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激励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2015-05-30李艳徐亚琦

2015年2期
关键词:股权激励措施

李艳 徐亚琦

作者简介:李艳(1991-),女,漢,河南新乡人,管理学学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徐亚琦(1990-),女,汉,河南漯河人,管理学学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对于权益资本成本来说,其不但是企业投、融资行为的重要参考标的,也是股东等广大投资者的预期报酬率。本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股权激励计划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探究能有效抑制股权激励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机制,以保障股权激励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本文的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实施了股权激励措施的公司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对约束和监督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权激励;权益资本成本;措施

理论上说,管理者持有公司股票,可以强化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有效的制衡和监督管理体制,降低股东所面临的代理风险,则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就会下降,即减少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但是,股权激励效果很可能会受到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Brown 等学者们在管理者权力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他们认为,股权激励并没有替代薄弱的公司治理,即股权激励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相反公司治理不力的企业往往会出现管理层滥用股权激励来达到饱私囊。当高管薪酬与股价波动性相关性密切时,高管会不顾合理的资本结构,更加倾向于取得高杠杆率的债务融资,增加公司财务风险,从而导致权益资本成本增加。股权激励在某种程度上也诱发或助长了管理层的一些自利行为。上市公司会在实施股权激励前故意压低业绩、在股权激励期中平滑业绩或粉饰业绩,这些盈余操纵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即诱使他们隐瞒了有关未来期权增长的不利消息,并选择次优投资政策,这容易导致严重的股价高估及随后的暴跌。

并且,Armstrong 等学者认为,如果管理者是风险厌恶型,股权激励程度越高,管理者收入对股价波动越敏感,就越有财务错报动机。所以如果投资者预期管理层会进行盈余操纵,股权激励反而可能会提高必要投资回报率,增加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一、研究成果综述

1、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与治理效应分析

由于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状况,最优契约观认为,股权激励措施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支付更高的报酬以换来更好的公司业绩。然而,有些学者指出最优契约理论的三个约束条件( 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制约、市场的有效约束力、股东诉讼的有效途径) 均不符合现实状况。因此,提出管理层权力理论,指出股东与董事会之间存在着代理问题,即“监督监督者”,这会造成管理者利用自身能力议价甚至操纵薪酬合约,来获取高于合理水平的薪酬。苏冬蔚、林大庞等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失灵甚至出现负面治理效应原因在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董事会没有设计出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方案。管理者权力越大,其操控薪酬契约获取私有收益可能性就越高,而股权激励不仅仅会导致过度支付,还可能会造成管理者舞弊。

2、股权激励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路径分析

权益资本成本是反映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和投资者衡量投资标可行性的重要指标。外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一般会面临两种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估计风险。股权激励通过作用于这两类风险从而对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

首先,当董事会无法有效监管制约管理层的薪酬,股权激励反而会扩大了管理层权力,导致管理层通过权力寻租而不是真正通过经营来获取薪酬。管理层权力越大,代理冲突越大,具体表现在企业业绩波动性越大,经营风险越高。当股权激励合约的设计时受到管理层权力干预,激励往往会偏离股东利益而变成了管理层的利益,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增加又提高了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风险溢价水平,相应的提高了权益资本成本。

其次,最优薪酬理论认为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契约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因此股权激励效应与薪酬业绩敏感性密切相关。但在现实中,业绩中包含着行业政策,管理层盈余操纵等大量“噪音”。管理层权力理论认为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高未必能减少代理成本。因此,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虽然可以激励管理层为实现契约目标而努力,但也增加了盈余管理动机。当盈余信息能影响到投资者预判企业经营状况,导致股价变化,并且管理层能根据股价变化选择卖出或是持有股票时,高管进行盈余操纵的概率增加。由于股权激励计划而引起管理者增加盈余操纵动机,从而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投资者则会增加必要投资报酬率来弥补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使得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上升。

二、启示与政策建议

我国股权激励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不完善和激励效用偏低等因素会严重影响股权激励作用发挥。经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会随着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增加而上升;股权激励增加了公司的代理成本和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若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则其权益资本成本会相对偏低,即完善的内部控制能有效降低代理关系产生的道德风险,减少盈余管理行为,降低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估计,进而降低预期报酬率。

尽管人们普遍认可股权激励措施作为一种经理人报酬机制,但次贷危机的发生,促使人们对其态度产生转变,一旦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不合理,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得到的启示如下: 股权激励并不是企业创造业绩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它与所处的资本市场环境和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与严格的监管监督体系密不可分;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环境和监管监督条件并不成熟,较低的行权条件和行权价格、较短的激励期限很容易造成管理层等被激励对象实行机会主义和自利行为,加剧企业风险,使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大,便会提高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改善股权激励而引起的代理问题,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提升企业价值。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和监督监管体系的建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且处于弱式有效市场,一方面股票价格并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公司业绩和管理者才能,另一方面高管股权激励收入与股价敏感性较高,因此为防止被激励高管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和自利行为,需要严格监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披露时机。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增加高管的“犯错成本”,减少高管盈利操纵行为。

其次,科学合理地设计高管股权激励方案和业绩评价体系。企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自身出发合理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评价体系,并通过征询第三方独立专业机构的意见,不断完善;要随着企业战略规划来及时调整激励计划。

最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监督和制约管理层行为,应当提倡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冬蔚,林大庞.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 经济研究,2010,( 11) : 88-100

[2]吕长江,严明珠,郑慧莲,许静静.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J]. 会计研究,2011,( 1) : 68-75

[3]陈胜蓝,卢锐. 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J]. 管理评论,2011,23( 7) : 155-162

[4]游春. 股权激励、董事会、TMT 团队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管理评论,2010,22( 9) : 3-13

[5]Jensen M. C.,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 4) : 305-360

猜你喜欢

股权激励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启示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