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唱奥秘,寻求教学新径
2015-05-30沈小淀
沈小淀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重点在于“唱”,但特点却在于“合”。在合唱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能力,还要遵从统一的演唱规则,注重协调与合作。本文笔者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入手,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
合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是歌唱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但目前小学合唱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合唱歌曲演唱率低,演唱方式不科学、学生配合意识差等,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于教学中,严重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寻求解决之法,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技巧式发声
很多孩子对合唱的理解就是大家一起扯着嗓子大声唱,只要唱得响亮、唱得整齐就算是成功,这样的观念导致学生对歌唱技巧的忽略,只凭借蛮力,甚至唱到嗓子痛,伤害了声带,却对提高合歌水平无益。要改变这种合唱方式,教师就要从源头入手,交给学生发声技巧,让学生在合唱中有章可循。发声练习旨在改变学生本来的发声习惯,纠正学生对发声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习得唱歌技巧,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以使声音更加纯净、圆润,练就良好的声音条件,为合唱奠定基础。
发声练习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低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且活泼好动、精神集中能力差,发声练习之于这一阶段孩子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唱歌兴趣并养成正确的唱歌姿势。在发声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寓教于乐,选择那些趣味性浓训练曲,让学生边学边玩。例如在学习《听,是谁在唱歌》这一单元,教师便引导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作为发声练习,小鸡叽叽叽,小羊咩咩咩,小狗汪汪汪,小猫喵喵喵,课堂充满欢乐,练习也颇有成效。
只有正确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气息充足,确保发声的连续性,这也是中年龄段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甚是丰富,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发声技巧与形象的实物建立联系,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胸腹联合呼吸法与日常呼吸方法的区别,习得正确的呼吸技巧。例如教师可以请学生想象自己正在身处一片薰衣草庄园,花香四溢,身心放松,感受气息通过鼻孔,经由肺部,最后沉到腹部,气息深厚且通畅。
高年龄段的孩子面临的歌曲难度明显加大,他们不仅要解决呼吸支撑的问题,更要面对复杂的节拍、韵律、音域,因而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曲目作为发声练习的素材,将发声练习渗入到教学中的点滴,如学习歌曲《送别》便要用深长、缓慢的呼吸方法,而《海娃的歌》节奏多变,则需要多种呼吸方法综合运用。
二、体验式学习
孩子们早就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法让音乐课堂变得教条、无趣,不断重复虽然能够教会学生歌曲,但学生丝毫没有理解歌曲的审美内涵,唱歌技巧也很难得到提高。
新课程立足于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以自我体验的方式展开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寻唱歌奥秘的同时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与动作相关的活动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身体上沉醉于音乐活动,从而带动精神的集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歌曲《编花篮》时,笔者首先用编花篮游戏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的意境,在熟悉了歌曲之后,笔者又带领学生配合音乐的节奏做游戏,很多学生在游戏中都是边唱边动,不亦乐乎。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完全沉浸到歌曲中去,身心配合,学得更快、更好。
三、对比式合唱
合唱不同于学生所熟悉的独唱,它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层次多和表现力强等特点,而且合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小学生不仅了解多种合唱形式,还要学会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合唱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合唱的知识,认识合唱形式的多样性,并尝试用多种形式对演绎同一首歌曲,感受效果差异,渐渐纠正对合唱的认识,学会品味合唱声部之间的协调韵味,感受“合”的艺术。
例如《白鸽》是一首捷克民歌,也是一首合唱歌曲,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采用齐唱的方式,请学生唱熟歌曲,随后又尝试了卡农唱法,最后请学生分成三组,练习三声部合唱,请学生认真感受这三种合唱方法之間的声音控制技巧和强弱变化处理的不同之处。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唱是一种富有变化的演唱方式,其中奥秘还需要深入探索,未知的魅力进一步感染了学生。
四、创造性模唱
尽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味地模唱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但是在新的教学契机下,创造性地利用模唱却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合唱教学中尤为如此。多次播放范唱音频能够让学生产生听觉记忆,对于该怎样唱、产生何种效果建立一个大体的概念,为合唱练习指出方向。
小学生对于合唱技巧并不精通,尽管能模糊地觉察出演唱中出现问题,但是很难独立找到问题所在,为了帮助学生发现演唱中的问题,笔者采用录音、听唱、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模唱。听自己的合唱录音能够让学生从旁听者的角度发现问题,找到与范唱之间的差别,逐步解决音准、音量、音色、节奏、情感等问题,摸索出方法,积累合唱经验。
《夏夜》是一首非常活泼的合唱歌曲,学习时,笔者不仅选择了童声合唱的音频,还配上了萤火虫在夏夜飞舞的图像,音频与图像的结合让学生眼前一亮,二声部的合唱声音强弱有致,但音色又统一。在将模唱录音和范唱对比后,很多学生便大胆提出问题,如“那不是灯也不是星”这句的演唱,一声部用长音表现抒情,而二声部则短促有力,强调节奏感,但是在自己的合唱中却没能很好地将两个声部进行区别。这种自我找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步更快。
随着音乐课改的发展,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重视合唱教学是每个音乐工作者都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笔者建议教师通过技巧性发声、体验式学习、对比式合唱、多创造性模唱的方式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认识到合唱的艺术,喜欢合唱,唱好合唱。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有效教学之浅谈[J].儿童音乐,2013.
[2]周琦,小学低段多声部合唱教学策略探究(上)[J].中国音乐教育,2012.
[3]黄芸.让“天籁”重返音乐课堂——浅谈如何在音乐课中提升班级合唱能力[J].学科教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