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节奏型命名新探
2015-05-30王东王延松
王东 王延松
【摘要】针对中小学音乐及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对节奏型称呼混乱的现象,笔者在诸多前人的实践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与理性思考,对音乐中常用的基本节奏型和少量较复杂的节奏型予以研究,总结归纳出一套相对完整的节奏型的命名体系。
【关键词】节奏型;命名;学校;音乐教育;数值节奏
一、引言
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在整个乐曲或者乐曲的部分中,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1]节奏可以说是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体验和了解音乐的核心。[2]因为节奏的变化多样,所以世界上有关如何教授节奏就有了各種各样的意见。似乎每位老师针对节奏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和技术[3]。节奏组合往往千变万化,可以说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节奏型在音乐中总能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某种特定的音乐性格。与“节奏”概念的宽泛、抽象相比,“节奏型”概念要明确、具体的多,从而具有更多的实际应用意义。节奏型一般要具备如下四个条件:首先要有一定的音符数量;其次,要包含相对独立的意义;还要含有内在的重音;最后,要有鲜明的个性。许多节奏型是具有区别音乐风格特征的节奏型,比如许多电子琴里面的节奏库,每种“节奏”代表一种节奏型固定的风格乐曲的自动伴奏。分析其节奏型骨架,如探戈舞曲的基本节奏型是:
对节奏型的理解侧重于节奏型在乐曲中的主导贯穿的意义方面,是相对宏观的广义的,而本研究采用的是较为微观的,狭义的节奏型概念,它是指“用小节线、节拍对音乐节奏进行规范的切割与定量时,某一个具体时间段内音符所呈现的基本组合形态,着重强调的是节奏型中各音符的组合形式。”[4]
为节奏型命名,也是为了建立人类对音乐节奏型的语言化思维模式。说到为节奏型命名,世界各国早有先例。西方音乐中对于节奏理论的研究历史悠久,从12世纪出现节奏理论开始,发展到18世纪,基本上是以2世纪的理论为基础,19世纪以后对于节奏和节拍理论的研究比较系统,并且主要集中在欧洲,而20世纪的节奏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种多样性。但有关节奏命名的研究目前资料比较匮乏,并且因为语言发音的不同,并不具有国内节奏命名的实用性。[6]在柯达伊教学中,节奏往往通过拍子上的节奏型和相对时值进行教学,但这却是在一系列音节上表示出来的,而这些音节主要来自于17世纪雅克谢韦所创造的节奏音节。比如唱作“ta”,唱作“titi”,唱作“ri-ri-ri-ri”。现在许多欧美国家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某种程度上将这些节奏音节当做名称来用。某种程度上将,与国内现在大多数音乐老师教学生将节奏唱作“哒、哒哒、哒哒哒哒”属于一类。
二、数值命名新探
结合前人的相关理论,笔者总结出一些给节奏型命名的基本规则:
(一)区分节奏型的名称与节奏唱名
然而在笔者看来,柯达伊节奏唱名仅仅是表达简单节奏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同种节奏可以换许多不同的音节来表达,相同的音节也很容易唱出不同的节奏型,这就不具有名称的排他,相互区别的意义了。首先我们应该把节奏型名称与节奏唱名分开来看,因其用法不一样,所以不能混为一谈。这有点像音名与唱名,音名是为了交流方便,但真正我们唱视唱练习时,用的却是唱名。笔者认为节奏名称也应该是主要用来交流方便快捷,但真正进行节奏练习时我们会用节奏唱名。从这个角度来讲,名称应该越短越好,越好记越容易推广,而不是一味的混淆节奏型名称与节奏唱名,追求名称与节奏型中音符数量的对等。例如,,命名为“2八”但可以唱作“titi”,“哒哒”等。
(二)所用名称应该简单,易记,又具有唯一性,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既然解决的是节奏型汉语的命名法,我们就应该了解汉语的构字、构词方式。构词法有“偏正结构”,有“缩略法”;构字法有“指事”法(“指事”在造字法里,是抽象符号,用来形容现实里没有这个形象的东西),都可以为节奏型命名所采用。“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这正是我们可以把握我它的原因。”[11]所以为了命名方便,我们可以用“缩略法”,先将所有的音符名称简化。
(三)尽量用不同的数字,同时用少量汉字命名
因为音符多用数字命名,节奏又是时值长短不同的音的组合,所以应该尽量用不
同的数字,少用汉字命名。笔者赋予这些常用汉字以特殊意义——时值可变。其准确时值根据音值组合法推算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字:
(1)用“附”来指代我们常说的“附点节奏”中的单附点音符。这种节奏必须是附点音符与其另外一个部分音时值比例为1:3或3:1的节奏型。我们常用的附点节奏,即可以命名为“附十”,其中“十”代表十六分音符,“附”代表三倍于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附点音符,即附点八分音符。同样的规则下,命名为“附八”,命名为“2六附”,其余以此类推。
(2)用“双”来指代我们常说的“双附点节奏”中的双附点音符(也叫复附点音符),这种节奏必须是附点音符与其另外一个部分音时值比例为1:7或7:1的节奏型,我们常用的复附点节奏,即可以命名为“双十”,其中“十”代表十六分音符,“双”代表七倍于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附点音符,即复附点四分音符。同样的规则下,其余以此类推。
