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2015-05-30吕晏明
吕晏明
时事政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于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习,时事问题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同时,时政教学对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时事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甄选时事材料,合理设计导入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时事材料,并认真筛选出几个相关的时事问题以备使用。时事材料的内容必须新颖,贴近学生实际,能反映社会的热点或焦点。课上,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时事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并做到能在交流环节时进行评述。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讨论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质疑与辩论的空间。接着,教师因势利导,进入新课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事实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甄别信息、总结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完善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利用情境教学引入时事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设情境时,选择学生熟悉的时事内容,着重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呈现,从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框题时,以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号码中奖一事为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或家人有无类似经历;然后创设如下的情境问题:“你或你的家人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顺理成章地提出学生关注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发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质疑和探究的欲望,课堂效果十分显著。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既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又使时事问题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碰撞,达到思想品德课堂上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
找准热點,充实教学内容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的滞后性逐渐地显现出来。教材中的一少部分实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了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新的时事材料来取代教科书上的旧实例,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观察、分析等能力。
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这一框题时,笔者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计划,布置了以“我身边的可持续发展实例”为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角度去搜集相关的文字、数据、图片等材料,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阅互联网、查阅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领会思想品德课内容的深刻内涵,实现知、行、意相统一的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新课知识,同时还拓展了诸如基本国策、环境政策、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基本性质等政策问题的知识面,引发了一次大讨论,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有所获,这比教授式地传授知识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有关时事政治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引入时事问题,也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时事活动,如,新闻发布会、天天热点、时政播报、时事观察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