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水彩画材料和技法的发展演变思考当代水彩画

2015-05-30王建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技法材料

王建

摘 要:从水彩画材料和技法的发展演变思考当代水彩画,当代水彩画,应该表现出博采众长的姿态,参考借鉴各个画种的长处,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如干湿画法、水、油、胶等调合剂、纸、板等材料,那么水彩画就具有无限延伸性和创造空间。

关键词:材料;技法 ;发展演变;当代水彩

一、材料的发展

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以可溶于水的胶质和色粉制造的水彩画颜料,其最初的产生根源可追溯到湿壁画早期。13世纪意大利兴起的湿壁画,是在墙上以灰泥做底,用溶于水或石灰水的矿物质颜料趁着新覆盖上去湿润的灰泥底子上作画,干后墙壁和颜色就混合在一起了,早期的这种技术颜色干后会变淡。在湿壁画技术尚未成熟的过程中,画家们不断地研究材料,发现以蛋清或蛋黄调和颜料作画色彩更鲜艳,画面也不容易龟裂和剥落。蛋清和蛋黄同为胶质物,蛋彩也同样透明,水彩画颜料应该是从蛋彩湿壁画中得到启发而产生。

我们从遗留下来的18世纪以前的水彩画作品中不难发现,那时的水彩画颜料只有简单的颜色如黑色、赭色、普兰等颜色,这也是水彩画长期以素描淡彩来表现的主要原因。直到18世纪后,随着水彩画的发展、画家们的需求,水彩画颜料的来源越发多样,从单纯的矿物质和沥粉白灰发展到植物、动物,到了今天的化学合成,制作技术愈发先进,从粉状到块状到管状,水彩画颜料不断充分满足画家们对颜料的需求。英国的工业革命后,纸的生产大大提高,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迎合水彩画特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专业水彩纸也在不断的改进,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也更考究、更专业,有纯棉质的、棉麻的、木浆的、竹浆的等等,而且尺寸上也可以满足大幅水彩画的需求,如今甚至有些专业水彩纸已经达到永久不变色,不发霉的技术要求。受到油画布的启发,现在很多画家和厂商都在研究水彩帆布的可行性。

水彩画材料除了这些基本的颜料和载体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留白胶、牛胆汁、甘油、高浓缩酒精等等针对水彩画技法使用而生产的水彩画材料。新材料的产生是画家的需求同时也引导画家去探索、选择、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常常也因此被创造出来。

二、技法的演变

关于水彩画技法的演变我们可以从对我们国家影响较为深远的几个画家中看到水彩画技法的不断演变:

保罗.桑德比 (Paul Sandby 1725-1809)在英国水彩画史上,号称“英国水彩画之父”的桑德比,是十八世纪同代水彩画家中最有威望的一位画家。他富于创新精神, 是一位不断在试验中将水彩艺术的技巧和以色彩表现光色、空间和诗情画意等方面做出出色贡献的伟大人物。他在制造颜料和绘画技法上做了许多尝试和研究,他把水彩画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记录性的地形画转变成为表现自然景物之美为主的水彩画的关键人物之一。

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还是延续了英国早期传统的画法,随后他开始致力于水彩画表现技法的研究。他尝试在有色的纸上作画,让颜色不再单调,也尝试过载水彩颜料中加入树胶来降低颜料的透明度使之纯度提高。他极其重视色彩,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打破了水彩画中形对于色彩的限制,弱化了物体轮廓,让色彩的冷暖来体现空间感,当色彩受的重视之后,“刮”“洗”“擦"“吸”“色彩融合”等许多水彩技法被创造出来。透纳不但使水彩画表现技法和语言产生了深刻变化,还打破了西方传统绘画对自然景物包括自然色彩模仿再现的一贯规律。透纳对色彩大胆而又成功的运用,使其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的先驱者。

水彩画受各种风格流派的影响,而工具材料的不断改进和丰富,表现技法更是层出不穷。如:亚克力水彩画法、丙烯法、油彩法、蜡彩法等等。

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 1917-2009),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对中国影响较大的美国当代水彩画家,他早期研习水彩画技法,把传统的技法运用得纯熟而自如,他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的试验,探寻别的方式,他以水彩画干笔画法把景物刻画得真实而自然,对物体的质感和光影都表现的十分逼真。他以蛋清和蒸馏水为调和剂,稀释粉质颜料,用擦、点、染等干画法画出了水彩不易达到的效果,使水彩画的表现力又前进了一大步。

