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声学与其他音乐学科的关系
2015-05-30张默
【摘要】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其理论性强,实用性广泛,对音乐学其他相关学科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本文 问题的总结,可以给音乐学习过程中各学科的横向借鉴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和声学;即兴伴奏;合唱;复调
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及作曲理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这门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对于音乐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实用性的帮助。各学科间的互相交织和渗透也说明音乐学各学科间存在联系性。灵活掌握运用其间的联系,才能理解音乐学真正的精髓,下面谈谈和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
一、和声学与即兴伴奏
和声学的内涵即:研究在多声部音乐中,如何使用和弦。通常以高音旋律为参照,按自己的风格及写作习惯创作出符合纵横要求的多声部音乐。这一特点与即兴伴奏中为歌曲配伴奏的初步要求是一致的,而两个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和声学更侧重于理论、即兴伴奏则体现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在和弦选择的原则上,两门学科的原则和要求大体相同。所以,和声学的理论学习是弹好即兴伴奏的前提和基础;即兴伴奏的弹奏,体现了和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两門学科的关系应该说是诸多音乐学科中较为密切的。当然,实际的理论学习中,两门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和弦的分配原则上:和声学中,除去若干和弦外音外,旋律音基本都需要配置和弦;即兴伴奏中的和弦选择与分配,则更多要考虑乐段、乐句及音乐进行时的听觉习惯。
二、和声学与合唱
合唱是以单声部音乐为基础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合唱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表现力及感染力。在合唱艺术中,以人声为传播的基本方式,这把和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阐释的更为鲜明。每一首完整的合唱作品可以说都是一部四部和声写作的成品展现。合唱作品从和声写作的基本原则出发,通过纵向声部的排列,使单声旋律变为立体、丰满的多声部作品,依托人声为载体展现,而非乐器。通过和声学的学习,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把一些旋律自创为简单的合唱作品是不难做到的。当然,在合唱作品的写作中,也有一些要遵循的写作原则,比如:保持旋律声部的突出效果;保持各声部旋律线条的流畅性;和弦使用时的变化要与音乐风格相一致等等,只不过都是以遵循和声学写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和弦使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演唱时的和声效果,而和声效果的好坏,是评价一首合唱作品除演唱水平之外优良的重要标准。
三、和声学与复调
和声学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组织原则,目前多声部音乐的创作主流是主调音乐,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类型的音乐基本都属于这个范围。这样的音乐创作局面从欧洲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开始,虽然20世纪以来,音乐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主调音乐始终还是音乐发展的主流,究其原因,主调音乐有着比复调音乐更为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表达乐思和音乐形象方面也比复调音乐有一定优势。不过从音乐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复调音乐早于主调音乐出现,产生于中世纪中后期,与单声部音乐接轨,复调音乐的产生,是人类音乐历史的重大突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萌芽时期的复调音乐就有简单的和声效果,任何一种复调都有其和声的组织原则,音乐史学家也是根据不同和声的组织形式,把早期的复调音乐分别命名,加以区分。可见,和声的组织原则是贯穿与复调音乐的创作中的,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这种双声部的复调音乐呈现的形式都是平行四、五度的和声效果,虽然这种音乐组织方式有很大局限性,但和声带来的立体感却得到复调音乐创作者的认同,追求完美的和声效果成为创作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迪斯康特、克劳苏拉等复调音乐的出现,使复调音乐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改变音乐的不同组织方式而获得良好和声效果,展现出作曲者对和声理论的追求是理性、严谨的。平行四、五度逐渐被协和与不协和交替的音程取代,斜向、反向进行得到大量应用。发展到经文歌时代时,纵向排列中和弦的痕迹已经十分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讲,复调音乐的发展促进了和声理论的向前推进,早期复调的写作样式,也是和声学在萌芽阶段的体现。
四、和声与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学生初级的必修课程,主要目的为训练学生歌唱的音准以及听觉对音高判断的准确性。随着课程进程的发展,视唱环节中,可以进行双声部视唱训练,增加视唱难度,提高学生对音高敏感程度,也是提高课程趣味性的训练方式。双声部视唱训练也可以理解为与合唱课衔接的过渡,学生在掌握各自声部音准的同时,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在演唱方式正确的情况下,体验和声效果带来的音乐立体感。掌握双声部训练既是视唱课的训练要求,也为过渡到合唱课程奠定初步基础。
在练耳学习及训练中,和声的意义体现得更为明显,从训练学生听辨音程开始,和声带来的效果就是学生识别具体音高的判断依据之一。在音程听辨中,训练学生通过音程的距离感判断其度数、也可以识别的音为依据推判另外的未知音、通过音程在紧张程度上的感受判断音程距离等,这都离不开和声效果。在和弦听辨中,和声效果则上升为推判和弦音名的重要依据,和弦为和声学运用的基本材料,和弦呈一定规律性的进行就是和声学进行的方式,了解和声学,对听辨和弦进行方式、判断和弦具体结构、分析和弦性质都有帮助。
和声学与很多相关学科都有关联,如基本乐理、歌曲创作等,上述只列举某些关系密切的学科。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类学科间尚且存在交叉点,又何况同学科中的不同课程,我们只是从和声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总结了它与音乐学中其他课程的联系,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学科间的交叉点,掌握各门课程间的规律,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进而发现音乐学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杜晓十.《和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默(1982—),女,硕士,讲师,主要讲授作曲理论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