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脱离”假说看交替传译中的记忆训练

2015-05-30王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王茜

【摘要】在释意理论中存在一种“脱离”假说,即脱离原语外壳。交替传译的记忆过程便需要“脱离”假说的应用。此过程中需要接收原语之后,进行解码,即脱离原语外壳,将意义存于记忆中。相应的笔者提出跟述、复述以及笔记辅助的方法训练记忆能力,并用“脱离”假说分析其可行性。

【关键词】“脱离”假说 交替传译 记忆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49-02

一、引言

口译包含多种工作方式,其中交替传译是较为常见的口译方式。交替传译指代的是在讲话人完成部分或全部讲话后,译者根据记忆、理解以及笔记,以口头传述的方式将原语翻译成目的语,并将意义传达给听众。然而在连续的语句里口译员会很快忘记讲话人使用的字词,头脑中只剩下对意义的意识形态。种情况符合释意理论中的“脱离”假说,因此用“脱离”假说来分析交替传译中的记忆过程,有效地找出记忆训练的方法。

二、“脱离”假说

“脱离”假说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中的一部分。“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主要包括口譯过程三角模型(简称释意模型)、“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假说(简称“脱离”假说)和会议口译办学模式三部分内容”。(张吉良 2011)其中,脱离假说是释意理论三角模型中的一部分。释意理论认为,口译过程是一个三角过程而并非直线,它包括三个过程:理解原语的意义、脱离原语语言形式外壳、重新组成译语表达。“脱离语言外壳”并不是指脱离语言的载体而存在的虚无缥缈的思维,而是指在听到原语之后,脱离原语的外在形式,以其意义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再将其译成目的语。因为“口语转瞬即逝,含义与声音一同消失,但是意义却存留在听话人记忆中”。(夏智姣 2008)

三、从“脱离”假说看交替传译中的记忆

我们所说的记忆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属于未处理的原始记忆,也被称作感觉记忆,由感觉和记忆共同作用,信息量大,但是储存时间短。短时记忆也被称为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指可操作性的短暂记忆。长时记忆指的是储存性永久记忆。口译过程中,接收原语时靠的是瞬间记忆;解码时将其转换成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我们平时训练或者读书等经历中储存的,是长久存在的,短时记忆可以转换成长时记忆。

在交替传译中,表面上来看,口译员经历的是听、记、译的的过程——听原语、记笔记、口头翻译。然而,实际上,口译员要接收原语、解码、记忆、编码,然后再表达,这是一个认知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码的过程就是在脱离原语外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要伴随着口译员的记忆进行。通过对交替传译的观察和译员笔记的分析发现,口译员通过瞬时记忆纪录语言形式,意义形成后就摆脱了其依附的语言符号,即脱离了原语外壳,储存在短时时记忆中,口译员根据处理过的短时记忆并辅助笔记进行口译。越是资深口译员其笔记越少,大多都是一些表明逻辑关系的线条或箭头,这说明在交替传译中译者已将原语的语言形式脱离转换成意义,以上是交替传译员得以在长段讲话过后译出其意义的原因。

四、从“脱离”假说看交替传译中的记忆训练

在记忆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选取的记忆训练方法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机械性训练,包括跟述、复述及笔记辅助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增加长期知识的储存量。跟述的目的是训练注意力的集中,加强原语的接收,确保“脱离”之前的原语准确性。复述的目的是训练“脱离”原语之后,意义的转化,确保“脱离”时意义的形成。笔记辅助的目的是在“脱离”之后,确保译成目的语的准确性。

4.1 跟述、复述及笔记辅助

跟述也被称为影子训练法。要求训练者跟原语同步,可训练瞬时记忆,意在训练原语信息的录入。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例如,旅游视频、会议讲话、演讲、谈判、各种演讲等进行模块化训练。在训练记忆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原语的表达能力。跟述训练的是“脱离”之前接收原语的能力,只有确保原语的质与量,才能保证脱离语言外壳下的意义的准确性。

复述训练要求训练者拉长听力时间,先练习用原语复述篇章内容,再练习用目标语复述,由瞬时记忆向短时记忆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训练的是脱离语言外壳的意识与能力,将原语意义传递出来。我们可以从简单句、短句向复杂句、段落、篇章过渡。“短句复述训练重点要求学员尽可能准确复述原句,提高记忆的准确性;在长句和段落复述训练中,要求学生在尽可能转达原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一阶段的复述是在训练理解之后的记忆,要求学生抓取关键词的同时最大程度转述细节语义。”我们经常说“记忆为主,笔记为辅”,笔记是处于辅助位置的,要在训练记忆之后再训练笔记,否则会出现过度依赖笔记的状态。在笔记上,我们要消除几个思想误区:一、会速记才会笔记;二、笔记是逐字记录;三、笔记有固定模式;四、会笔记才会翻译。以上想法都是错误的,速记与笔记属于两个领域,口译中笔记记的是“脱离”原语外壳之后意义形式,是译者用于辅助记忆的提示语。速记和逐字记录都会拖译者的后腿,拘泥于原语的语言形式,不符合我们的“脱离”假说。此外,笔记的模式依译者习惯而定,且,译者本身还应根据原语题材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变通。笔记不是口译的必备,在口译成为一门学科之前,以前的口译员都是根据记忆进行翻译。笔记辅助训练的是“脱离”之后,得到意义的同时,译者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辅助翻译的进行。

4.2 知识储存

1997年的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中,塞莱斯科维奇在许钧采访中指出,“翻译的任务是转达交际意义,而语言只是理解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若想正确理解意义,译者不仅仅要拥有语言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主题知识、百科知识。总之,需要有广泛的语言外的知识。”

五、总结

我们将“脱离”假说应用于交替传译中的记忆训练的论证中,为的是让我们注意到脱离语言外壳进行口译的重要性。在“脱离”假说的应用下增强记忆能力,我们便可在翻译过程中减少原语对目的语的制约,减少两种语言由于语言形态造成的阻碍。此外,训练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龚龙生. 从释意理论看口译研究[J]. 中国外语. 2008(5):80-90

[2]许钧. 翻译释意理论辩——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J]. 中国翻译: 1998(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