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效果分析

2015-05-30张文公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机构

作者简介:张文公(1991-),女,汉,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加强。但是,我国的经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应对国际通货膨胀问题时还很坦然,但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压力,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落实货币政策的要求,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自2007年至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这对于维持我国充分就业、价格总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做出了巨大努力。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

(一)抑制通货膨胀的要求

由于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且可能会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胀,这就给经济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压力,并会加快信贷业务的增长,最终会像美国的经济危机一样,出现新的不良贷款,威胁经济的稳定运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结构出现严重的矛盾,到最后会使国民经济出现恶性循环,影响可持续发展。存款准备金率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调解金融环境,抑制信贷总量的过度增长,继而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条件。

(二)适应其他货币政策的缺陷

1.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性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主要工具有中央银行票据、国债等等。正是因为国债发行期限架构和持有结构不能合理协调的发展同时大量发放央票也加大了央行支付的成本,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公开市场操作在我国很难展开施行。

2.再贴现的局限性

1986年再贴现政策在我国开始施行,其中在再贴现政策当中央行始终在被动位置效果不理想。这时商业银行准备充分的资金投放于贷款业务,那么可以不施行再贴现政策;但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的时候,也会引起更多有关资产负责问题的关注,在这个时候,商行也会想到其他的办法:同业拆借这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整个市场中,假如有流动性过剩,央行不会再用到再贴现政策来解决这个情况,只有在通货紧缩与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才会较多的考虑再贴现政策。

(三)缓解流动性过剩,调整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信贷业务在使用资金上存在了两个问题:缺乏政策性与层次性;在以后的发展形势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存在,这其中是外汇流入增加,人民币外汇占款吐出的基础货币也会相应增加。由于经济的多极化影响,我国经济增加了对外的依存度,因此,我国应该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这样一来,提高了的外汇储备,导致了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不断地提高,货币供应量就不断增加,因此,这也会造成流动性过剩。

(四)为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条件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其最初的目的其实只是保证存款的支付与清算。提高存款准备金,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会随之减少;其次,可用资金也会减少,最后商业银行只能减少自己贷款或者投资的机会,这就会逐渐减少货币供应量。所以,如果商业银行的各种功能会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乘数也会变化,最终影响货币供应量,这是因为存款准备金政策是通过影响商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实现的。

二、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调整的过程

(一)2007年至今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近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应对国际通货膨胀问题我们也处理得当,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物价增长、经济过热、流动资金过热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落实货币政策的要求,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自2007年至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34次调整,这对于维持我国充分就业、价格总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做出了巨大努力。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优点与作用

1.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优点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它在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他的一个优点就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十分猛烈,这也是他的一个不足之处。另外,他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力度见效十分快。因此,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并且很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原来是保证支付和清算,逐渐演变成调节货币供给量,流动性过剩时,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的供给。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保护储户的切身利益,确保商业银行的偿还能力。如果没有这一规定制度,商业银行将会在贷款诱惑下,大量地贷出资金而无法保证自身的货币流动性和贷款偿还能力,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调整的过程

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是存款准备金,央行就是在控制准备金来调节整个货币市场。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通过信贷传导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的,然后实现最终的经济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会使商业银行的贷存比下降,这时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都会减少。反之,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这时候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降低,货币的乘数变大,市场利率也变大。存款准备金率就算有一个微小的变化,货币乘数也会有着很大的变化,最后致使货币的供给量成倍变化。

三、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缺陷

(一)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其准备金时有一个时滞

央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来增加货币供给,假设原准备率为10%这就是说100美元要留出10美元可用为90美元,我们不难发现增加一万美元就能产生十万美元存款。如果央行把准备率增至20%那么就是说1美元存款用20美元就可以了,其贷款金额为80美元,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增加一万美元就可以派生出20万美元存款,货币的供给量就减少了一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降低准备率实际上是增加了银行准备金,提高了准备率,就相当于降低了准备金。调整货币供给的最有效的方法,从理论来讲,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央行不会轻易改动法定准备率,这时由于其他银行去央行进行报告时会有一个时滞,所以一般都是今天变动过段时间才可起用。

