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几点思考

2015-05-30李映辉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读图岩层钻井

李映辉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此题考查地貌形态及地质构造的判断。首先从地形上看四地均是谷地地形,那么到底哪个才是背斜呢?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的问题,只是单纯地根据该深度线的弯曲变化分析出①②④处为背斜构造,又根据①②处岩层缺失想当然地选择了A选项而造成了错误。要知道地表并不是平直的,所以各点与地表的关系并不是由埋藏深度线来反映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其埋藏深度将图转化成实际的海拔高度线来反映其形态变化,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与该题类似的一个题目是: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解析:读图,图中实线代表等高线,根据数值判断,中间海拔高,周围低,地貌形态为山岭。黑点代表某页岩层各钻井所对应的页岩层顶部的高程,也就是页岩层顶部的海拔高度,從图中数值分析,中间低,两侧高,说明同一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所以该图为向斜山,B对。A、C、D错。

由以上两题我得出了如下思考:

第一,高考是学生的高考。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的关系,而新课标解读是“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好像课标要求比较低,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认为只要学生知道概念,会基本的判断方法就行了,或者是做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而这道高考题就告诉我们考查的是概念,题目看似很简单,但要想得分还真不容易,就看你是否会运用,实际就是让学生迁移运用,是否真正地理解概念,这是高考的一个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教学过程当中不能误入歧途,并不是研究难题就可以得到高分,而恰恰是那些基础题更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除了备学生还要备高考。

第二,切忌把学生教“死”

记得考研时,很多学校明确不招收山东考生,因为动手能力差(虽然分数足以秒杀其他省份考生);也早听说外地对我们颇有微词,当自己从事教学工作后终于有所体会,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过于固执。我们总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记住、再记住,以为这就是文科的特性(说白了就是死记硬背),而在一年又一年的高考当中似乎成绩也很理想,但学生进入大学后是否还能记住呢?况且你看像这样的灵活运用的题目,为什么学生就不会了!不可否认地理是偏向于理科特性的,即要求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还是不低的(特别是必修一的教学,需要大量的数学、物理知识)。那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增加实验课内容。

第三,学校要加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鼓励创新

我们给学生训练的题目都是若干年的题目,看似做了不少的题目,但实际都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我们学校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学校有规模庞大的市县级的教研室,学科齐全),为什么就不能针对高考不断地改革,创新题目,不怕出错,不怕离题,因为我们可以实验,我们可以改进。我们还要让老师多多学习先进市县的教学经验,特别是那些规范化很好的学校,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大哥们,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开阔视野。

第四,用好地图

有前辈说地理就是以图为命根子,此话有些太绝对,但试想高考当中哪个题没有图,只是空说。因此,图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重要。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一定的思维进行指导。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读图岩层钻井
Spain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