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语意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2015-05-30陈润楚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认知符号

陈润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已从以产品为中心不断演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换言之,单纯地满足基本功能的产品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通过与产品间进行交流沟通来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关于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大多停留在产品语意的表达之上,而在语意的认知过程上却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实际的例证,分析了对产品语意认知的重要性所在,提出产品的语意的认知是情感化设计的基础,而不是简单的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设计产品的符号学和语义学要以符号为基础,又要超越符号。

关键词:产品;情感化设计;认知;符号

1 研究背景

当我们生活的社会从物质匮乏的经济时代进入消费时代后,社会经济的供求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已经成为消费社会的特征。回顾历史,现代化社会的纯理论性及纯功能性逐渐让人们感到厌倦,更多的时候,设计师关心的是产品的合乎理论性,而情感化设计忽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股反叛之风,支持者高举合情性的大旗,让人们重新思考功能和形式的内涵关系。在时代的供求关系中产品逐渐向情感化趋势发展,这些产品在愉悦感和经济上都填补了现代主义的缺点。[1]著名专家奈斯比特曾说过,我们正走向高技术与高情感两个方向,人类试图给每一种新技术都配上一种起补偿作用的反应。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情感的补偿,除了物质消费,产品还具有情感消费的可能。当整个社会逐渐认识到产品不仅有使用功能时,那么符号学所用的借用及移植的理论就为产品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当然,情感化表达需要载体或者途径,那么产品就是情感得以展示的载体。功能、色彩和材质的整合使得产品可以代表情感,并发挥价值,当然整合的结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产品设计而言,情感化可通过其功能、色彩、材质等予以体现。这也使得更多的专家投入到产品的符号学和产品的语意学的研究之中,因此将产品语意学视为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必然趋势

所谓情感化设计是指以人和物的情感交流为目的,进行创作行为的活动。产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手法,对产品的各个特性包括颜色、材质、外观、点、线、面等元素进行整合,从而使产品通过声音、形态、寓意等影响人们的视觉、听觉,达到人与物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师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寻找一个综合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就是设计中情感设计理念传达给我们的新信息。

现阶段,人们更多的是看重精神的享受,他们缺失的需要通过娱乐等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人与人间的距离感,让自己变得不孤独。对于产品,其个性化的趣味设计,其情感价值远远超过其自身的功能价值。人的感性心理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决定了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感性化的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市场前景广阔。

3 产品语意学研究中表达与认知的分离

一般来说产品语意学研究的内容是人造物的形态及其延伸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即它是一种与环境有关的,需要以环境为背景解读的意义内容。因此,许多研究者基于此将这些内容与现代主义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比较,指出产品语意学不仅具有产品的功能特点,同时还要帮助使用者怎样使用产品,怎样操作产品,这时产品便具有了一定的象征,从而构成人们生活中的某种特定的象征环境。一般而言,产品设计示要达到传达产品信息的目的,必须要已使用功能为基础对其背景意义进行编码转换,以产品形态表达的方式将所要传递的信息传给接受者,接受者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解码。通过分析这一过程,实际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意的表达问题。二是语意的认知问题。我们知道,产品本身所携带的信息出自于设计师对产品的认识,但是解码是针对使用者而言的,使用者解码会根据自身的环境进行,环境的不同,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这一过程看出,我们产品所携带信息的传播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从我们的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当今很多的产品符号和语意学的相关研究仍然集中在产品如何设计,如何表达,简单地说就是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方面,或者说是符号与情感需求的对应关系,着重在于产品符号所携带的产品语意展示。[2,3]但很少有人注重语意的认知,所谓语意的认知研究内容是符号的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产品的使用者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氛围、社会关系及其影响。这样也就造成了语意学中设计表达与认知的分开。举实例说明,梵高是著名的画家,其印象畫蕴含着压抑、焦虑的情感,但作为当时的时代,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人能理解这种情感。当今时代,梵高作品不断拍出高价,同样是压抑与焦虑的情感,但如今的观察者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样的信息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使用者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这个例子虽然不能明确地说明某种含义,但还是可以说明产品符号与使用者背景研究的意义。[4,5]

