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2015-05-30王佩琦李秦眉王颢
王佩琦 李秦眉 王颢
【摘要】本文从课程体系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入手,从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比例以及专业课程四个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课程体系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50-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高层次教育,而课程体系建设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也一直备受关注,课程体系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但是,目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
有些培养单位设置什么样课程并不完全取决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是视师资情况而定,存在着因人设课现象。另外,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短期行为,有些专业完全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来调整和开设课程,不考虑专业和学科的结构体系,课程建设缺乏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规划。【1】美国的许多大学课程基本稳定,编号甚至几十年不变,开设新课要有一个程序,要经过一个委员会的讨论、系主任批准才能开设。另外,各学科开设的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不同学科课程设置内容相近,独立设课的现象突出,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课程设置的内容却大相径庭,这主要是由于各培养单位学科专业水平、师资条件及对专业理解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这导致培养的人才在规格上缺乏基本的共性。如何在追求各自的课程特色与重点的同时,保持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的一定共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1】在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人才培养滞后性的矛盾日趋显现,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基础性和综合性承载着调和这一矛盾的重担。尽管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与国外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相比,差距仍很大,课程内容先进性、前沿性、国际性不足。一些学科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课程更新率低,未能体现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动态和拓宽学科专业的覆盖面。
(三)课程结构和比例。
目前的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学分要求一般在35个左右,其中,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程占了总学分数的l/4,考虑到社会实践、研究生实习等也要计学分,用于专业方面课程的学时和学分都非常有限,使专业化倾向太强,因此学生知识面较窄,后劲不足,这对学生将来承担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相关工作极为不利。
(四)专业课程
我国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较大的封闭性,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分科原则,整合度不高,除国家规定的公共课程之外,同属一个一级学科的几个二级学科,往往不能合理地按一级学科平台设计课程,大部分的专业课程(甚至是专业基础课)按二级学科设置,有的甚至按研究方向设置,导致纵向深化,缺乏横向联系和贯通,知识面比较窄,很难达到交叉学科知识对所从事的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思维,不利于交叉学科硕士生的培养。
二、改进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的规范的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要“按需设课”,不要“按人设课”,设计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的规范的课程体系:一要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使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保持协调比例。【2】二是通过贯通、融合以及相互渗透的办法,减少相关课程之间重叠现象:要认真审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去掉低层次课程,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三是根据本学科范围及其发展趋势,科学准确地把握研究生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确定研究生必修的一级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课和二级学科范围内的专业课。为保证专业课程的共性,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作为该学科所有的研究生都必修的课程。四是根据“拓宽”的要求,通过增加选修课(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学分、课时不能太多),尤其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跨学科课程,以适应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对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将相关学科前沿进展专题研讨、讲座课程纳入正式课程,拓宽研究生知识面。
(二)加大改革力度,积极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打破成规,积极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的创新。目前国内一流大学在进行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来讲,是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目标设置的示范性课程,在充分整合国际、国内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开设由一系列学术讲座组成的精品课程,面向全国在校研究生、青年教师授课。通过该项目,促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别建立各具特色的精品课程组,各自的研究生通过相互选课,在更高的层次上将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与全国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共享,从而开拓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收到各个学校独自难以收到的总体效果。另外,南大、西安交大等学校推出了“研究型课程建设工程”。西安交大还拟通过5年时间,建设50门研究型研究生课程。【2】研究型课程主要是指以激发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课程内容是任课教师将自己或课题组或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内容作为一系列问题提出,将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课题列为研究生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些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以使研究生通过研究型课程激发研究兴趣,步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建立合理、完善的课程过程检查评估体系
作为监控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课程过程检查评估体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通过评估,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這是建立完善课程过程检查评估体系的最基本目的。通过公布评估结果,奖励教学优秀教师,在全校教师中营造注重教学、追求卓越、增强竞争的气氛,促进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课程过程检查评估的结果可以广泛调动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肯定其成绩,发现其问题,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更好的监督,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程花,关于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石油教育,2006(6).
[2]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加快发展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