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非专业学生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2015-05-30王光华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

【摘要】在高校非专业学生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而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本文分析了当今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如何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进行音乐教学。

【关键词】非专业学生;审美教育;音乐情感

音乐教育是一种与美的动感相结合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因此分析目前高校中音乐教育的问题所在,以及探讨音乐教学过程如何按照审美的规律来设置和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今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学生普遍缺少接触音乐的機会。由于现阶段教育总体方向被应试所主导,可以说从小学开始,音乐课堂就不被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被边缘化。另外由于资金和舆论宣传的问题,一些高雅的音乐作品曲高和寡,学生们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局限地认为这就是音乐的全部。如此一来,生生地拉开了音乐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过程缺少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音乐,音乐的学习是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一首音乐作品在学生听之前教师就会分析它的背景、分析它的调式调性。虽然这些知识也很重要,但是不可取的地方是,通常在教师介绍分析完作品之后,会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种做法无异于给学生带上了“手拷”,把音乐的形像固定化。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音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音乐教育才是真正由内而外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往往拘泥于一种特定的程式,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上,很多老师会在音乐课上教授很多的乐理知识,会带学生视唱乐谱,显得这是一门专业的音乐课,而这些做法,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本来同学们带着满心的好奇和向往来上音乐课,而结果被枯燥的乐理知识弄得烦燥不安,被难以完成的视唱练习“难在门外”,在接下来的课堂里,由于缺少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以上原因的探究,我们已清楚地看到施教者与受教者两方面的不协调、主观认识的偏颇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盲点——即心理距离,也正是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那条“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连接在一起,排除心理距离这一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二、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开展

第一,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感知音乐语言。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艺术形象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手段来描绘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比较乏味的乐理、识谱等教学中,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们还可以使用文学手段,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前,念上一段优美而简短的导语,或者描绘下歌曲中表现的意境。《巴蜀之画》这部钢琴组曲的音乐导语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巴山蜀水,组曲中的每首小曲都像是一幅风景画或者是风俗画。首先是宁静的清晨,到处是鸟语花香,在山谷中一直回荡着,空旷幽远……”以此来让学生渐渐进入佳境。

第二,让学生在听中感知音乐,听是基础,感知是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要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充分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美的节奏、旋律、美的和声、美的音色、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艺术形象美、音乐综合艺术美、音乐表演美。音乐教学必须创造适合音乐教学的美的环境、美的音响、美的动作、美的情感及体现美的教育程序与教学形式,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音乐审美的实践中欣赏音乐之美。

第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和体验音乐情感。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应。例如“欣赏教学”,学生光是被动地听是不行的,应积极引导他们对听音乐做出的一系列反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情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因此情感的体验与抒发在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人类共通的情感语言就是音乐,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音乐都是世界相通的情感交流的语言,对音乐都会有相同的喜、怒、哀、乐、忧、思、恐等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听音乐,唱歌还是乐器的演奏,都一定要有情感的反映。比如唱歌,不是唱会就行了,而是要唱好,充满情趣,富于美感。在对非专业学生来说,音乐学习并不是要唱的多,而是要唱的好。音乐情感教学法的关键是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音色。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音色与不同唱法对于表现乐曲的不同作用。要使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出音乐的情感、意境、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经典名曲反复播放后,要让学生进行讨论,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心灵得到了什么感悟。比如在欣赏古曲《十面埋伏》时,让学生讨论,哪里是铿锵的战鼓声,哪里是静悄悄的埋伏,哪里是激烈的战斗,哪里是悲怆的乌江自刎,艺术无法进行说教,审美也不能依靠灌输,音乐教师应该把感情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敞开心灵感受音乐之美。

由此看出,对非专业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音乐教学,不再是敷衍了事,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教学,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由传统型教育向审美型教育转化,学生才能真正了喜欢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林百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1.

[2]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1995,3.

作者简介:王光华(1980.10-),男,汉族,江西南昌,南昌工程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缺失
论阅读教学之审美教育方略
墨香满园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