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中争议性问题研究
2015-05-30偏初
偏初
【摘要】社会科学当中有这样一类颇具争议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教学当中可以起到一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可以锻炼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者在社会与品德课堂上的问卷调查和分析,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争议性 问题
在争议性问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就是课堂讨论。讨论的成功与否对教学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次完美的讨论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讨论以失败告终,那么学生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采用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围绕课堂讨论进行的指导。通过分析总结,争议性问题的课堂教学包括一下几个问题:
1争议性问题教学缺乏有效策略
1.1缺少对议题本身的质性认识
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喜欢把所要讨论的问题亲自展示给学生,并在展示之后简单地谈几句自己的看法。然而就是这个过程,给接下来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第一点,老师没有着重对事件的关键点进行处理。使学生对事物认识不清,从而导致了后续过程无法进行;第二点,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会导致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潜意识的难以摆脱局限。进而无法得到新奇的观点。同时也使讨论丢失了部分效果。
1.2缺乏对讨论的有效指导
在实践教学环节当中,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到故事全部的内容往往会采用一些类似角色扮演的方法。然而,教师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仅仅只是一种能够生动变现具体事情的方法,它并不会自动的与接下来的讨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老师还是应该融合到大家的讨论当中。同时,在对讨论过程进行阶段总结的时候,老师常常直接将自己的观点直接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并不会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了解多少,而更多的是产生对自身想法的质疑。
1.3缺少必要的评价环节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当中,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拥有完整的环节设置。一个环节的缺失就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失去原有的作用。而表现在品德与社会争议性问题的教学当中就是老师对总结环节的重视不足。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停留在脑海当中的想法使无法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只有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通过总结得到一个具体的看法。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富有思想的看法。而过分的重视对讨论的语言表达,在结束之后将得不到深刻的理解。而对争议性问题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总结将会使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地改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从上面的叙述当中大家不难看出,虽然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但是由于教师队伍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教学环节过程当中的漏洞使得道德与社会争论问题的教学得不到有效地进展。所以在当下的社会情形之下,我们只能优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加强这类课程教学的效果。
2 争议性问题的课堂策略
2.1明确事实与观点的差异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在争议性问题的讨论当中也应如此。学生也应该学会抓住事物的关键点,抽丝剥茧,在重重迷雾当中抓到事物的本质。然而这种处理信息的技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教师在讨论之前一定要对学生这方面的能了进行培养,达到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地来说就是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事件三要素分析,外加一些自己的理解营造一个清晰的场景。同时,在事件的描述当中本来就存在的观点进行分析,得出支持这类观点的理由,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评论这些观点。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得到提升。
2.2引导协商和妥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讨论形式,但是角色扮演在表达问题上有着自己相比于其它方式的独特视角。它往往能够让观察者在多角度来对观察事件本身。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表演后展开讨论。如果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看法,还可以再从新的角度进行表演,进而完成进一步的讨论与观察。在角色扮演当中,有一种方式极具自身的特点,它兼备精确性和结构性。这种较色扮演特别的重视所谓的“再次表演”,学生可以在角色的互动当中,发掘不同看法。然后进行再次表演,使同样的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更加深入的为自己所支持的角色进行利益诉求。与同学的讨论当中会更容易迸发思想的火花,点燃整个讨论。
2.3确定核心价值
由于每个人在性格上各具差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强势的同学霸占了话语权。在这个时候,那些缺乏自信,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就会放弃。然而在讨论当中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强势而放弃自己观点的表达。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介入整个的讨论中,不断地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发言,维护整个小组内的生态平衡。在争议性问问题的讨论当中老师要不断地革新自己对传统教学的看法。自己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当中可以是任意的角色,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教授者。在实际的讨论当中老师一般会扮演俩种角色。具体地来说,第一种:苏格拉底式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反派,他要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否定学生的看法;第二种:价值澄清者,这个角色更类似于现实社会当中的法官,他将会引导同学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不正确的价值观予以剔除。由于争议性问题本来极具争议性,所以对其讨论的结果也会各种各样。教师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地位接近于平等,不能以一个独裁者的身份影响最终的讨论结果。而是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参与讨论。
3 结语
通过对对争议性问题的检视、深入学习和探讨可以初步培养公民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自我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篇文章把小学的争议性课堂作为切入点,深入的分析在国内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发展的瓶颈,得出了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具体的来说,由于国内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导致了教师资源的不平衡。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又容易受到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使得课程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现今的解决方案也只限于对教学设计的优化。最后,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可以使争议性的问题突破瓶颈,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巴特尔.新课程下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实效性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4,(15):23-23
[2]雷军.采用多种方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J].青海教育,2011,(9):54-54
[3]曹晓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文理导航(下旬),2015,(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