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化同步”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内涵及关系研究

2015-05-30秦艳辉

2015年2期
关键词:关系内涵

作者简介:秦艳辉(1990-),女,河南信阳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发展方向的研究。

摘要:“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协调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通过研究“三化同步”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内涵,厘清广西“三化同步”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系,对揭示 “三化”同步下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价值。

关键词:“三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内涵;关系

1、问题提出

目前,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

工业化发展中期是工业返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时期,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从国际上看,现代化之路也是“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1]。1980年,美国、德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2.5%以内,到2001年农业从业人口也低于3%,但是人均GDP已经增长到了43000美元以上 [2]。

国外现代化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迁移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协调[3]。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单一的传统工业化之路已经不可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以牺牲农业、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换来的工业化快速提升,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三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早期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多依靠市场自发调节,逐步实现了“三化”同步发展,但道路较为漫长,而新兴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度的政府行政干预,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较快实现了“三化”同步发展[4]。

国内对于“三步同步”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三农问题”开始的。1997年,湖南省省长杨正午应该充分认识农业分散性经营与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农业产业化,探索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乡镇企业为载体,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2000年,“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在给朱镕基总理的信中,首次把“三农”问题归纳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5]。

“三农问题”同时还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包括农民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等。许多学者从体制上寻找这些问题的原因,“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城乡统筹”关系建设列为五个统筹关系的首位。城乡统筹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理论创新,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的、片面的增长层面,应当关注发展的均衡,提高发展的质量。2007年,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突出地位,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因此可以认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观”思想是“三化”发展的理论基础[6]。

广西作为西部省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3.6%,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越来越紧张,有效供给农产品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由此也面临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保障國泰民安的基础工程,只有高效、集约地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一系列矛盾。所以,协调广西“三化”发展,推进广西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在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既科学合理又高效环保、兼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成为广西的城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广西城镇化建设能否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2、“三化”同步及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2.1“三化”同步的内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工业化整体水平快速发展,城镇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现代化刚刚起步。“三农”问题依然是各项工作的重点,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难点。“三化”同步的科学内涵是随着社会各方面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在变化中不断的实现创新,不断地去完善。“三化”同步的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是科学理论结合具体情况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7]。从理论上分析,“三化”同步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

工业化,指在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工业或第二产业生产活动占据了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一个发展过程。根据我国国情,又将工业化从层次上分为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其中“三化”同步中的工业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即在关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综合效率。工业化往往代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我国现阶段工业化的具体表现为:工业经济取代传统农业经济成为地区的主要经济;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从事农业人口减少,转而流向工业;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多,最后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8]。

城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使得人口不断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过程,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具体表现为: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第二、三产业集聚地;城镇结构不断提升与完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文明的产生并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根据我国国情,城镇化也可分为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其中“三化”同步中的城镇化是指新型城镇化,即坚持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生态环保[9]。

农业现代化,是通过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现代科技、带动现代工业、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以不断的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建立起的水平先进的现代农业。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具体表现为:产研结合更加紧密,农业生产实现技术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开始运用大型机械;农业生产中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业发展注重可持续性[10]。

在经济社会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自作为主要支撑力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径和循环规律,但同时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交互制约着彼此。三者的具体关系表现为:工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作为工业化发展结果的城镇化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其产生的集聚效应又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的工业化表现,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和优化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推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则又有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综上所述,通过“三化”的互动及同步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还可以有效推动解决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拉动农村内需,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2.2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强,使得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结构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并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相对于城乡二元结构而提出的改革举措,能够有效的减小城乡差距,发挥农业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最终实现工农互补、城乡互补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的减小城乡差距。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其科学内涵。

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规划角度看,是指从空间上城市和乡村要整体布局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城乡结合部。从社会学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是指打破发达城市地区和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之间的分割壁垒,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城乡之间的根本差别。从经济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指统筹协调规划城乡经济,较强城乡经济间的交流互动,在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分工,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从生态建设的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是指更加环保科学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促进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健康运转,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11]。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包括:城乡规划的一体化;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城乡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

在充分理解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一是注意突出差异性,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消除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城乡差距,在消除城乡主要差距,建设新的城乡空间结构过程中,应当保留城市和农村各自的特点;二是建设过程是分阶段完成的,即城乡一体化建设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在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应根据情况有不同的重点,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时候需要分清主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首要问题,因而就应该首先要解决城乡差距过大的主要问题,例如:城镇和农村收入问题、就业保障、医疗服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的差异。然后在解决较次要的问题,例如: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等;三是其建设发展问题,任何一个地区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反过来农村经济要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反哺,它们需要城乡共同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有人为的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或者依靠农村的力量就能实现的,需要农村通过其内在动力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城市利用其现有优势带动农村的发展。

3、“三化”同步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系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三化”同步的提出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在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十年后,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更深入的战略布局。“三化”同步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存在着耦合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1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三化”同步的推动

目前,我国农村建设上存在着农村生产力落后,农村人口减少,农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问题。因此,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社会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三农”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仅仅依靠农业发展来解决农业问题,则农业发展累计速度缓慢,解决自身问题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12]。如果仅仅依靠工业化、城镇化支撑农业发展,解决农村问题,则难以将这种支撑能力与农村现实问题结合,使得“三农”问题难以获得最終的突破[13]。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的依靠自身或依靠外部支持就能解决,而应当既注重从农村内部需找动力机制,又能够将外部提供的资源等转换为内部需要的资源,能够将其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

3.2“三化”同步需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指导

“三化”同步的根本要求,是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实现城市对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14]。“三化”同步的核心要求是建立完善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让农村居民可以平等自由的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城乡居民可以平等的共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15]。“三化”同步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建设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强大支撑力量,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新局面。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战略布局。城乡发展“二元化”不仅指结构上存在二元化,在城乡发展的时间、空间上也同样存在二元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农村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水平,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整体呈现出不断加大的势头。“三化”同步实施过程中要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形成新的城乡一体化经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指导,明确“三化”同步方向。(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三化同步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互动关系研究”(YCSW2014160)。

参考文献:

[1]喻新安,谷建全,王玲杰,陳明星.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N].人民日报.2012-9-24.

[2]马敏娜,马秀颖,王志涛.“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的内涵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10):64-68.

[3]谢徐玮,那威,任克佳.“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03):78-80.

[4]胡伟.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9,(3):161-171.

[5]李昌平.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3).

[6]王志涛. 我国“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7]王先锋,刘谟炎.关于建立我国“三化同步先行区”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 2011,(21):40-43.

[8]刘奇.实现“三化同步”关键在深刻理解其内涵[J].中国发展观察,2012,(3):37-42.

[9]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 (7):82-100.

[10]伍国勇.基于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385-389.

[11]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47-49.

[12]蒋和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J].经济学家.2009,(10):58-65.

[13]陈海雪.农业经济多元化视角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5):6-7.

[14]韩俊.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J].中国国情国力.2011,(5):4-7.

[15]刘海鑫. 农业现代化对“三化同步”发展的促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69-9470.

猜你喜欢

关系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