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2015-05-30刘延令
作者简介:刘延令(1980-),男,汉,辽宁营口人,会计师,大学本科,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及其配套应用指引的发布,为企业内控提供了法则和准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自身经营行为,规避了经营风险,但因内控制度和机制建立和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特别是内控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及实务中的特殊性,在企业实施内控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主要就企业如何加强内控展开论述与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结构;长效机制;信息与沟通
随着国家有关内控方面的规则、规范的实施与发布,企业经济业务体系的不断扩大,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以确保运行的安全与有效已势在必行,有的企业更是将内部控制提升至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但是,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而且目前企业内控仍处于建设时期,企业实施内控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值得引起关注。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念及其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非上市公司则为类似决策和经营机构)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可见,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上而下、由点而面的集体性、全面性的企业内部管理过程,在重视过程控制的同时兼顾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构架不完善。实施有效、完整的内部控制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构架是这一内控环境的完整体现,内控构架完整、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内控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构架,即需要按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将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与执行机制、监督与评价办法贯穿于这一企业内控构架当中。企业内控机构设置不合理或失效,甚至在重要方面出现兼职机构的情况,为内控的失效埋下了“祸根”。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且执行不严。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之初,要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因此,在政策制度的要求下,各类企业纷纷出台、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内控的制度建设。但在实务中,内控制度千篇一律,不立足于企业实际、不针对问题而制定内控制度的现象经常发生,且在执行中也存在很大的偏差,出现制度规定与业务执行“两张皮”的现象,一本厚厚的制度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
(三)企业控制活动分工不明确且不长久。从企业内控的概念、原则及要求上看,企业内控活动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复杂性的企业内部活动,不但要求全盘考虑而且要求分工要明确、要具体。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内控属于某一部门职责”的说法,而更糟糕的是有部分人认可这种论断,导致分而不工,行而不严。另外,企业内控还需建立长效机制,企业有业务活动就应需要有内控,二者是“形与影”的关系,不可能割裂开来,因此,企业内控不是暂时性的活动,需形成一种习惯。现实中,企业内控呈现间断性,只是立足于检查、报告需求而不是立足于管理、经营需求,不能保持企业内控的长效性。
(四)对专业业务规则执行不严且缺乏沟通与协作。企业内部控制涉及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工程设备、物流运输、投资建设等众多专性较强的经济业务,每一项业务都有自身的业务规则,而这些业务规则实质上构成了企业内控建立的基石,专业规则执行不严,从某种程度讲就已经动摇了内控制度的基石,在企业业务中,不能遵守业务规则办事仍有发生。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有序、关联的,这种业务的关联构成了企业内控的“桥梁”,这种关联和“桥梁”客观上要求企业内控要建立起信息沟通机制,而现实中缺乏业务沟能、信息不对称,甚至是“画地为牢”,阻碍了内控机制的有效、健康发展。
(五)企业内控缺乏评价与考核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年末需出具企业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因此,从上市公司层面上讲,企业内控评价比较完整。但现实中,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对内控做出自评,这当然不排除有技术性的原因。另外,企业内控缺乏考核机制,或考核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性,导致考核流于形式,甚至执行不当,适得其反,更加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内控提供环境保障。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由此四项组织结构派生的具体部门、机构,包括审计委员会等,各机构组织将职责与职权落到实处,充分执行与落实内控制度与要求。在建立相关部门机构时,应避免职行为,这样不利于企业内控的建立和发展,更谈不上执行。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并监督执行。企业内控的实施要靠制度作保障,实施内控实际上就是内控制度的执行,这样,客观上就要求内控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内控制度要立足于本企业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和控制风险,而且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更好的指导实际业务。内控制度得不到充分落实,就是在浪费企业资源的同时也在一步步把企业推向“险境”。企业可以通过学习、现场调研、结果反馈等方式来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长效机制。企业应当坚持内部控制的稳定性,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地位,将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提升至战略高度,实施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应当包括:内控结构与内控制度的稳定性、实施企业内控的可复制性、企业内控制度本身的可延展性和方案与方法执行的连续性。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决定了在企业内控范围内的各实体业务部门、实际业务流程等都是有关联的,因此企业应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信息收集与汇总机制,如利用报表与报告的传送、沟通函、现代化网络平台等手段确保信息的归集与分类、整理与分析、安全与稳定。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等,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机制。企业搭建起内部控制框架实施内部控制,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对发现的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进行限时整改,逐步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修缮。在实施内控过程中,应运用考核机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者进行约束与激励。
总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之举,内控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应立足自身,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贯彻落实相关内控制度,加大内部监督与检查力度,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合理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将企业内控要求形成一种习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岳群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8):118.
[2]梁勇.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