(二)变动法定准备金的作用十分猛烈

中央银行不愿意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的另一原因是,变动法定准备金的作用往往十分猛烈。准备率变动,银行信用的扩张或收缩是必然结果。所以为了保障银行和整个金融市场,都是几年才做一次改动,假如准备率变动的过于频繁,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将受到干扰,进而无法适应市场。

(三)使得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受到干扰

通过第一点和第二点的介绍和描述,使我们知道央行的准备金无法发挥到理想的状态,这时央行就不会再单一的使用一个政策,而是将三大货币政策整合起来配套使用。比如,央行出售债券使得市场利率发生增长同时跟随增长的是再贴现率,再贴现率的增长是为防止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这时,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也相应的进行了提高避免亏损,反之,当扩大信用时,可以降低再贴现率。

(四)提高法定准备率不会改变商行在央行的准备金比例

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一定的影响,全部的存款不能由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将一部分资金保存在金融机构之中,以便可以随时应付客户提款需求,那么,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中更能保证客户的种种需求。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存款准备金逐步变成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央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金融机构贷款资金得到了增加,贷款总量与供应量增加,反之,亦然。

四、更好的发挥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效果所需的对策

(一)拓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还是资产价格,信贷机构仍然需要利率渠道的传导来作为支柱。在未来我们可以相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是利率市场化的建设以及货币市场化的建设,但因当前利率渠道的基础支撑是信贷机构,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且完善信贷传导渠道,其中包括改革与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及其内部机制,从体制上解决分支机构多存少贷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为信贷渠道疏通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为货币政策畅通传导提供相应的支持。

1.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改革与机制健全

国有控股银行在全部贷款的比重每年都在下降,但是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总量正在稳步上升。我们从银行的存储量来看,国有银行依然是信贷发放的中间力量,所以如何完善信贷传导渠道的主要手段在于有效的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合理信贷投放。但实际上伴随着金融服务和风险防范两者择其一的选择,商行信贷投放的主要追求目标就是安全性与盈利性。如果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和人员结构结合起来考虑。

2.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虽然现在的银行支付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花样,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同时,但总的来说,银行业在整个金融行业中是竞争比较少的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之所以非常不恰当,是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竞争。不同地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这个方面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较发达的沿海地带和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反差。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很大部分的解决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不足等问题。

3.信贷担保体系健全完善

我国现在的信贷渠道传导机制还不够健全、信贷人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没有恰当的风险防范机制等都会影响信贷渠道传导机制,使其不通畅。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适合的外部风险分散机制来分的其风险,信贷担保体系也是一项突破,要对现有的体系加强管理,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

(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要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

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单独使用不能全部发挥作用,所以,中央银行在调整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联系起来,同时使用。例如,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中,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市场利率,此时,应该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降低贴现,于是,顾客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降低。反之,当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时,也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避免商业银行增加贴现,产生亏损。

(三)商业银行要控制贷款增速并注意放贷节奏

1.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尤其是在信贷风险防范上,切实防范个别用户大额度地集中资金,操作放贷节奏,并推动银团贷款模式,与此同时,注意定期评估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风险,并注意观察贷款的动向。

2.明确对房地产贷款加强窗口指导

房地长市场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执行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信贷政策,对其进行有效的窗口指导。对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贷款要严格控制。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也要依法加强,严格按照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信贷政策要正确对待,尤其是要更多注意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待房地产业务,更要严格的监管,并同时运用窗口指导。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要严格进行把关,不能不按规定就随便发放贷款。因此,要集中加强法律的规定,依法发放贷款。

(四)适应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则转变为“决定性作用”,习主席强调:“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是非常灵活而且非常自由的,所以我们不能让政府控制这个态势,而是要让市场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不要在市场自行整理的过程中直接作出干预。运用准备金政策时,提高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视的同时,在一定得范围内,也要结合其他货币政策,达到最佳效果。(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闫瑾.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效果研究[J].金融论坛,2012

[2]高鸿业.货币政策效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彭秋玲.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12

[4]吴红.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动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财经视线,2012

[5]马小钦.后危机时代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原因探析[J].经济天地,2011

[6]邢冰.浅谈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N].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