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加强职业精神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5-30张捷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摘 要】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贯彻落实新德育大纲的需要,对于中职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实现中职校的德育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文章分析了职业精神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及其关系、当前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德育课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职业精神培养 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DY201404B,张捷树为课题主持人)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07-0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中职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是贯彻落实新德育大纲的需要,对于中职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实现中职校的德育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德育课教学实践,分析了职业精神培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及其关系、当前中职校开展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德育课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一、职业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及其关系

所謂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至少应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方面。”[2]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我国各行各业必须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其中,敬业和诚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由于不同行业在工作性质、社会责任、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个行业都把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与本行业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制定有具有行业特点的可操作的特殊行为准则。

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职业道德是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是针对职业活动而展开的教育产物,不论已经从事某种职业或将要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在特殊活动范围内所必须遵循的,同时被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信念监督的行为规范,通过特定方式使劳动者养成的教育过程。”[3]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将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向学生做理论知识传授,教育学生如何在职业领域与人相处,遵守工作规程,恪尽职守创造物质价值及自身价值。”[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育中职生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我们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二、中职生职业精神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现代企业对员工职业精神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大大超过了中职生的预期。中职生的职业精神现状,无论对企业的发展、学校的生存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令人堪忧。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社会的,也有家庭的,还有学校的。

(一)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方面的要求

我们课题组在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对员工职业精神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有远大的职业理想。二是有爱岗敬业精神。三是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四是有创业精神。五是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六是有良好的职业作风。

(二)中职生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我们课题组在对本校中专专业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一是多数学生缺乏远大的职业理想追求。二是半数以上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态度。三是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纪律。不少学生不能准时上下课,多数学生不能认真听课,他们在上课时玩手机、打瞌睡。四是缺乏良好的职业技能。不少学生到了顶岗实习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不少中职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其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表现与企业、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比较挑剔,经常跳槽变换工作。二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到一线工作。不少学生在和我们课题组座谈时表示,希望到办公室工作,不愿到又累又脏的一线车间当工人。三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缺乏职业责任和实干精神等。这些都是学生缺乏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具体表现。

中职生职业精神缺失的危害:一是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工作安排,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因为企业对联办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满意,对校企合作失去信心,影响到学校的办学与发展。三是由于学生在敬业、诚信等方面不能有理想的表现,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积累经验,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中职生职业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生职业精神今天的现状,有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德育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是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企业道德沦丧,出现了蔑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必然影响到中职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培育。第二,家庭教育偏颇是直接原因。在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家长对孩子采取了偏颇、错误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这部分学生对中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而且产生负面影响。第三,一些中职校对德育工作的忽视也是重要原因。第四,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德育课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等。

三、中职德育课加强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探索

中职生“已经有了专业定向,学生的职业精神主要是从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方面去培育,最终使学生形成以敬业精神、负责精神、诚信精神、主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为主要内涵的职业精神,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适应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5]中职生职业精神培育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从德育课教学的角度,就如何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评价、做到自身示范以培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提出下列对策。

(一)贯彻落实新德育大纲,整合培养职业精神的教学内容

德育课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修订的德育大纲精神,在四门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中,围绕德育目标,整合德育内容,使职业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各门课程,贯穿于整个中职学习过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帮助中职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落实德育大纲、实现德育目标的首要要求。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必须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职业精神培养。为此,中职德育课加强中职生职业精神培养,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门课程、各个单元的德育目标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6]即必须在德育课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加强国家层面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教育,加强社会层面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教育,加强公民个人层面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教育,并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内化、升华为自己坚定不移地追求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培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中职德育课必须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帮助学生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与所学专业相关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感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实现成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职业精神的自觉性和内驱力,自我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业精神。为此,必须抓住《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主干课程,同时整合其他几门德育课程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相关知识,形成德育学科培育职业精神的教育合力。

重点把握《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主干课程,就是要在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关系,中职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珍惜人格、严守规矩,以提高礼仪修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在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并学会慎独和内省的方法;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职业品质,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第三、四、五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认识到道德、纪律、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公民不仅应该遵循共同的道德准则,而且应该履行遵纪守法的道德义务,培育严格的职业纪律和办事公道的职业作风。