(3)用“切”来指代常见的“切分节奏”中的切分音符,这种节奏必须是切分音符与其前后两个部分的音值比例为1:2:1的节奏型。我们常用的小切分节奏,即可以命名为“十切十”,其中“十”代表十六分音符,“切”代表二倍于十六分音符时值的切分音符,即八分音符。同样的规则下,命名为“八切八”,命名为“2十切八”,其余以此类推。
(4)用“连”来指代相对于基本划分的特殊划分的节奏型,这种节奏必须是平均划分的节奏型。我们常用的“三连音”节奏,即可以命名为“3八连”,即三八分音符的特殊划分形式。同样的规则下,命名为“5十连”,其余以此类推。
(5)用“点”指代附点音符中的点。
(6)用“空”来进行命名休止符,具体是那种休止符,结合乐理中有关音值组合法的规范推算。例如可命名为“4十I空”,空则代表十六分休止符,因为只有十六分休止符才能与其他三个十六分音符构成正确的音值组合,其他休止符均为错误组合,故可以排除。再比如,命名为“八点空”,因为只有十六分休止符才能与附点八分分音符构成正确的音值组合,其他休止符均为错误组合,故可以排除。
用上述表格中不同的汉语数字代表不同的音符类型,用阿拉伯数字代表同种类音符。
的数量,罗马数字代表多于2个音符或休止符节奏型中休止符所占的顺序位置。用这样不同的数字,可以体现出“数值节奏”中“数”、“值”、“位”的不同意义,与统一的关系。例如,命名为“4十”,可命名为“4十I空”,可命名为“4十II空”,以此类推。
为减少命名数量,按照上述音值组合法只将单位拍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予以命名。将单位拍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节奏型中音符数量控制在4个以内,符尾数量不超过3条,将总时值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中音符数量不超过6个,符尾数量不超过2条的节奏型予以命名,其余可依上述规则以此类推。
笔者结合上述规则,给出了一套起名方案,请看下面的“音符简化名称表”:
在笔者所提出的一整套起名方案中,还包括“以为单位拍的基本划分的节奏型”(去除与以为单位拍基本划分的节奏型相同的部分),“以为单位拍的基本划分的节奏型”, “以为单位拍进行基本划分的节奏型”(在3/8,及其相同3/8相叠加构成的复拍子中的节奏单元),以及“音值特殊划分的节奏型”等等。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三、结论与讨论
节奏教育是一种重要音乐教育方法,是构成音乐能力的基础。因此,通过有声音的节奏教育能更容易把握音乐中其它基本要素,也能更快的学习音乐。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节奏教育,一直受到中国几代音乐教育者的关注。大家本能得感觉到,是到了该给节奏词汇以准确命名的时候了。莱布尼茨曾经说过:“音乐是隐藏在人类头脑中无意识的算术练习,它本身就是数学计算。”[5]节奏型,就是时间上数学逻辑。那么用数字给节奏型命名也就具备了天然的科学性。给节奏型命名问题,也是笔者在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观察到多为音乐教育前辈的研究成果后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重新探索了这个数值节奏命名体系。目前的不足之处在于: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因休止符均命名为“空”,“空”所指代的休止符要跟据音值组合推算出来,这就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乐理程度提出了高要求。所以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可以尽量用较简单的节奏推演出相同时值比例的复杂节奏。另外,究竟给多少节奏型命名合适,笔者认为这是没有定论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厌其烦的给尽可能多的节奏型命名,但究竟有多少能在交流、教学以及理论研究中使用,从而使命名有实际效用,也使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应该取决于任课老师的选则以及学生接受的能力。本体系中的节奏型,可供各种学校的老师们参考使用:对于小学低年级乃至学前儿童来说,采用音符最好不要超过3个的“命名节奏型”就够了,义务教育高级阶段可以扩展到4个的,高中阶段到6的个以上,到了大学乃至音乐学院阶段,学习更复杂的节奏型就已经跳出了“命名节奏型”的范围,再给那些节奏型命名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47.
[2]Ali?ztürka Evaluation of the teachers' views on the rhythm practices in musical activities In preschool institution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J]2.2010:3638–3645.
[3]Dalby,Bruce.Toward an Effective Pedagogy for Teaching Rhythm:Gordon and Beyond. Music Educators Journal[J].Sep2005.Vol.92 Issue 1.54-60.
[4]孔靜柳.蚌埠学院学报[J].2012年第1卷第2:35.
[5]魏翊茹.论将节奏名称的比较研究与数值节奏.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王东(1981-),男,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延松(1970-),男,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