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2015-05-30张怡李菁何雅菁

新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低碳经济武汉

张怡 李菁 何雅菁

摘 要:隨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能源消耗巨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阻,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导的低碳经济成为发展大趋势。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城市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能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结合两型社会的背景,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并结合武汉实际,分析武汉面临的困境,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发展 武汉 两型社会

基金项目:武汉东湖学院“东湖未来之星”大学生科研项目。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世界能源消耗巨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并在产业、贸易、技术、能源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低碳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量最大的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众多,能源消费巨大且人均资源少,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两型社会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形态

2005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此后,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继续提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各个单位、每个家庭”。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做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性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实际上,《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低碳经济给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会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并且创造一个新的金融市场与龙头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低碳经济是21世纪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革命,对于中国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情况下,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与日俱增,资源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2.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据了一半以上,而一吨标准煤燃烧产生大约2620公斤的二氧化碳和8.5公斤的二氧化硫,其废气总量实在是大的惊人。发展低碳经济的初衷就是通过低碳发展,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性,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行低碳经济模式,可以逐渐减少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传统的以消耗能源换来经济增长的不科学模式也会得到改善。在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环境质量也会不断改善,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大力开发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水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降低对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采用低碳、节能、减排等技术提高现有的能源体系的整体使用效率。

其二,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的支持,由此造成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而发展低碳经济则可以调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既可以保持经济发展又可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孕育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能源为煤炭,这表明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主要依靠碳排放强度高的煤炭作为能源,由此造成能源分配不合理、新能源使用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同时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少不了石化燃料所提供的能源,高碳排放量是不争的事实,减少碳排放量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应该加快培育和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行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

其三,有利于转变消费模式。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因素之一的二氧化碳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然产物。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求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在生产力上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需要我们放弃传统的消费模式,在消费与环境上寻找新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与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倡导低碳消费模式,避免过度消费,在消费模式上可以加强引导。政府加强低碳宣传,控制公共消费;居民提高思想境界,拒绝一次性消费、高耗能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

二、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目前,全球各地的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排放的气体占到总量的75%。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领域的扩张都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城市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武汉城市圈占有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域。2004年,武汉城市圈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据武汉市生态赤字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武汉市近10年的生态状况形式严峻,生态赤字严重。人均生态足迹在1995年、2000年、2005年分别为人均生态承载力18.4倍、20.8倍、27.3倍。武汉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给武汉城市圈资源带来巨大压力。2014年,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和其他等三个领域均出现下降,其高新产值分别为52.01亿元、142.76亿元、84.61亿元,同比下降12.7%、10.3%、3.0%。发展绿色GDP,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高新技术产业是主力,但武汉市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这两个“未来”产业领域的基础薄弱,应需重点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推进“两型”社会的发展,跟上以低碳技术为主的新科技的步伐,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意味着相当大的额外成本,这有可能延緩我们现代化的进程。现有的节能减排方式比较单一,一是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二是对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但在武汉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无法大规模关闭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而对这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所需的投入又偏大,难堪重负,这样实施起来具有较大难度。因此改变现有的减排方式,进行工业结构升级是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低碳经济对于武汉发展的启示

武汉城市圈在2007年正式批准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认为武汉市在未来的发展上需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各项改革,力求在各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需着手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区域信息共享、协同监管。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结合,利用科技创新,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发展低碳产业,逐步淘汰高碳产业。包括百威啤酒在内的8家武汉首批清洁试点投入资金922万元,年新增经济效益2100万元,在一年内节煤43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66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有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光谷软件园等大批科研实力雄厚的科技园区,但创新潜力没有释放,创新方式及种类还需加强钻研。

其次大力推广新能源,减少碳源与扩大碳汇并举。2007年中国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2008年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的投资计划。2009年中国新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08年的8.4%提升至9.9%。目前,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较快,利用比较广泛。武汉可以借助此次契机,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石化能源的格局。在减少碳源的同时,也要扩大碳汇,利用森林为载体,吸收碳含量。国际社会对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发重视,鼓励通过绿化等方式抵消部分二氧化碳。所以植树造林不只是单纯的绿化生态环境,而且是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目前武汉三大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更是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不大。因此要引导产业分工,制定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投资方向,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对于具有低碳发展潜力的公司和企业应加强引导,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要么限制市场门槛进行淘汰,要么鼓励创新和整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最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合理规划交通运输,解决交通拥挤和堵塞、车辆尾气排放和污染,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环境污染;要合理配置公园、绿化等资源,扩大城市碳汇容量。在城市建设方面,可以建立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选用低碳建筑材料、节能空气保障系统等,政府、设计单位、生产单位、开发商等应进行有效沟通,居住户贯彻环保低碳理念,装修、电器等方面选用低碳产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曹新.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如何调结构[N].中国青年报,2010—03—29.

[2]马燕合,黄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迎接低碳经济到来[J].中国科技产业,2008,(3):59.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19卷第5期.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低碳经济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