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朗读能力有效方法的探讨
2015-05-30李政辉张彩中
李政辉?张彩中
摘 要:现今社会,出现了多数学生的朗读能力低的现象。家长老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尽早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家长应该了解到自己对孩子学习的短见,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增加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朗读能力;有效方法;综合素质
1.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现状
(1)忽视学生朗读能力。在这个家长老师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单一的授课、讲解试题。[1]学生得不到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惧怕在公众场合开口说话,学生就没有办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拘泥于提高学习成绩的思想中,停滞不前。
(2)朗读形式单一。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在语文课堂上,朗读形式也是由语文老师决定的。教师在安排学生朗读时,往往是按照传统的朗读模式进行,而且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标准低,一般注重的是朗读时的音准和流畅度。这样枯燥的朗读过程会使学生失去对朗读的兴趣和挑战。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朗读课堂的设计,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目的。
2.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学生在朗读时需要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努力读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迟到》一课,在学生阅读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文中的主人公与其父亲的交流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理解并体会到父亲在严厉和疼爱中的情感,学生在理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2]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细致地挑选所编制的,文章的作者也都是著名的作家、诗人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当规范,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不自觉地被文中语句所熏陶,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龙的传人》一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然后让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篇课文都描写了什么,学生在对课文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会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充分地理解文章,并深刻记住文中一些关于专业写作词语的运用,同时将所学到的专业词语运用在写作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师恩难忘》一课,课文中有很多对教师语言形态的描写,学生很容易受到作者的熏陶,将课文中的写作方式运用到作文当中,这样学生的写作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上升,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朗读的乐趣增强,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3]
3.提高朗读能力的方法
(1)教师的良好示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朗读的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努力学习朗读,所以教师应该树立一个优秀的模范形象,为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深情朗读课文,朗读时,语言要标准、语句停顿正规、情感表达恰当、表情丰富流露真情,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朗读课文时要随时提醒学生朗读课文的技巧,教育学生如何更有效地理解课文中心思想,鼓励学生夸张地读出文中带有“惊讶”感情的语句,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情,增加学生对朗读的乐趣,使其有兴趣学习朗读。
(2)朗读模式的创新。传统的课堂朗读模式一般是学生在座位站立朗读,模式保守单一、缺少趣味,如果教师对朗读的教学模式多加创新,学生的朗读效率也会提高,对朗读的兴趣也会增强。例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情境对话的模式安排学生朗读,将本该有一名同学朗读的课文分成几个同学朗读,一名学生朗读独白,其他同学各自扮演文中人物角色,要求学生很好地读出文中语句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设置音乐,为学生朗读配置音乐,让学生根据所播放的音乐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迅速进入朗读状态。当语文课堂变得活力四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朗读课文,对朗读更感兴趣,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4]
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应该细微地观察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据此做出更好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效率,教师应勤于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朗读的新鲜感,与其他语文教师相互合作、研讨关于朗读更好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奋斗。
参考文献:
[1][2]姜 丽.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成功(教育),2011(11):88.
[3]王 静.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16): 179—180.
[4]刘亚琼.浅谈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小学阅读指南(中),2011(12):85.
(作者单位:李政辉 甘肃省靖远县东升乡柴辛中心小学;张彩中 甘肃省靖远县东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