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2015-05-30高小平
高小平
[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重要作用的解读,借助于SWOT分析法,全面把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应从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制度认同以及社会认同着手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81-03
“辅导员是高校中离大学生最近的人,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①高校辅导员队伍以其工作的特殊对象和承载的特殊使命,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可以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把握,进而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一、SWOT分析法的概念及应用原则
(一)SWOT分析法的定义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内外部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下的态势进行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列举出来,再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匹配起来作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带有决策性的结论。这个方法有利于人们对组织所处状态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发展计划或对策。
当前,SWOT分析法经常运用于企業竞争环境的分析,并被广泛运用于区域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以及文化、体育、卫生、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SWOT分析法的应用原则
1.SWOT分析法的常规原则。SWOT分析法是西方战略管理学派在进行组织战略竞争分析时使用的一种方法,在使用SWOT分析法时应遵循四个原则。首先是优势原则(Strength),即自身出色的方面,尤其是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的优势方面。其次是劣势原则(Weakness),即自身的弱势,与竞争对手比较处于落后地位的方面。再次是机会原则(Opportunity),即有利于自身取得发展的机遇和外部条件等。最后是威胁原则(Threat),即存在的潜在的危险方面。
2.SWOT分析法的策略分析原则。在做好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组织发展,做到扬长避短,进行优势转化,避免劣势和威胁,还应该运用SWOT策略分析法。该方法是把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进行组合,形成SO,WO,ST,WT四种形式。其中,SO战略所体现的是最为理想的战略模式,它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还能充分利用外部存在的机会,从而实现把优势转化为可以操作的现实机会;WO战略是通过利用外部的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劣势,从而降低劣势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ST战略是利用自身优势来规避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避免优势过当情况的出现,力求将有利影响趋于最大化而将不利因素趋于最小化;WT战略通常是指通过努力克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造成的双重负面作用的影响,并使二者都趋向于最小化。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剖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不可回避的劣势;既充满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优势分析
1.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辅导员队伍大都对其角色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辅导员战线的同志,大都在学生时代就做过主要学生干部,是当年品学兼优的佼佼者,思想积极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这些经验和技能会转化为他们工作的强大兴趣以及做好本职工作的无穷动力。另外,正如习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所提到的:“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②辅导员所体验到的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坚定不移和充满热爱。
2.年龄较轻,思想先进,很容易和大学生打成一片。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大都非常年轻,充满活力,与学生年龄相仿,想法相近,而且思想比较先进,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拥戴。烦琐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面广量大,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大都年轻,所以保证了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来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3.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学生工作最前沿。因为辅导员的重要性和诸多特点使得辅导员工作成了学校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辅导员队伍也成了学校中最具挑战精神的群体之一。他们总能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及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始终站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
(二)劣势分析
1.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大,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会牵扯辅导员的很多精力,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另外,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90后”大学生的诸多特点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安全稳定的形势日趋严峻,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繁杂的工作内容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2.发展路径狭窄,上升空间较小,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辅导员承担的实际工作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理论研究,学术成果相对较少。和从事教学、科研的专任老师相比,同样是曾经优秀的学生,但几年或者数年之后,从事教学、科研的专业教师因为学术成果累累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而辅导员却大都仍然在原地踏步。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坚持岗位的信念在骨感的现实前就容易动摇,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3.知识结构欠缺,影响工作实际效果。由于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无暇进行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学习,即使辅导员普遍都有较高的学历,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也较小。辅导员普遍缺少管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大都凭借长期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工作。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在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超越高校的辅导员,而辅导员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与学生之间专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引起师生间共同交流的语言越来越少。
(三)机遇分析
1.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学工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倾斜,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都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培养、发展和应该享受的待遇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也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向为队伍建设拓展了空间。为了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和自身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和职业化。这种趋向,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拓展了空间,可以使辅导员把自身的工作作为毕生的职业好好经营,并能通过职业化的路径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工作人员。也正是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博士点的专业方向,专门招收辅导员队伍。
(四)威胁分析
1.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更趋多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劳动付出得到应有的物质回报。但是,因为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以及整个社会层面对辅导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得辅导员的付出与回报之间有着较大差距。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呈现多元状态,当辅导员的工作成绩长期得不到应有回报时,就会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挫伤工作热情。
2.重使用、轻培养,影响了学工队伍的积极性。高校在辅导员队伍的投入上往往不如专业教师队伍多,而且有时候会相差很大。一个专业教师一年的科研经费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出国交流考察的机会也比辅导员队伍多很多。辅导员队伍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工作积累经验,总体上既缺少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机制,也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实际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SWOT策略分析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由于辅导员队伍的特殊作用,其建设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建设的力度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建设的方法应该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基于SWOT策略分析,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一)关注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体现文化认同
文化的力量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充满信念,而可以忽视很多物质的东西。文化是植根于人的灵魂的养料,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高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时把辅导员队伍的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学校的主要领导以及主管部门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从整体性、全局性的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重视辅导员、爱护辅导员的良好氛围。要为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搭建平台,提供固定的场所定期开展辅导员沙龙等形式的活动。学校领导要经常性地深入到辅导员队伍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惑,提高他们干好事业的信心,进而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文化认同。辅导员通过这种文化认同,更深刻地产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视学生为家人、视工作为生命的理念。
(二)重视辅导员队伍培养发展,体现价值认同
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只有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并且自身体验到这种价值的实现,才会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才能让自己在这种肯定的作用下更加勤奋地去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定位,充分体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特质和政治任务。所以,学校和社会一定要从关乎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看待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论是高校自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价值所在,并充分认同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中甘于付出,乐于奉献,以纯洁的思想对待一切工作和学生。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体现制度认同
邓小平同志讲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让辅导员感觉到在制度上的认同,有助于提高他们坚守岗位、坚定工作的信心。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制度设计上要考虑全面并体现可行性。比如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让整个队伍的工作具有可以评价的合理依据,让付出与回报可以公正地得到体现,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笞后进和共同前进的目的。再比如制定定期参加培训的制度,对辅导员队伍参加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以及条件给予制度上的规定,让所有辅导员都有机会接受各类有助于提升能力的培训,避免那种闭门造车、千篇一律、死水一潭的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状态。再比如制定辅导员队伍的职务和职级晋升制度,为他们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其次在制度执行上要做到严格执行,不偏不倚。上到国家层面对辅导员设计的制度,下到每一个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不可谓不全面、不充分。但是,很多时候问题就出现在制度的执行层面,要么不执行,要么执行不彻底,这种现象肯定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明确辅导员队伍角色定位,体现社会认同
角色是个人所具有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及其发挥的作用,包含了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意义,也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高校应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明确辅导员的地位,尊重辅导员的劳动成果以及为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的作用。要通过在全社会树立辅导员工作的典型,大力宣传辅导员的先进事迹,让辅导员这一角色在全社会中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让辅导员这一职业受到更多的认可,让辅导员自身得到更多的应有尊重,从而让更多的辅导员乐于和甘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其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的崇高使命,对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存在着难得的机遇,又充满着较多挑战。只要全社会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注重建设过程中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和社会认同,就一定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开辟崭新的道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前景也会更加宽广和美好。
[注释]
①杜玉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提高高校輔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J].高校辅导员,2014(3):4.
②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5.
[参考文献]
[1]王芳,梁小威,侯宇.高校制订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方法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2]田东林,张毅,赵建凌.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当代经济,2011(9).
[3]李振跃.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