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探析

2015-05-30冯甫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

冯甫

摘要: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对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宣传、农民参与、农民就业观念、培训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媒体参与、政府主导、培训把关、职业院校参与、多重模式并存,促使竞争带动发展等措施展开对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探析。

关键词:失地农民 职业教育培训 长效機制

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失地是指农村居民丧失依据《土地承包法》所取得的家庭土地经营承包权。失地农民是指农民失去土地的使用权,同时土地的所有权由集体所有变迁为国家所有。据估计,我国现有失地农民4000多万人,单广东就有280万人,并以每年约10万人递增,而广州在其中占有一个较大的比重。广州每年征用土地的数量非常大,失地农民的数量相当多,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发展问题不仅是地方政府急待解决的重要工作,而且成为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协调的重要因素。

在广州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生产方式,引发了一系列影响当前广州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建立起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广州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关键。

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它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新型农民、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谋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岗位,实现顺利就业。

一、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

笔者以广州市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01份,以“您对职业培训了解吗?”为问题进行调查,其中了解较多的仅占3.74%,有些了解的占25.19%,听说过占27.18%,完全不了解有近43.89%。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职业教育,失地农民对其相关的信息缺乏了解。连了解都谈不上,又何来能够有效利用职业教育带来的信息优化自身素质呢,更谈不上利于职业教育学到技术促进就业。这说明政府和村委的宣传、组织工作还不到位,有的村组织过培训但失地农民知道的不多。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中,基层组织起到了一定作用,如街(镇)劳动保障部门和村委会组织技术培训比较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政府还没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

(二)职业教育失地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以“您曾参加过职业培训吗?”为问题的调查显示。有19.50%参加过培训,80.50%的人没有参加过培训。在培训参与度方面,参与度较低。农民不热衷于职业培训也是其在就业技能提升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影响失地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积极性除去与政府相关的例如缺乏对失地农民培训的配套政策,政府、企业对失地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等之外,农民自身的就业观念也严重影响了参与的积极性。

(三)失地农民自身就业观念保守是阻碍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障碍

1.消极被动的就业观念。大多数农民据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思想特点,那就是保守、自由、闲散。如今失去了土地,被迫置身于一个激烈竞争的陌生环境中,必然会感到手足无措,从而形成依赖、消极和被动的就业观念。

2.不能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补偿金,缺乏开拓性、长远性,同时缺乏自身再就业发展中的投入意识,不能够合理、科学使用土地补偿金,往往在短期内把有限的安置费消费完,从而出现“坐吃山空”的现象。

3.对自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意识,缺乏长远的打算,对培训内容的选择由于认知有限缺乏选择性;对培训的成本和收益也缺乏必要的选择。同时在调查中以“如果有职业技能培训,您愿意花多少时间参加?”为题,发现45.09%的人希望只参加半个月的培训,32.75%的人愿意参加一个月的培训,愿意参加1~6个月的仅占32.16%,可以看出短期职业培训是比较受失地农民欢迎的方式,并且参加培训的人都希望能在家附近参加培训。

(四)缺乏符合性教材和分类培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对农民来说,他们之前的职业是农民,从事着知识和技术含量不高的种养业和简单手工劳动,在失地以后,政府、企业积极组织,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对农民自身知识的分析导致在课程安排上不能适应市场,也不符合农民心理需求,导致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研究探析

以广州市为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媒体参与,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宣传

要重视新闻媒体在失地农民宣传中的作用。利用媒体宣传失地农民培训的政策、信息、策略,努力争取农民和社会各界对失地农民培训的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仅包括职业技术培训,还应包括就业观念的疏导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作为培训参与主体的农民,其态度对培训工作的成效起到至关重要。培训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对于找工作、提高收入的重要性。因此要通过宣传,调动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要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正确权衡取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还要通过宣传职业教育对提高失地农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要适应城市化、工业化中的竞争机制必须改变、创新。新的就业岗位需要失地农民走出原来较为封闭的空间,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媒体需要宣传,才能使弱势农民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层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上风,在不断的尝试、摸索、感染中完成市民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的转变。如果能够有典型的失地农民成功化身的事例,需要树立榜样和楷模加以奖励和宣传。

(二)政府主导,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出力、出人、出才”,成立专门机构做好失地农民技能素质摸底调查与调研,再此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实施统计调查和监测。其次,应定期调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做好培训服务和就业指导,使农民尽快在第二、三产业中实现就业或创业。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市、区、镇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每个层面要担负起不同责任,在职业教育引导中起到“牵头、组织、实施”三大责任。在各级财政应拨出专款,建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与培训机构及学校共同以政治任务和目标构建职业教育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开展免费培训,同时将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培训把关,设置合理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培训主办方和承办方必须要了解失地农民的思想状况,了解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引导失地农民在众多行业及专业中有前瞻性的选择,另一方面要依据调查报告,制定适合农民层次和水平的教材及课程。此外,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中要有针对性,因才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在培训内容在选择和考核培训机构时,要突出把培训教材的开发和修订、培训师资、培训学员、提供后续扶持、培训质量的监控和评估等作为重点内容,对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实施激励政策,对不符合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此外在培训层次上,建议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青人要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技能、技术工种的培训,并鼓励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然后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年龄偏大的女性可多开展家政服务业培训。

(四)职业院校参与,共享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和培训效果不佳,除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和培训本身注重实践和操作,无法提供实践和操作的环境也是导致满意度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职业院校不仅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且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资源,将职业院校拥有的教学资源运用到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中来是解决培训师资及培训机构费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另外,很多职业院校都设有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让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可直接考取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职业院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渠道广,信息多,与企业、行业、协会联系紧密,具备实施订单式培养的条件。因此可配合企业和政府实施失地农民“订单培养计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五)多重模式并存,竞争带动发展

各方都在为失地农民培训做着各种努力同时也为失地农民培训项目在运行模式上提供创新空间。广州失地农民培训运行应允许多种模式并存,鼓励各种创新。在模式上可采用由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的“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采单的“超市化”培训;依托社区教育的“学校+社区”联合培训;采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方式,创建灵活高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充分调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各方的积极和创新性,将生产功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改变目前仅有的政府一方努力的局面,在广州失地农民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是发展失地农民培训的方向。将生产者由政府部门的单位扩展到其他各类组织,构建一定的公共培训市场的规则,形成一定的机制,开展公共培训生产者之间的公平竞争,是失地农民培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竞争中,政府要加强监督考核,跟踪各种培训模式和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及培训效果,依据就业状况对各培训企业的进行考核与评定。

总之,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力开展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失地农民素质、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教育业面临这常态化、常规化、科学化、长效性的发展问题,需要社会各级积极探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胡伟等.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為个案[J].职业培训,2008.

[2]董倩倩等.职业教育与失地农民市民化[J].河北农业科学,2012,(14).

[3]徐君等.关于失地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3).

[4]胡伟等.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运行机制的构建及创新[J],当代经济,2009,(18).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
基于推拉理论的失地农民“走出去”再就业问题研究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大英县人社局多举措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关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思考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失地农民创业引导:基于生计可持续目标的研究框架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就业是破解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
——评杨盛海《城市化推进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