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方法在母婴保健课中的应用
2015-05-30孙宇
孙宇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在母婴保健课的应用。方法:选取学校2012级4个班级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实验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母婴保健课,更吸引学生,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传统讲授法 多种教学方法 母婴保健 调查分析
《母婴保健》是我校针对助产及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考查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学。因学生主观上对于考查课不重视,教师上课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偏差。因此,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以期望找到适用于母婴保健课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调查资料分析
1.母婴保健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所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母婴保健》,由杨玉杰主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妊娠前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基本保健知识和技能,阐述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强调保健目的,重点介绍保健措施及常见疾病预防。
2.《母婴保健》学时分析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母婴保健课的课时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3.学生分析
选取我校2012级4个普通护理专业班级学生108人,12护士1班和2班54人为对照组,选取 12护士3班和4班54人为实验组。在母婴保健授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妇产科护理学成绩、教学大纲等方面无差异性,为同一教师进行讲授。
二、方法
1.任务驱动法——复习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
母嬰保健是一门与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有交叉的学科,而学生已经完成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完成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的复习。在每节课的开始,找1~2名学生担任主讲,详细讲解每个时期母婴的生理特点,让学生变身成“教师”,体验讲课的乐趣,参与到教学中来,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讨论法——讲述母婴各期的心理特点及社会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孕产妇”,你会出现什么情绪?当你作为“孕产妇”,你希望你的家人怎么对待你?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主导课堂。教师进行引导指正。
3.讲授法——讲解母婴各期的保健目的
讲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4.问题法、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母婴各期的保健措施
在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时,尽量以问题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讲解妊娠期保健措施时,提问学生:“孕妇应该吃什么?孕妇应该运动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讲解难以理解的一些操作时,如讲解妊娠期保健操、产褥期保健操、分娩镇痛方法、哺乳方法、预防接种等,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也可以在实验室教师进行现场教学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动脑,锻炼技能操作能力。
5.总结法——巩固重点难点
最后由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教学大纲,完成教学。
6.练习法——查缺补漏
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妊娠期保健课程讲完后,要求学生按照孕妇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饮食原则,列出一天的食谱。考察学生对于妊娠期饮食原则的理解。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查缺补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结果
实验组期末笔试成绩及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见表1)。
四、结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充分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在教学中贯穿多种教学方式的教育,能够锻炼自身的交流技巧,增强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同时,还能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可见,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学生能够重视考查课的学习,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洁.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06):502-503.
[2]吴淑君.儿科护理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2013.
[3]安宝英.多种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