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

2015-05-30庞金周

文教资料 2015年18期
关键词:低头族新媒体

庞金周

摘 要: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矢志成才的精神力量。然而,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学风建设中的一道新的难题,给学风建设造成一系列挑战。本文针对课堂“低头族”这一现象思考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低头族 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1]。学风建设是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因子,同时也是社会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力量,对学生品行的潜移默化有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风建设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推进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采取更贴合学生实际的人性化举措。

1.新媒体时代及课堂“低头族”的产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进入新媒体时代。所谓新媒体是相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2]。新媒体的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比如,上世纪初新媒体是广播,上世纪中期新媒体是电视,上世纪末新媒体是互联网,而如今的新媒体是微博、微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这些东西早已完全融入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任何新事物,接受最快的自然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这些年不断涌现的QQ博客、交友社区、微博、3G网络、微信、智能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介与方式备受大学生的喜爱,这些畅通无阻的新媒体在高校中不断地风靡起来,逐渐占领高校校园。在校园中,出现了一个现象——“低头族”。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幅对比图:过去因为鸦片的入侵导致一些人整天躺在床上抽大烟而失去斗志,如今因为电子产品及配套服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一些人整天低头玩手机,变得萎靡不振。“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每天第一件事是睁眼,第二件事就是看手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百度”,“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课堂上不管老师讲得多卖力,他们总是头也不抬地紧盯手机,刷微博、看朋友圈、追电视剧、玩游戏。对他们来说,上课时能忘带课本,却不忘揣上充电宝。如今选修课不仅是逃课的首选项,而且成了课堂“低头族”的“重灾区”,QQ信息不断闪动、微信朋友圈火速更新、微博互动持续升温,还有看不完的韩剧、美剧……当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时,大学课堂越来越像老师的独角戏。

2.课堂“低头族”产生的原因

2.1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之前整天沉浸在娇生惯养的生活中,缺乏严格的管教,造成自我控制力较弱。进入大学后,环境更宽松,于是就放松自我,成为“课堂低头族、昏睡族”,甚至是“逃课族”。

2.2任课教师的原因。

某些学生反映任课教师讲课枯燥无味,内容缺乏新意,就算勉强上课,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只好做“低头族”和“昏睡族”。

2.3高校课程设置的原因。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某些学生都是“被迫选课”,而很多公共课都实行大班授课,动辄就是一两百人的大课堂,沉闷的环境让学生感到疲惫、乏力,根本无法保证听课效率,也难怪学生昏昏欲睡[3]。

3.课堂“低头族”产生的消极影响

3.1手机媒体影响了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有些学生一上课就拿出手机刷微博、看小说、玩游戏、逛淘宝,全然不把讲课的老师放在眼里,偶尔抬起头算是对老师讲课的应答,俨然一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的“超然”态度。课堂“低头族”不仅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还影响了老师授课的情绪,老师的提问无人回应,这样大大降低了老师讲课的激情,导致上课质量严重下降。课堂是一个你应我答相互互动的平台,“低头族”的产生使得课堂成了授课老师的独唱,手机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课堂“低头族”的行为还会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状态并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

3.2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挫伤了学习主动性。

新媒体的兴盛使得网络娱乐的内容极丰富,也为人们搜寻资料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往人们查找资料需要到图书馆一本本的搜集,如今人们只需打开网络动动拇指就可以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而事物的影响是两面性的,网络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使得一些人产生严重的网络依赖。有的学生面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思考,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打开搜索引擎进行查找,久而久之产生网络依赖,造成思考的惰性,降低学习的主动性[4]。

4.整治课堂“低头族”的对策

4.1对于学生管理者来说,要注重引导,加强管理。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效利用新媒体,将智能手机作为服务学习的工具、将手机屏幕作为课堂的延展。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即使今天杜绝了“低头”现象,当有一天类似谷歌眼镜这种不用“低头”的新技术产品普及的时候,又该如何把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呢?随着移动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根治课堂“低头”,还应该顺应潮流、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如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等[5]。我们认为一味地打压不仅不能起到预想的作用,反而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因此,不如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新媒体,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法学院某些班级开设“学海棠”的微信群,不定期地组织讨论一些热点的法律问题以此调动其他同学学习法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非常理想。有学生反映看到其他同学在群里侃侃而谈、鞭辟入里,觉得非常佩服,这刺激了自己要在平时上课或看书的时候多留意这些知识点,否则就显得自己太孤陋寡闻。

其次,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加以监督。有些学生养成了上课玩手机的习惯,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可能也会不自觉地开小差。辅导员深入课堂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震慑作用,有效监管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另外,除了深入课堂外,辅导员还应走访学生宿舍。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学生疲惫时的“归巢”,更是思想交流、火花碰撞、相互沟通的“港湾”,舍风深深地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宿舍风气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辅导员要深入宿舍及时发现那些沉迷网络的学生并给予劝诫和引导,引导学生课上不做“低头族”,课下不做“网络虫”,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另外,希望高校加快实行课程改革。目前,已有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课,每个专业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建议更多的高校加快推进自主式、创新式学分制模式改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课堂各族”现象自然不会再现。

4.2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任课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效仿者,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如果要求学生不在课上玩手机,首先任课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地在上课前关闭手机,不在课堂上接听电话,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态度。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讲课枯燥乏味是产生课堂“低头族”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些授课教师对着讲义照本宣科,声音低沉,毫无激情,上课玩手机是对课程质量的一种批判。“低头刷屏”从侧面反映出一些高校课堂教学实行灌输教育,不引导学生参与,以及老师对课堂教学投入不够等现状。解铃还需系铃人,高校老师们应该充分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大学的课程进行升级改造,让课堂上学的东西是新的、实的,把“低头族”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到课本上。

4.3对学生自身来说,应该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

建议学生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宽松自由环境,切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过几年辛苦拼搏才能过关斩将通过高考大关顺利进入高校大门,务必延续勤奋学习的良好作风,保证最基本的认真听课习惯,至少也得尊师重教。

学校里的学生会等一些团学组织应充分体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开展一些主题倡议活动,倡议学生远离手机,拒做课堂“低头族”。比如说组织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讲解“低头族”带来的危害,并宣读倡议书,呼吁学生不做“低头族”,重视人与人的交流,并且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的关系,提高日常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多元的网络世界,学生要学会理智、冷静。另外,还可以组织开展“远离手机,拒做课堂低头族”的签名倡议活动。同时还利用展板宣传、校园广播等形式,鼓励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多与身边老师和同学互动,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必春.高校转型发展中辅导员推进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00.

[2]秦坤.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传播形态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3:1.

[3]杜绝课堂“低头族”需师生共同努力[EB/OL].长江网.http://news.cjn.cn/cjsp/dp/201412/t2582264.htm,2014-12-11.

[4]高存福,田兆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3):42.

[5]陈华锋,张翠玲,王继健.新媒体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应用对策研究[J].学刊,2014(12):49.

猜你喜欢

低头族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