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等院校体育教改策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5-05-30申再林
申再林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材陈旧、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体育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树立健身思想观念,拓宽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课程现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17-01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及体育院校存在着体育教材陈旧、多数体育项目教学内容難度较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是“中央一统的政府行为”,一般程序是:只有中央政府才有决定课程改革的权力,做出决定后,通过地方的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组织学校实施。其特别之处在于一是“中央集权”、二是以行政为唯一机制的纯粹的“政府行为”。很明显,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同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单调,激发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停留在应付体育考试的层次上。教学经费场地设施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因素都是影响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1.树立健身思想观念,拓宽体育教学内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到了新阶段,也说明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大众体育已经开始接轨,实施《纲要》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动力。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市场的竞争将是科技人才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为使高校体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必须克服以前那种单一化,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由健康和保健体育目标、竞技体育目标、娱乐体育目标、教养教育目标、个性全面发展目标等组成的高校体育目标体系。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只有在大学阶段的体育运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够为广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行课程改革,编写合适的教材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很多年前编写再版的教材,已不能适应学生健身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确立动态机制,即“学术行为”与“政府行为”相结合。各高校根据国家政策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建立起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最后再通过“政府行为”、“破旧立新”组织实施新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在内容设置上应以身体健康内容为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目标上,要以发展体育素质、能力和增强体质为主,要改变过去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材体系,建立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尽可能从健康休闲的角度考虑,提高娱乐性,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课程设置可以开设几类内容:一类为竞技体育类,这些是现代课程的骨干课,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如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羽毛球、体操等。二类为民族传统体育类,这些课程在我国有着广泛的传统性,如乒乓球、武术、太极拳等。三类为休闲体育类,如网球、交际舞蹈、健美操、健美等。
3.建立俱乐部制或成立协会,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兴趣
目前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高校的体育课(非体育专业)只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而对于大三、大四学生及研究生的体育教育已不再延续。为了更好响应国家培养人才的号召,各高校应根据本校条件建立多种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协会,这样才能真正把全民健身的思想贯彻和落实到实处。
4.建立合理的体育成绩考评方法
多少年来以分数论高低的一贯制,不利于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现行的体育考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必须加以改革,探讨新时期体育课考评办法。体育课程的改革要与其他课程同步,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体育课程的教育要把学生体质的发展和心理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5.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现在高校体育课改革尝试的热点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体育水平及专长进行自主选课,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所持的体育上课卡进行考勤,从而打破传统的单元授课制,使体育运动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更加贴近,并与培养健康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6.采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高校体育的考核可采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统考制,建立考试中心,使教考分离,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加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使大学生体育教育目标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即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入世后高校师资队伍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上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机制和竞争逻辑被引入高校教育领域,高校间的竞争加剧,将会导致大量高水平的教师流失;另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上的挑战。现代的教育和科学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承担多种角色,具有综合能力,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必须了解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获得科学信息的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有些高校采取“国家同等学历硕士班”、在职进修等形式,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是部分高校教师仍然存在着后顾之忧,例如住房、子女就读等问题。因此,制定政策,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8.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体育科研经费占体育事业经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远未达到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要求。体育经费的投入不仅是体育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体”的基本保证。体育教学硬件,也是衡量一个高校体育水平的指标,并最终影响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周志华!对改革体育成绩考核形式的探讨,湖北体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