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2015-05-30陈国磊苏森
陈国磊 苏森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还要重视后期的教育与管理,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党员后期教育与管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教育与管理 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25-02
1.前言
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还要重视后期的教育与管理,这对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入党时间不长,接受的党性教育和锻炼的时间较短,组织观念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不良风气的辨别能力和敏锐度不够,部分大学生党员可能会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1]。当前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
2.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优秀群体的代表,是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后备力量,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受到了巨大冲击,淡化了对党组织的认同,甚至发生了价值取向扭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培养大学生党员党性、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培育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2]。此外,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也是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做出正确选择和肩负起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党员振兴中华、立志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3.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党员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党员在后期教育和管理上的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大学生在入党前表现非常积极,但是加入党组织之后,在思想上就会表现的较为消极,进而影响了党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形象。目前,党员教育与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保障制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考评机制欠缺、激勵机制不全面等问题。 在保障制度方面,缺少必要的建设经费,有的高校会通过支部立项的形式拨给党支部一些活动经费,但由于资金匮乏,在支部活动中开展教育与管理依然显得捉襟见肘。监督机制方面,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标准、过程和结果往往是组织内部制定,缺乏全面、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不利于大学生党员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考评方面基本都是内部考核、内部反馈,这种考评容易出现反映问题不全面,民主评议不民主,考核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党员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利于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激励机制建立在考评机制基础之上,考评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考核结果缺乏认可,选取的典型存在争议,无法起到表彰先进,激励落后的作用。
(2)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针对性不强
现行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多以集中培训为主,但是由于思想觉悟的深浅、接触社会时间的长短不同等因素,低年级党员和预备党员对党的认识相对肤浅,容易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而高年级党员和正式党员在理论深度上则相对全面。而现行的教育模式,很少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针对性不强,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空谈理论,更多地局限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的教育上,很少与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3]。在教育方法上,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需求。
(3)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系统性欠缺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当前部分高校在学校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时间、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欠缺。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投入精力很大,对于入党之后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则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让他们误以为入党之后就进入了保险箱,出现不思进取、思想滑坡等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形象。大学生党员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计划上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内容上缺乏连续性,往往是各学院自己随机组合成一期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课程,往往不注意每堂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造成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不深刻,掌握不透彻。此外,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过程当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平台,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建工作和党建工作出现脱节现象。
(4)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辅导员,他们大多在党务工作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且很多辅导员一到岗位上就接手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对党务工作并不熟悉,业务能力也有所欠缺。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的老师,日常工作繁杂,千头万绪,使得他们难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党员后期的教育管理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此外,辅导员队伍整体年轻化,在职称评定、学历提升、岗位变动等方面都会遇到困难和压力,从而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这也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改进路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育方式、重视继续教育、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
(1)完善制度建设,确保教育管理的长效性
高校党建工作中,要重视保障机制的完善,对形式新颖,影响力较大的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并将其所需费用納入学校年工作预算当中。完善必要的党内外群众监督制度,使大学生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关于考评机制,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考评内容、考评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学生党员进行表彰,对于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对于复查仍然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要相应延长预备期或给予相应的党内处分。在激励方面,开展“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党员要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应当采用分层教育方式,结合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低年级党员、高年级党员几个不同阶段的思想特征,采取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号召力和实效性。在教育内容上,要紧密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的需要,在讲授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社会热点,进行时事教育。通过在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的党员先进事迹,进行党员意识教育;通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保钓”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视继续教育,强化教育管理的系统性
高校党组织应增强教育管理时间的连贯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学生党员进行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和综合素质。在教育管理内容上要强调知识的连续性,要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5]。学生党员教育中,也要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党员教育还要适应时代潮流,结合当前大学生特点,开展贴近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实际的活动,增加锻炼机会,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与管理的延续性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肩负着对广大学生、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日常思想教育的任务,加强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培养党员先进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校部分教师也承担着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的部分课程,需要加强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此外,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中最基层的老师,承担着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对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以业务提升为主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李婕.《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创新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许志伟.《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径》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杨燕蓉.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4(04):100。
[4]李娟. 新时期农村党员发展的几点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1(06):27。
[5]刘国光. 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日第005版。
[6]那海燕. 高校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问题及解决思路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