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的差异
2015-05-30丁巧先
丁巧先
摘要:新会计准则和新所得税法对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存在差异作重要阐述,本文从会计工作实践和实际纳税申报及纳税调整重点对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产生的渊源;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的纳税调整方法;会计报表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衔接;税收与会计差异的分类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企业系统、深刻地认识二者差异,准确把握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纳税申报工作。从而能深刻把握、理解新会计准则和新所得税法精髓。
关键词: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比较;差异
会计核算属于会计法调整的范畴,纳税申报属于税法调整范畴,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会计核算是纳税申报的基础和前提;纳税申报是会计核算在税务上具体表现和不断完善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既要做好会计核算,又要做好纳税申报工作,作为会计主体企业要按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填报财务报表,作为纳税人要按税法规定申报纳税。
一、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产生的渊源
(一)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纳税申报目的是确保税源和财政收入。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与税法的比较: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纳税申报的基础一般是权责发生制,有时偶尔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因为纳税申报要遵循纳税必要资金原则;会计对收入确认与税法对收入确认仅区别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因此税法确认计量基础一般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
(三)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计量方法的比较:会计核算计量方法可采用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纳税申报一般遵循实际成本原则,如果纳税申报时资产背离实际成本,企业必须以相关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按照规定的适当方式反映或确认为前提。纳税申报不可采用实际成本以外其他计量属性,不允许采用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四)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与纳税申报原则的比较:
1、会计核算可靠性要求真实、完整、可靠。月度、季度纳税申报时企业必须以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以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税法要求按标准比例扣除。税法要求像招待费、广告费、捐赠、非正常损失等未经税务机关审批不得扣除;高新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受法定性原则修正,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在税收中并未完全贯彻。
2、会计核算信息相关性应当与决策相关;纳税申报相关性应按照企业会计核算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合理费用按标准比例纳税调整。会计核算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采集会计信息满足核算和决策,企业纳税申报相关性强调是信息采集满足征税的需要。
3、会计核算采用折旧、减值准备等方法合理核算资产、收益,遵循谨慎性原则,既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纳税申报时可扣除的费用即使需要纳税调整,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企业所得税法不承认谨慎性原则,只要未经税务机关核实的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会计重要性应当反映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税法法定性不仅反映重要交易或事项,而且反映一般交易或事项,不论项目性质和金额大小,税法规定只要征收的一律征税,税法规定不征税或免税一律不征税或免税。税法对征税对象不承认重要性原则,不进行会计前期差错的处理。
二、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差异的纳税调整方法
(一)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及调整
1、企业所得税预缴基数为实际利润。实际利润是按会计核算的利润总额减去以前年度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调增按税法规定不应扣除的费用后余额。企业按税务机关规定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年底按税务机关要求填报所得税申报表和纳税调整相关报表。
2、企业在年终结账时要准确核算会计利润,填报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需要对相关收入与费用按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同时针对不同企业要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或应付税款法计算所得税费用。
(二)准确把握企业所得税费用核算方法
①大中型企业计算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要对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如果符合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条件,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符合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条件,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应纳所得税额;通过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确定所得税费用。
② 小型微利企业计算所得税费用采用应付税款法。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应交所得税,确定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
三、会计报表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衔接
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应用指南勾勒出的新财务报表体系在内部构成、结构设计以及具体报表项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对新旧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比较与分析,能帮助信息使用者正确解读财务信息,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国际通行: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独立的所得税账目核算纳税申报表主表1-13行,完全是企业的会计数据,因此要坚持在会计正确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所得税申报。14-25行集中体现了税收政策的正确把握,运用税收与会计差异的调整。
四税收与会计差异的分类
(一)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
1、减少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减)会计确认收入税收不确认
2、增加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增)①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计收入;② 会计确认费用损失税法不允许扣除。
3、未来减少所得税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增)①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以后期间确认,但按税法规定应当计入当其应税所得额。②会计当期确认费用,而企业所得税却不允许当期扣除而待以后扣除。
4、未来增加所得税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减) , 暂时性差异影响计税所得并不影响会计利润,对此类纳税调整除调税外,还需要通过所得税会计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5、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核算要求及会计分录处理
⑴企业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确认;如果特殊交易或事项应在确认资产负债时;
⑵具体会计分录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纳税额等于所得税费用——应付税款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作者单位:宿豫区陆集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新会计准则2007.1.1》; (上市公司)
[2]《新会计准则2008.1.1;》 (金融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
[3]《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企业会计准则》; (非上市其他企业)
[4]《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1.1。》 (小企业)
[5]《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