也是政府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三、城市养老保障房发展的路径

基于对养老保障的体系分析,可以得出养老保障有层次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体系,并且这两种制度体系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究竟是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

养老保障制度下的养老保障房的发展,是基于一种长效的发展机制而设定的。由于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在其晚年需要得到社会的特别关照,而养老保障房就是其中的一个较为有利的保障手段。

(一)依托城市完善的医疗设备,建设城市内部的养老保障房

政府与地产开发商合作建设的养老保障房,通常位于远离市中心的周边县城地区,而周边县城地区往往缺乏完善的医疗服务器材,医疗设施缺乏,服务水平低,医疗保障力度不够,例如成都某地的养老保障房建在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大邑县鹤鸣山,导致了该养老保障房的基础设备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差,并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务。

基于这种情况分析,养老保障房应该走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在城市中,专门为老年人开辟好出一块用于建设老年保障房的土地资源,并在该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老年人住房,从而为老年人的晚年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有着相对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备及相对便利的出乘条件,因而,可以实施养老保障房的城市化发展路径,依托城市的便利设备和条件,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

(二)养老保障房的建设,要走人性发展模式

由于养老保障房的建设及最好的交付使用,是经过一系列的环节的,而在这些环节和过程中,有着许多程序的介入,因而,在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保障房配给工作中,要在严格遵循工作流程、工作原则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例如,某些股孤寡老人或需要专人护理的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是行动不便,不能够亲自办理相应的手续,工作人员可以实施上门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简化手续;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给予特别关照,从而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性化的关怀。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往往需要的是安静的生活环境,因而,在养老保障房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到这一需求,选用隔音效果好的、优质的房屋建材,让老年人居住在清净的环境中。

(三)政府介入养老保障房的选址设计和监督实施中

实现养老保障房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就必须认真进行养老保障房的选址规划建设,协调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产开发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政府机构推出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于地产开发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养老保障房的选址更为科学、合理化。

1、要加大中央政府对于财政的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房选址大多位于城市郊区,或者是地价较低的地方,而我国对于养老保障房建设的政府财政支出,仅占政府财政支出很少的一部分比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因而,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于养老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支出力度,可以减免对于住房抵押贷款利息所得税,对于低收入的老年群体,实施养老保障房的政策补贴,以减少地方政府的养老保障房建设支出,所得地方政府愿意在地价较高的地段,批准建设养老保障房。

2、对于养老保障性住房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对于养老保障性住房进行综合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住房的入住率、住房质量、住房选址等,并将这些评定纳入到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尤其突出强调养老保障房的选址,以刺激地方政府增加对于养老保障房的选址关注力度,注重建设高质量的养老保障房。

3、对于地产开发商进行政策鼓励,实施优惠措施以保证其对于养老地产的投资兴趣

要想使得开发商看好养老保障房的投资回报前景,就必须对于养老保障房的建设给予政策优惠,让地产开发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例如,政府可以对于地产开发商开通手续审批专用通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减少开发商的投资风险,以刺激地产开发商对于养老保障房的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促使地产开发商消除对于养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疑虑和观望态度,以利于养老保障房与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商品房混居,落实养老保障房的选址工作。

(四)实施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区规模扩展,更多的社区采用物业管理方式,对于社区进行集中式的管理。一方面,规范的市场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较为舒心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物业管理制度为社区管理分担了更多的事务性工作,将养老纳入到社区公共服务的范畴之内,使得养老更加有保证。

1、对于社区公益化养老的政策、制度进行完善

我国已经提前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实行社区养老,是规范我国养老制度体系,形成更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约束规范机制的实验性工作。当前的社区养老具有三个层面的任务:①推出相关的养老保障法律。实施社区养老,在我国仍然属于新事物,相应的法律措施并不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而言,关系重大,因而,需要出台一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规范老年人的福利、受益范围,形成整体的有关老年就业、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住宅、老年救助等的规程。② 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区养老保障标准。社区养老保障标准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区救助标准。社区救助主要针对日常起居需要专人照顾、行动不便或者生活困顿的老人而言的,在进行社区救助标准的规范过程中,要遵循均等化原则,体现出设计的前景性。二是,社区服务标准。由于社区服务范围较广,并且带有市场化的特征,部分服务是收费性的,因而,有必要规范社区服务标准,让老人在较少支出的情况下,享受到舒心的社区服务。三是,硬件标准。硬件标准要体现出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具体到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硬件配置方面,要体现出对于老人的特殊照顾,例如,在空间设计方面,要体现出方便度、舒适度等。四是,医疗保健标准。主要包括社工、保健员、家庭医生等基本的服务参与者。

2、为老人提供高品质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项目

社区服务功能在社区养老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仍然有诸多的机制需要确立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成立起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机构。老年服务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服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机构,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的,以实现科学合理规划、监督评价、执行评估的全程式服务管理。可以根据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开拓服务机构,进行老年援助、干预、咨询等服务项目的拓展,以实现社区养老水准的提升。二是,增加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社区的老年服务项目,要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要体现出更多的服务选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照顾、娱乐文化、应急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项目,根据不同的老人需求类型,实现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例如,对于离退休干部的医疗服务,就可以提供更为高端的家庭医生、精神慰藉、饮食起居照料、日常护理等服务项目,这些都是当前的社区服务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是,培养高水平的养老服务队伍。目前的养老服务人才,呈现出不均衡的格局:养老服务的专职人才少而兼职人才多,长期的服务人才少而短期的服务人才多;服务型人才少而管理型人才多,这种不均衡的人才格局,导致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性,因而,要有计划的对于现状进行改革,进一步推动社区养老人才服务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具有专业的护理人才、社工、保健师、管理人才的健全的养老服务队伍。四是,实行社区发展基金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性服务。社区发展基金,主要应用于老年人的福利性服务,基金的运作可以从政府拨付、社会善款、企业捐赠等多种渠道获得;而对于基金的管理,则要实行公开、透明化管理。

3、增强老人对于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区养老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老年人的归属感,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对于社区并不认同,而是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感,他们认为单位是最好的生活环境,因而,部分老年人将回归社区当做“任务”来完成,缺少应有的责任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社区养老能力不足。

使老人认同社区生活,增加其社区归属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通过思想宣传来加以解决。可以动员社区居民,转变其思想观念,增进其与老年人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相互信任,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活动,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增强其社区认同感。

结语

总之,老年人一生奉献给了社会,有理由在晚年享受人生,感受社会对其的关怀和尊敬,不仅仅是适应老年群体的特殊需要,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安定团结,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关注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房,是落实老年人关爱政策的重要体现,在吸收以往的老年保障房建设经验、借鉴老年保障房建设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老年保障房的城市发展路径,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新举措。 (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董克用,孙博.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11(01).

[2] 林义,林熙.老龄化“高压”下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社会保障.2011(02).

[3] 郭林,宋凤轩,丁建定.人均社会保障结构水平: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南学术.2011(02).

猜你喜欢

城市养老医疗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