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脱轨的反思

2015-05-30苏金梅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学校教育传统文化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脱节是一个比较多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学内容上。这种脱节乃是大一统教育之使然,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校作为教育重地,理应学习、借鉴与民族传统经济活动相契合的民间教育之有利因素,通过调适、更新教学内容,修复学校教育与民间教育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间的关系,使学校教育既顺应地方需要,很好的服务地方,又引领地方教育,保障自身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文化;脱轨

前言

2012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成为很多高校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成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考虑的重要对象。

民族民间音乐一般指从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舞蹈音乐五大类。由于民族民间音乐概念宽泛,内容面广及各地院校性质不一,很多高校对该门课程的传授与定位有不同的表达与诠释:如由于教材内容丰富,上课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聚焦于汉族音乐的认识或忽略本土音乐资源丰厚的区位优势,在教学内容遴选上没轻重点之分等。

基于专业综合改革的需要,以及《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笔者拟就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嵌入本地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展开讨论。

一、教学内容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脱节

我国目前的教材基本上是全国统编教材,教学内容较难满足民族区域轻重缓急上的需求。如在侗族儿童、少年、青年的“大歌”分类教育上。我们在从江县占里村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是对12岁以下的儿童、少年进行教育的,村落里的歌师主要是训练他们的发音,并以侗族聚落里的各种物象进行“知识积累性”的教育。①晚上9点到12点是对12岁以上的青年进行“大歌”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除了校准侗族大歌的旋律外,主要培养青年人的接人待物的规范,尤其是对恋爱、婚姻、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教育,也包括对性经验的传授,还有对侗族历史、聚落故事、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教育,而最为重要的是教育青年如何能够“触景生情”的进行大歌的创造,以便外出到别的村寨参加各类活动或者别的村落青年来本村进行活动时能够“对答如流”,以获得更高的“荣誉”,至少保住“面子”,不至于“丢脸”。再如居住“三省坡”、“月亮山”“十万大山”地区的部分侗族,至今执行“稻鱼鸭”农耕模式,所从事的事业多为继承祖辈的传统。这些内容或知识在高校统编教材中是很少涉及到的。这种情形下,如再按照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则会出现课堂中所学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少碰到,而本民族急需知识在教材内容上涉及甚少或接触不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派上用场。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活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面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就得有一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使各民族各地区的教育与其所处的社会保持吻合状态,学生学习后确实能在日后的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二、教学内容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的探索

大学民族教育事业是推动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坚强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根据民族地方的文化背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灌注一定的当地民族传统文化。那么它将大大有益于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如首先,利于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便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其次,积极响应了当前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即提倡大学教育与民族现代化发展相结合。只有加强本土文化基因的认知,积极构建使本土文化教育传承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的更具实效性的课程体系,才更有利于培养具有适应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本土人才。

近年来,人们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仅是笔者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湖南怀化学院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之教学内容提出个人拙见,试图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的接轨”提供生动个例。

(一)《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依托的本地文化背景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位于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的中心地带,现辖13个县(市、区),包括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沉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花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洪江区。怀化素有“多民族文化村”之称,侗、苗、瑶、土家等近50个民族常年繁衍生息于此,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0%。

长期来,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创造出了色彩斑斓的“民间音乐文化”,拥有多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溪辰河高腔、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溆浦辰河目连戏、阮陵辰州傩、通道侗戏等戏曲;靖州苗族歌鏊、辰溪茶山号子等民歌;通道侗族芦笙、芷江孽龙舞等器乐与舞蹈。省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化上河阳戏、会同傩戏“杠菩萨” 等戏曲;通道侗族喉路歌、沅陵山歌等民歌;辰溪丝弦、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等曲艺与歌会;麻阳花灯戏、激浦蚕灯、洪江市雪峰断颈龙等舞蹈。此外,市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计其数。

面对如此丰富的民间音乐品种,作为怀化市最高等的音乐学府没有理由不依托本地资源,根据本土侗、苗、汉、土家等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遴选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进行深化教学。

(二)《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實施方案

由上已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非常丰富,鉴于此,我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议为72个课时,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主要传授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两个模块;第二学期主要传授曲艺、戏曲两个模块。现将第一学期的“民歌与歌舞”部分的教学内容简要如下:

第一讲,概述:何谓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类别。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民歌与歌舞的概念、发展及基本特征;民歌与歌舞的分类。

