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信县推进“双联”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30李玉红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双联发展

李玉红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解决“三农”突出问题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双联开展以来,崇信县调动市、县114个单位、2169名干部结对帮扶79个贫困村、2952户特困户,紧扣5年脱贫、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目标,突出务实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双联”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崇信县“双联”行动基础现状

1、科学谋划抓部署。 一是注重宣传动员。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编印《致农民朋友一封信》,发放《‘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00问》等10多类书刊,召开各类宣讲会、座谈会,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双联”行动氛围。二是科学编制规划。对2011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经村社提名、乡(镇)驻村干部初审、村民代表大会评定、张榜公示等程序,科学确定双联户2952户,全县联村、联户的覆盖面分别达到100%和15.3%。同时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牵头,联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联户干部参与,因村因户施策,长中短期结合,逐村编制了《2012-2020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做到了发展有方向、帮扶有目标。三是精心设计载体。围绕促进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提出在全县全面实施“亲帮亲、户帮户”、联村联户“六个一”、“五送五帮”、“金秋助学”等载体,创造性地把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

2、突出关键解难题。 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双联”行动的核心任务,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步伐。一是围绕增收抓产业。按照“川区蔬菜、塬区苹果、全县养牛”的产业布局,坚持市场引导、科技支撑、财政奖补,着力培育助农增收产业。初步形成了农民人均一头牛、一亩果、半亩菜、户均输出一名劳动力的稳定增收格局。二是破解难题强基础。立足解决“水、电、路、气、房”等瓶颈问题,帮建新农村示范点15个,新修康居住宅697户,实施“三清五改”507户,新修梯田3.98万亩,硬化村社道路40.2公里,实施自来水入户1035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注重扶智增本领。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8200人(次),鉴定发证3200人,年输转劳动力2.14万人,创收1.7亿元。

3、培育典型求实效。 把培育典型作为提升双联工作实效的有力手段,发挥典型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互相促进的作用。一是单位“组团式”帮扶聚合力。成立了政策宣讲、医疗卫生等10个便民服务工作队,深入乡镇、村社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工作,使政策、技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二是干部“亲人式”服务解民忧。对405户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空巢”老人等,积极鼓励在亲朋、邻里之间开展互助合作,帮助调整种植结构、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落实医疗保障政策等,切实为农村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三是党员“承诺式”帮带增动力。全县180多名农村党员与186户特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技术资金、致富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引导群众调优产业结构,增加收入。

4、健全机制促提升。 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双联”行动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开展。一是完善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县、乡两级双联办统筹协调制度,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协调推进会等会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事一记”的要求,分级设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督导检查。二是建立考核考评制度。制定印发了《崇信县开展“双联”行动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行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两诺三评四查”双向考评制度,确保了任务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包抓帮联机制。为联系村和联系户定计划、出资金、上项目。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多万元,发放惠农贷款1.6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农村工作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双联”行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省、市工作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脱贫致富路子窄。“双联”行动是推进扶贫开发的有效载体,在单对单的帮扶机制下,依然存在帮联力量薄弱,帮扶力度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农民致富路子单一等问题。

二是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行动开展以来,联系村的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满足于自给自足,自我脱贫的信心不足,自主创业的主动性不高,对联系单位和干部依赖性较大。

三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由于受贷款限额、担保条件等限制,农户从金融系统获得的信贷支持有限,无法及时发展富民产业,增收致富步伐比较缓慢。

三、推进“双联”行动的对策建议

推进“双联”行动,应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相结合,紧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小康实现程度这两个指标,兴产业促增收,夯基础惠民生,转作风联民心,促进贫困村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增收,加快全面小康社会步伐。

(一)突出“四个着力”,把牢根本任务增强“双联”活动活力。 “双联”行动要取得实效,强化基础支撑是前提,促进农民增收是核心,提高群众致富本领是关键,因此我们一致认为,一应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动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通村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农村沼气、梯田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工程,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吃水、行路等基本生活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二应着力培育致富产业。增强农民“造血”能力,帮助贫困村社选准富民产业,做到产业规划到村,产业计划落实到地块,帮扶措施落实到户,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富民多元产业以及区域优势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三应着力开展技能培训。针对贫困户开展专业性、技能型、知识型的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逐步提高培训规模和档次,增强农民的创业技能、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努力推进劳务输转由季节型向常年型、体力型向技能型、打工型向企业型转变,培养“多栖”农民,进一步提高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四应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要求,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实施一批卫生、教育、文化、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健全农村临时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细化救助措施,防止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织牢织密对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网,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贫困群众。

(二)加快转变帮扶理念,拓展“双联”行动实效。 推进双联行动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统筹谋划、科学施策,在转变帮联方式中合力攻坚。一是由分户帮扶向集中攻坚转变。应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到领导力量、项目安排、实施区域、扶持对象、攻坚效果“五集中”。针对贫困乡村,以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统筹资金,整合项目,集中力量解决主导产业不明晰、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二是由“插花式”帮扶向精准帮扶转变。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以贫困人口集中的片区为单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连片开发,变一村一户扶贫为一乡一片扶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建设、文明新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实现由“插花”式帮扶向精准帮扶的转变。三是由加快脱贫致富向服务均等化转变。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公益性文化项目,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双联”行动水平。 “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效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必须以务实、有效的机制体制作为保障,确保任务落实。一是建立分类帮扶机制。结合双联行动,引导单位、企业和干部深入贫困乡村农户调查摸底,掌握贫困底子,分析贫困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相应的扶贫开发规划和帮扶计划,理思路、兴产业、谋发展。二是建立示范引领机制。通过对贫困乡村集中扶贫攻坚,打造脱贫致富典型,树立标杆和榜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注重发展示范户,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引领更多的农民参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加强贫困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就业,带动培育一批懂科技、会经营、能致富的乡土人才。三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探索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多途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有效的农业龙头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培育壮大规模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加、销利益连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互利共赢,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四)坚持“两个结合”,丰富“双联”行动内涵。 一是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相结合。从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和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逐村落实帮扶项目,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建立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持续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拓展贫困地区的发展路子,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坚持与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把“双联”行动作为坚持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双联行动中全面体现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让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把“双联”行动推向新的更深的层次。

猜你喜欢

双联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双联牵手内蒙农场 多元化版图再扩张
LF-VD双联脱硫工艺研究
转炉双联法冶炼高硅铁水的实践
为“双联”,显真情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