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品质
2015-05-30陈宣伊
陈宣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在幼小的心灵里有意无意地唤起美好的生命情感,使他们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生命的关爱、美好和欢乐。”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关爱品质的培养。幼儿学习的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因此,对幼儿关爱品质的教育也必须注意直观形象性。而音乐的特点就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通过人的直接感知,给人以情绪体验。音乐教育又不同于枯燥无味说教,它是倾诉情感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激起幼儿同音乐游戏的艺术内涵相一致的情感。所以,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品质的有效途径。而关爱品质的有效培养与音乐活动中内容的确定、氛围的创设、教师指导、活动形式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爱的奏鸣曲——内容需适宜
要想在音乐活动中,给予孩子爱的熏陶,让幼儿们懂得爱、知道怎么去关爱,教师必须要选择优秀的、富有关爱意义的内容给予孩子。这一类的内容有许多:有些会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去关爱;有些会让孩子们感受爱的幸福;有些直接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关爱行为。
让幼儿知道爱 一般这一类歌曲的歌词里会有关爱行为的具体描述,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演唱中,边唱边做动作,生动形象地记住歌曲中的内容,少了说教,多了趣味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知道怎么去做关爱他人的事。例如:《我的好妈妈》,让孩子知道如何关心辛苦的妈妈;《礼貌歌》,让孩子知道做错事要道歉及宽恕别人的良好品质。
让幼儿感受爱 有些歌曲的歌词虽然没有具体的关爱行为描述,却给人予浓浓的爱意,让幼儿感受到关爱的幸福。例如:《幸福的猪小弟》,孩子们唱完这首歌都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因为有爸爸妈妈关爱自己,和家人相亲相爱特别美好;《大树妈妈》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树妈妈关爱小鸟的甜蜜与幸福。
让幼儿体验爱 一些有趣音乐游戏或律动,让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感受同伴间相互谦让关爱的愉快。例如:《行走》的音乐律动,孩子们在听音乐行走中,注意不碰撞别人,体现对自己和他人的爱护;《邀请舞》中,孩子们通过两两结伴合作,感受与他人友好交往游戏的快乐;音乐游戏《找朋友》展示了同伴之间融洽友爱的场面。
因此说,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合适的内容,才能像奏鸣曲一样,在音乐活动中,鸣响起爱的乐章。
爱的主打曲——氛围需温情
爱是一种无形的熏陶,要培养幼儿关爱的品质,首先要给予幼儿一个温馨、情浓的活动氛围,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关爱,想去关爱。
一次分享的机会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同伴间分享的游戏氛围。分享音乐、分享动作、分享快乐,用分享行为来传递同伴间的情谊。例如:在歌唱活动中,请小朋友把新学的歌曲唱给同伴听一听,分享本领;在音乐活动《把球传给他》中,可以让小朋友边唱边传递皮球,让快乐在传递中得到分享。
一个交流的空间 关爱始于交流,因为交流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渐渐产生情意,有情有意便会生爱。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游戏化、情景化的氛围,让幼儿们自由地进行语言交流或肢体交流,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形成互助的爱力。例如:商量谁当什么?谁先开始?《问候舞》时抱一抱、握握手、碰一碰等。
一种谦让的氛围 谦让是幼儿在关爱品质中最缺乏的一项内容。因为幼儿期的孩子还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又加上现在的孩子家长溺爱专宠偏多,所以导致幼儿的这一优秀品质比较缺乏。为了培养幼儿谦让的品质,让孩子们在关爱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关爱他人,教師可以多为孩子提供创造谦让的游戏情境。例如: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们都容易出现争抢角色的情况。如果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角色道具充足,可以满足人手一个,并引导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孩子们便不争不抢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地形成了谦让行为。
爱的协奏曲——指导需巧妙
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幼儿的各类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重视什么,孩子们就关注什么。因此,在关爱品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自己的价值,并加以巧妙指导,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身示范巧施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闯入孩子们的视角。因此,在鼓励孩子关爱他人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在音乐活动中自然巧妙地向孩子们施爱,为孩子们的施爱做铺垫。
多种鼓励促施爱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幼儿养成良好品质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关爱行为,加以鼓励和肯定,促进关爱品质的形成。当然,鼓励的形式可以很多,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赞许举动,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获得了认可。
爱的交响曲——形式要丰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人类只有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融入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这样的个体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有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的组织形式也应该丰富,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导幼儿关爱不同的群体。
在集体活动中关爱同伴 孩子对同伴的关爱通常都发生在交集最多的幼儿园内,所以多种形式的集体音乐活动,都可能成为诱发孩子关爱情怀的契机。美妙的歌唱活动、有趣的音乐游戏、快乐的韵律活动、好玩的打击乐活动等,都是不错的形式。例如:韵律活动《蓝鸟》中,“请把你的双手搭在我的肩膀”,一句简单的礼貌歌词在友好地动作邀请下,让同伴之间传递着友善的关爱。
在特殊节日中关爱家人 关爱品质的培养不可以局限于在幼儿园内,而应该深入家庭和社会,引导幼儿不仅关爱同伴,还应关爱家人。在幼儿园内,也可以结合各类节日,为家人送温暖。例如:“三八妇女节”,孩子们可以精心准备温馨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利用开放活动为妈妈演唱;“重阳节”,为奶奶、爷爷们献上歌曲《欢迎来我家》,逗爷爷奶奶开心。每一个特殊的节日都是一次关爱教育的契机,所以,教师们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
在延伸活动中关爱自然 每一个课堂活动的结束,不代表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束,每个活动都有她延续和生成的必然性。教师的关心教育同样也可以在音乐活动结束后,更深刻地进入日常生活。现实中,对自然物的关爱特别适合延伸活动,因为,在集体教学中的关爱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所以需要深入实践。例如:在韵律活动《摘果子》中,我们通过学习摘果子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了解摘果子的时候不能硬拉,不然会把果树拉坏,而要用转手腕的动作要领,把果子拽下来。因为这样既能摘到果子,还可以保护果树。活动后,让家长在“丰收节”带孩子进行采摘活动时,引导幼儿用韵律活动中教的动作进行采摘,关爱果树。在家园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强化对自然物的关爱,巩固孩子的关爱行为。
结束语
路漫漫而修远兮。关爱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学期、两学期,就能让孩子根深蒂固的,而是需要教师把握好各要素在教育中的价值,日积月累、不断渗透。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寓理于情,以境感人”,力求把幼儿带入感人的情景中,使他们有“闻其声、见其人、遇其事”的感觉,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使音乐活动在关爱思想认识向关爱行为转化过程中,发挥“催化剂”作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艺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1/02/6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