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表演的审美原则
2015-05-30马章瑞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音乐表演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音乐表演中具体的审美原则该如何体现。
【关键词】音乐表演;音乐活动;审美原则;体现
一、音乐表演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
通常来说,音乐表演就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即实现音乐曲谱的创作。如果不存在曲谱的创作,那么音乐就没有依据,如果没有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那么曲谱就仅仅是曲谱,是一种符号,而不能演化出具体的音乐,更不可能供人欣赏。所以,音乐的两重创作在音乐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的审美功能必须由音乐表演来完成审美体验,作曲家的一度创作只是谱成了曲子,并没有为它填筑上灵魂。要想实现音乐的感性存在,音乐审美得到充分地体现,正是需要音乐表演的方式。音乐表演是音乐和受众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将乐谱的一度创作和音乐欣赏有机联合起来,音乐作品由此真正地成为可以愉悦身心的事物。
与作曲家不同的是,音乐表演者更注重的是去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将作曲家想表达的东西具体化,印象花,即思考如何将作曲家的内在精神具体化,实现更好的表达。
音乐表演者更注重的基础是如何将作曲家的精神境界表达出来,如何实现该音乐作品最初的创作动机。音乐表演者担负这双重使命,首先要恰当地对作曲家的乐谱进行理解和阐释,其次,还要将具体的乐谱演奏变为是在的可听音乐,这都体现了音乐表演家特有的职能。
二、音乐表演的审美原则
在音乐的审美原则上,二度创作通常被列为音乐表演审美体现的依据。有学者甚至认为,音乐作品本身和音乐表演者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应不属于一种东西,前者只是后者的客观妙西,而后者则更忠实于直接感知的影响,是一种更加纯粹的音乐活动。这体现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臆想的差别。每个音乐表演者对同一部作品的表达都不可能是真正地完整和重复的,这就体现在音乐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上更具有开发的潜力,它结合了人的主观臆想,不同的构思模式,让本身呆板的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声响,是音乐表演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一)具有真实性
音乐审美的真实性体现在对乐谱的忠诚度,真实性要求以乐谱为基准,但是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也要对乐谱进行再度创作,不要盲目地拘泥于乐谱,要融入表演者自身的理解,力求能够烘托出具体的表演风格。
在真实性的要求上,对表演者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保证对乐谱的透彻领悟,只有真正地对乐谱了解,彻底领悟才能够更游刃有余地去表达乐谱。另一个则是要让创作者融入具体的背景,不仅包括创作者的艺术观点、审美特点,同时也要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的具体风格。
音乐创造性要求表演者不能简单地把表演变成纯粹乐谱在线,要把音乐表演作为自己的乐谱共鸣的表达。音乐表演是借助作曲家的创作通过音乐表演者的个性表演向受众传达音乐作品的活动。表演者要具有充沛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要让表演作为再度创造,
积极地融入表演中,将自己的热情和才华都发挥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
(二)具有表情和技巧
音乐表演者不能仅仅是乐谱的搬运工。具体表演的技巧需要表演者去参透并逐步落实在自身的音乐传递过程中。其中技巧要做到和表情的统一,注重运用技巧准确流畅地对乐谱再创,注重具体的音乐表现,生动细致地将音乐作品传递给受众。
表情是音乐表演者需要锻炼的一个重要表演方面,这是音乐表演中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再丰富,但在表演技巧上不能很好地传递出这样的情感,那么对受众来说都是没有任何感觉的。
俗话说“山无水不灵”,那么对于音乐表演活动也是这样,表情和技巧是音乐表演的生命力体现。但是要注重技巧和感情的协调性,在保证有一定的技巧上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感情,如果没有感情只有技巧,这类音乐表演者只能说是音乐作品的搬运工。
优秀的音乐表演者往往都会做到声情并茂的音乐表演方式,不仅要塑造好音乐形象,还会运用高超的技巧来划分音乐层次,在这种结构中渗入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些运用平和的生物运动来表现汹涌澎湃的心理活动,借用物化的印象结构承载丰富多彩的情感,这更能够体现出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具有时代意义
音乐表演的时代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音乐表演的时代意义指的就是音乐存在的历史和时代特性。这就要求表演者不仅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出了解,对作品的历史风格把握得当,同时还要对社会背景做出具体的结合,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够让表演更具有社会价值。
表演者需要通过对身边的资料进行熟悉,對作曲者的时代环境进行熟悉的感悟和体验,努力从历史的角度去掌握音乐的风格,并尽可能地将这种风格演绎地完美化。
音乐表演中总会有自觉或不自觉的自己的时代立场,如果用当代的眼光来看,多少会存在着一些误解。表演者需要用自己固有的审美品位和时代观念来对作品进行阐释,让音乐表演的内容在当下传递的过程中被赋予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音乐表演者需要不断开发自身潜在的时代性特征。
三、结语
创作更倾向于一种传达,传达就是为了让人理解和接受。传达的过程是通过表演,音乐表演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知来进行的声音实现活动,在音乐的审美中尽可能地去发现音乐的内涵和精神表达。对于大多数的欣赏着来说,音乐的欣赏过程实际上是精神的追求过程,它需要将抽象的精神内涵更加具体化和内涵化,并让听众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杨和平.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349-364.
[2]冯长春.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述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04:17-31.
[3]王少明.承引学科之先 寻觅音乐之美——读罗小平教授著《音乐美的寻觅》[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116-125+5.
作者简介:马章瑞(1989-),男,汉,甘肃静宁人,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