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式”教学在《西方优秀文化选讲》课程的实践探讨

2015-05-30郝宏刚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与学教学内容

郝宏刚等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应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场与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处理场与波问题的一些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我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与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学内容 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79-01

1 引言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及电气工程类专业学习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随着无线通信、雷达、远程监控、卫星定位、导航、遥测遥感、能源、国防兵器等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运用,具有坚实电磁场理论基础和良好专业素质的人才无疑将倍受青睐。同时,在电路集成度提高、信号传输速率显著加快、工作频率不断提高、以及器件的尺寸精细到材料的微观结构情况下,电路运作中的电磁传输或辐射等核心问题,也是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因此,本门课程的教与学对通信与信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大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2 当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与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电磁波的性质;熟悉一些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场”与“路”这两种既密切相关又相距甚远的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计算一些简单、典型的场的问题。目前来看,本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数学较为繁琐且与《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相关性较大,不利于课程授课学期的靈活安排[1]。同时,现有教材基本按照矢量分析、静态场、时变场、平面电磁波、导行电磁波、电磁辐射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对物理数学知识储备不够的学生颇感困难,造成课程的教与学十分困难[2,3]。

2.2 学生方面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入学水平基础不同,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①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另外,有些学生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技竞赛、社团活动、兼职锻炼等方面,严重忽略基础理论的学习,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毫无兴趣。②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仍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仍然在等待授课老师把每个问题都讲清楚,寄希望于老师帮助他们解决每一个问题,缺乏主动、积极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等,更谈不上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3 课程授课方面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我校《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目前有56、48学时两种安排,周学时为3或4学时,教学时数不足。基于本课程的基础性,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于是对一些定律定理缺乏证明,重知识的传授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对于导行电磁波、电磁辐射等部分的内容大大缩减,造成了学生很难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造成对该课程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在授课方法方面,多数老师采用的仍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式,限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造成教与学的乏味,不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思考

在我校《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通信与信息大类、电子工程大类、集成电路工程大类等多个专业和实验班的专业必修/限选基础课程。通过几年的建设,该课程已经成为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然而,学生对此课程也存有非常大的学习恐惧,教师也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该课程的挂科率、重修率一直较高。特别是部分专业该课程的学期安排由第5学期调整到第4学期,有的实验班甚至安排在第2学期,面临小班教学、无足够物理数学知识的基础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改变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减小课程对《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依赖,可灵活的安排学期迫在眉睫。

3.1 结合人才培养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结合我校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静电场、静磁场、稳恒电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导行电磁波、电磁辐射以及电磁工程应用等几个部分。与传统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比较,增加了电磁工程应用的内容,重点介绍与电磁工程有关的仿真软件及测试设备,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天线设计与分析。

3.2 分模块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在简单介绍矢量基本运算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电磁现象及规律、电磁理论构架和电磁工程应用三大模块内容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由现象到理论再到应用的层次显明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磁现象与规律方面,以电磁实验引入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定理,讲授涉及的场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将库伦定律、磁场中的受力实验、电池原理、奥斯特电生磁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实验整合在一起,通过实验现象,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解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及数学描述,同时结合实例分析知识的运用方法。电磁理论构架方面,重点讲授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电流连续性原理、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结合第一模块的实验现象,按照理论体系,由简入繁,由部分到整体,分层讲授电磁理论。电磁工程应用方面,以电磁工程仿真软件介绍学习为主线,结合天线、射频器件等测试方法与设备使用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电磁问题的能力。

3.3 配套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与学的关键点,因此,配合教学内容的调整,配套实验教学的安排尤为重要[4,5]。根据课程学时安排,该课程可配套16学时的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库伦定律、磁场中的受力实验、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实验和HFSS软件仿真介绍及天线性能测试方法学习等。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可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配合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4 结束语

面对当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与学的困境,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电磁现象及规律、电磁理论构架和电磁工程应用三模块重新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并配合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必将为本门课程教与学效果的改善带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长宁,何军,周昕,“电磁场与电磁波”与“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9-160.

[2]范懿,基于大工程观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S2):236-238.

[3]管爱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27-228.

[4]代秋芳,王卫星,刘洪山,等,“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2):94-95.

[5]柯友刚,羊富贵,乔亮,仿真项目引入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3,9:49-51.

猜你喜欢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与学教学内容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电磁场与电磁波”与“大学物理”的教学衔接思考
转型中地方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利用云空间进行电磁波教学的探讨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探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