4 情感化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情感化的设计是大势所趋,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产品设计的情感化问题,但是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不是给产品添加生动有趣的形态和色彩,也不是让产品有更多的隐喻。情感化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人类认知的研究,当产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直观的形态和质感,并且通过这些形态我们会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然后对于使用产品的状态做出评价。[6,7]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产品的情感化不是一个表面的有蕴含的形式,这些形式仍处于产品的语意表达方面,如何使产品更具有意义才是问题所在。关于产品的认知过程,举个实例,飞利浦公司曾经推出过电子相框,就是一个相框,由于使用者背景的不同,其影响有巨大的差异,比如亚洲和欧洲。在欧洲,我们在电子相框的正面不能找到飞利浦的商标,对于一个具有80年历史的公司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公司的软科技所在。因为对于欧洲的消费者而言,无论这个相框蕴含多少的科技,但它毕竟还是相框,一个记录和引起回忆的工具。[8]但如果在相框的正面加上标识,会让消费者感觉到这是一种家电产品,包含最新的科技成果,但对于年龄大的消费者是头疼的,因为这样淡化了其对相框的理解,并且减少了其对这一传统商品的情感。所以,在欧洲市场的产品没有飞利浦标识。而相反,在亚洲市场,飞利浦有显著的标识,这一设计是针对亚洲消费者的特点设计的。因为,对于亚洲消费者而言,能够拥有一件高科技的产品是一件自豪的事情,不仅产品本身为自己带来了方面,同时这款产品要带来了内心自我认同。因此,不同的文化氛围、社会背景及工作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消费者消费理念有巨大的差异,一样的产品和标识却透露出符合认知和理解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属于单纯的选择与意义相匹配的形态语言所能解决的层面了。不同的背景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是具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知识背景对同一产品的认识都是有差异的,在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和尊重不同背景的人群在使用产品中所产生的效应。而产品语意学的出现也正是为了满足产品情感化设计的要求,在设计产品选用合适的形态语言达到产品意义的完美表达。产品语意学是基于产品设计师对产品的理解和使用者的使用后反应,但情感化设计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设计时,除了观(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察设计产品所表达的意义,还要考虑使用者对产品的认知。

5 跳出符号之外

前面的叙述中,我们提到,一种产品在设计和表达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形式和意义上,并且没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过多的纯熟的运用“移用”,“隐喻”方式,并且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如果我们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这种层面上,必将是走形式化的循环,而且为了符号而不断地使用和分析符号,这种层面对产品的设计师没有好处的,情感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有形式化的印记的。在资本不断发展的今天,相同的产品其质量存在同质趋势,并且各类产品的去语意化正在发展。一方面要求产品的相同,一方面又要求产品的不同,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在这两方面中寻找共同或是不同,如何设计产品使产品更好地与使用者交流沟通,如何让设计者进行有效的实证调查等,这都是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产品语意学为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艺术的精神,当然这种精神是形式的抽象。研究者曾指出,我们运用符号不能有经验、直觉和感觉的束缚,要学会从身体的有机福分抽象出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摆脱形式的束缚。所以产品语意学的相关研究要以符号为基础,更要摆脱符号。我们利用符号来认识产品,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使用者的文化、社会背景等。在充分利用符号学和语意学来进行产品设计可分析时要注重跳出符号之外,以更高的层次来审视设计过程。

6 小结

单一的纯功能的产品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产品间进行交流沟通来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关于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大多停留在产品语意的表达之上,而在语意的认知过程上却相对较少。产品语意的认知是情感化设计的基础,而不是简单的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设计产品的符号学和语义学要以符号为基础,又要超越符号。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何晓佑.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吴琨.情感化设计与品牌情感识别[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0-31.

[4] 杜军虎.论慢设计[J].装饰,2008,63(11):106-107.

[5] 曹磊.产品语意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延续与发展浅析[J].包装世界,2011(4):102-103.周睿同,杜娜.产品设计情感化体验的反思层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7-30.

[6] 刘佳娣.产品形态语意的情感特征表达与设计方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9):157-159.

[7] 朱铭.设计家的再觉醒: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8]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认知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