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课程的教学中,一要充分利用好几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积德从善、躬行践履,培育学生积极进取、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的敬业、勤业、创新和创业精神。二是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德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相关知识点对职业精神培育的作用,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育職业精神的有效性

改进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感悟知识、认同观点、更新理念、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为此,德育课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所谓贴近实际,就是培养职业精神必须和中职生所学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德育课教材是面向所有中职生的,但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专业的区别,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必须与加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所举的先进典型也要有行业的代表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认同感。所谓贴近生活,就是培养职业精神必须和现实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德育课教学既要让学生明白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大家都讲敬业、奉献,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所谓贴近学生,就是培养职业精神必须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既要从规范衣着打扮、遵守作息时间、言行举止文明、乐于助人奉献、掌握专业技能规范、主动学习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以培育职业精神;又要用日常生活中的先进典型使学生明白良好的职业精神是可以培育的,用优秀校友成长成才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精神动力。总之,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育引导中,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在反复纠正不良习惯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涵育职业精神。

2.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分组教学、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团队合作,培养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就是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总和,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7]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剧情、案例教学及设问以“创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法的运用,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参与中感悟集体合作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学习法的运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引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严谨态度。德育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多设计、组织讨论课、辩论课,以培养学生敢于竞争、敢于成功的职业意识。特别要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作品竞赛的过程中,细心指导学生精益求精地修改参赛作品,让学生在竞赛中树立自信心,在严谨缜密的思考中培养精业、勤业的一丝不苟精神。

4.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中职校会经常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德育课教师应该主动介入,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心观察、学习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实训结束时,德育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形成共识,把这些共识内化、升华为内心信念和执著追求。

(三)改革德育课成绩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坚持自我培养职业精神常态化

改革德育学科的成绩评价模式,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把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表现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学期成绩总分,引导学生自觉培育职业精神。

1.把学生评价教学的态度和能力纳入成绩评定范围。鼓励学生评教,是指要求学生对每节课所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要求,蕴育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并产生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应该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学会积极参与、创新思维,学会团结协作、维护集体利益。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并督促教师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2.把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表现纳入成绩评定范围。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把职业纪律的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力的高度自觉意识,逐步培养起服从集体利益、职业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自觉意识,为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正常秩序保证;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

3.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诚信行为纳入成绩评定范围。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践行文明礼仪,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纪律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践行诚信,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加强对自己行为的动机进行自我检查、对行为活动进行自我监督,为自己履行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责任并取得良好效果而产生成就感、荣誉感,为自己因为私心杂念、粗心大意、违反合同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企业集体利益、国家民族利益而产生羞耻感、愧疚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良心和职业信誉。

(四)提升教师素质,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为了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8],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蜡烛精神,激励学生放飞社会主义职业理想。

1.通过德育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自信精神。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信仰。德育教师应该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坚定不移的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对职教事业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这将为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2.通过德育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为了让中职生认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德育教师不仅要研究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案例选择、教法运用、教学结构、板书设计、教学监控等问题,而且要“创境激情”,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要掌握娴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讨论后的“引思明理”、“体验导行”阶段,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发和引导,争取把每一堂课都上成公开课、示范课和优质课,让学生在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中受到感染和震撼,潜移默化地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良心和职业信誉。

3.通过德育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培养学生慎独和内省的思想道德修养方法。德育课教师应该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德境界、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党的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学生认识到慎独和内省对于中职生培養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为了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必须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慎独和内省的方法,锻炼自己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把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升华为内心的坚定信念,把他律变成自律,把“要我这样做”内化上升为“我要这样做”,使自己的品格日臻完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积极研究教学对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师德素养,以提高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Z].教职成〔2014〕14号.

[2]王伟.论职业精神[N].光明日报,2004-6-30.

[3]柏晓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10.

[4]柏晓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2.

[5]董煜峰.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13.

[6]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z].2014-4-1.

[7]杨慧芝.中职学校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2008,(11).

[8]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z].2014-4-1.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课
浅谈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中职德育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依据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基于行动导向下的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的探讨
“生涯案例”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