第二讲,汉族北方的号子与山歌:北方的号子;北方的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听唱经典曲目《黄河船夫曲》《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下四川》等。

第三讲,北方的小调与歌舞:北方的小调(时调与西北、华北、东北的其他小调);北方的歌舞(秧歌、二人臺、二人转) ;听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三十里铺》;赏析二人转曲目《锯大缸》。

第四讲,南方的号子与山歌:南方的号子(农事号子、湘鄂打硪号子、船夫号子等);南方的山歌(江浙山歌、客家山歌、湘鄂山歌、西南山歌及南方的田秧山歌);听唱民歌《澧水号子》《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撤耥子撩在外》等。

第五讲,南方的小调与歌舞:南方的小调(江浙与闽粤台小调、湘鄂与西南小调、江淮小调);听唱经典曲目:《孟姜女》《天乌乌》《马桑树儿搭灯台》《茉莉花》;南方的歌舞。

第六讲,蒙古族与朝鲜族:民族概况;民族舞蹈(安代 、顶碗舞 、筷子舞 、查玛、顶水舞、扇子舞、农乐舞);民歌(蒙古族长调、短调与朝鲜族民歌)。

第七讲,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民族概况;歌舞(赛乃姆、盘子舞、刀郎舞、木卡姆、阿肯弹唱会、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民歌特征)。

第八讲,藏族与苗族:民族概况;歌舞(谐、鲁、飞歌、芦笙舞、鼓舞、锦鸡舞)。

第九讲,壮族与彝族:舞蹈(扁担舞、捞虾舞、打歌、跳弦、跳三弦、罗作、披毡舞、阿细跳月);民歌(南壮民歌、北壮民歌、海菜腔、沙悠腔 、五山腔和四腔)。

第十讲,靖州苗族歌鼟:靖州苗族概况;简析酸汤话的语言特征;学说酸汤话;歌鼟概述(形成与发展、功能与价值、演唱形式、演唱场合);歌鼟的分类与基本特征(音乐特征与文化特征);请本地歌师入课堂教唱歌鼟。

第十一讲,辰溪茶山号子:辰溪县概况;简析辰溪话的语言特征;学说辰溪话;茶山号子概述(形成与发展、功能与价值、演唱形式、演唱场合);茶山号子的基本特征(音乐特征与文化特征);请本地歌师入课堂教唱茶山号子。

第十二讲,通道侗族喉路歌与哆耶:通道县概况;简析南侗话的语言特征;学说南侗话;概述喉路歌与哆耶歌舞(形成与发展、功能与价值、演唱形式、表演场合);喉路歌与哆耶歌舞的基本特征(音乐特征、舞蹈特征、文化特征);请本地歌师入课堂教唱喉路歌与哆耶歌舞。

第十三讲,沅陵山歌:沅陵县概况;简析沅陵话的语言特征;学说沅陵话;沅陵山歌概述(形成与发展、功能与价值、演唱形式、演唱场合);沅陵山歌的基本特征(音乐特征与文化特征);请本地歌师入课堂教唱沅陵山歌。

由上可知,第一学期的民歌与歌舞部分由六小节构成,分26个课时完成。前五小节主要从方位与族性方面对南北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歌与歌舞进行遴选性的传授。而第六小节主要是从纵向与横向、本体与客体方面对本土民歌与歌舞进行诠释,并跟从本地歌师用本土语言进行学唱。

如此行之,皆因便于三个面向:(1)拓展视野,深化认识,既做到从宏观上了解它族或它地的民歌歌舞,又从微观上掌握本地的民歌歌舞。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2)利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既能顺应地方需要,很好的服务地方,又能引领地方教育,保障自身的长足发展。(3)真正做到本土音乐进课堂——虽然,一些民族院校出版了本土音乐内部教材,但是,据笔者的调查获悉,大部分学校将本土音乐教材用于选修课,惠及学生面很窄,更甚的是,一些学校的本土音乐教材并未用于课堂,仅作为个人评职称或单位评教学成果等用。

总之,大力开发、构建《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将本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内容与他族民间音乐文化内容加以遴选、整理,合理注入学校教学内容是当今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加强自身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注释:

①参见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所2015年田野调查资料《占里卷》.

作者简介:苏金梅(1974-),女,苗族,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民族音乐学硕士。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学校教育传统文化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