水彩画发展到中国,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乏敢于探索、富于创造的探索者。如徐泳青、李铁夫、王悦之、李毅士、宋步云、关广志、林风眠、华纫秋、王肇民、吴冠中、阳太阳、柳新生、黄铁山、王维新、关维兴、陶世虎、刘寿详、柳毅、黄增炎、王绍波、叶献民等许多画家。

被称为“中国水彩之父”的李剑晨与50年代所作《水彩画技法》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水彩画的水分、时间、色彩三要素和干画法、湿画法两种基本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习水彩画的基本问题,成为几代人的美术范本,在水彩艺术上获得极高成就的李铁夫,尝试过用宣纸画水彩画,把中国水墨画的笔法融入水彩画。王悦之和庞熏琴都尝试过在绢上画水彩。关广志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出分次完成、留空填色的方法。华纫秋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和西方水彩画的肌理语言进行了有效的融合,成功表现出其独特的“意境”。他认真研究材料的特性,如:以不同材质的纸来塑造不同的画面肌理,以芦杆笔代替画笔,来表现线条,比硬笔处理的线条更活泼、自然。王肇民在纸上先涂粉底在画水彩,不但有效地解决当时的纸质容易发黄变色的问题,还能使色彩保持鲜亮,因此他的作品色彩凝重而饱满,他成功的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融入到西方绘画方法中,深深地影响了许多后来者。郭德菴对各种新技法进行研究探索,他将浆糊融入水色中,泼洒到饱含水分的画纸上,靠震动晃荡让水与色交融流淌形成肌理,也尝试过把油画颜料用汽油溶解后和水彩颜料混合作画,得出一种既像油画又像水彩的奇特效果。陶世虎以东方的理念和审美情趣,西方的传统技法和绘画原则融会贯通到水彩中,他把中西技法重构组合,通纳融汇,使他的作品既有油画的厚重又不失水彩的透明、滋润,把水彩画的写实画风发挥到已近极致。黄增炎用墙漆等涂料在纸上做底,以蛋黄、胶水等为调和剂,用油画刷替代水彩笔来创作水彩画,作品《同心协力》我们看到了比油画更油画的充满离得和重量感的水彩,黄增炎摸索出一条综合性水彩的道路。他的作品洋溢着油画般厚重,有力度的色彩和空间效果,浓艳中却又保持着水的韵味。

这些成功的艺术家无论他们在观念、形式、技巧等方面多么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属于水彩的发展道路。

三、当代水彩画定义的思考

通过上面水彩画的发展以及材料和技法的不断演变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水彩画“水”“透明”等的特点,传统的水彩画理论不提倡多层次的反复和渲染,以防止破坏水彩的透明特性。这样画面的稳重感、色彩的力度,丰富耐看性就被迫作出让步。如果顽固地死守这一阵地,中国当代水彩画永远得不到良性的发展。仅仅靠的几块水分淋漓的色块,是很难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例如当代水彩的重叠画法,类似油画的堆砌、国画的各种皴擦,每次重复隐约露些底色,形成层层叠叠的网状色层、冷暖明暗变化,不失透明感的同时,也不放弃份量和丰富性,中国当代水彩画的意义才得以提升。中国当代水彩应该是本时代发展变化特点的真实反映,是勇于面对社会进步,关注飞速发展的经济繁荣和人生困惑的美学形式,是一种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丰富意念的视觉方式。中国水彩画曾经辉煌地推动社会变革的文化业绩,因而导致中国水彩传统的画种界定成为无法撼动的定理。在思想上接受不了观念的转变,在创作手法上实现不了模式的转换。因此,带来的是由于缺乏相对专业的批评语境和理论基础,水彩画的创新和求变的动机往往流于表面无关痛痒的单一性技术技巧。

对于当代水彩画,如果我们不是过度的强调其“水味”、“透明”等特性,而是表现出博彩的姿态,参考借鉴各个画种的长处,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如干湿画法、水、油、胶等调合剂、纸、板等材料,那么水彩画就具有无限延伸性和创造空间。如果拘泥于固有的心理认为传统水彩必须“原汁原味”的定理下,那么水彩的文化突围将得不到理性的疏理和学术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曾超.《小议水彩材料的变迁和发展》.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张辉,秦宏伟.《谈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水彩艺术定位》.美术大观,2007年10期

[3]阙雷.《现代水彩个性化试验的解读》.艺术与设计,2007年08期

[4]刘立民.《从水彩画的特点谈水彩的兼容性》.美术观察,2004年03期

[5]朱建民.《当代水彩画的语言和精神探索》.美术研究,2002年01期

[6]蔡永辉.《对当代水彩画拓展的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李义淳.《当代水彩艺术的特点》.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猜你喜欢

技法材料
诗语的构成技法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王旭东山水画技法(十二)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最美材料人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