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格?里曼的“个性化”电影

2016-05-17庞晓宁

电影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争议性个性化

[摘要]道格·里曼是好莱坞导演中难以归类的一位。他独特的个性化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毫无保留地得以施展,这也成就了他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梦。对他的研究,不可回避地围绕在导演内心世界与作品之中的散漫。道格·里曼是出色的,他在好莱坞电影阵营中早已站稳脚跟,但让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票房收入与经典作品之间并没有画上一个可以称之为“完美”的等号。本文就以道格·里曼所拍摄的七部影片为切入点,对他的个人创作之风进行深入剖析,用探究的心态走入他的电影世界。

[关键词]道格·里曼;好莱坞电影;争议性

道格·里曼,他在独立电影和商业制作中间游刃有余地来回穿越,他有独到的电影风格却从不拘泥于此,他不愿遵从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常规,却依旧可以在其中混得如鱼得水。

一、争议性——“没有作者”

《心灵传输者》中的“跳跃者”,他凭借不为人知的外界神秘力量,能毫无预兆性地任意穿越。电影蒙太奇不仅让叙事手段变得丰富,它所提供的自由性更是丰富了导演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更为神奇的是,它能让这些想象变为可行性“现实”,影片中的穿越就是这样实现的。道格·里曼充分利用了它,让他的思维自由跳跃。他以强烈的个人风格著称,这使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浓烈的“道格·里曼味道”。他甚至可以被称作“电影作者”,只因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融入了他个人的思想。然而当我们将他的一系列作品并置放在一起时,我们又很难在其中找到一脉相承的思想印记。在随性的混合与变革中肆意驰骋,这是道格·里曼的本性使然,他刻意避开无意识性的效仿过去的创作,会主动寻求更能将他主观意识凸显出来的作品。随着他的知名度不断地提升,道格·里曼的电影之路更为宽广,在个性化标注的表面,随着题材范围的扩大,反而让我们这些试图对他进行归纳、进行研究的人们遇到了不小的难度。

总体上看,《摇摆者》和《狗男女》是以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出现的,大量的语言包袱成为整部影片的浮面形式,刻画出一代人思想困顿的精神层面。作为独立电影的典范,其成本和反馈都是不错的。即便是被里曼本人称为“满场三部曲”的《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心灵传输者》也并非只是简单地以商业动作片来凑个表面形式的热闹,在影片《谍影重重》中直白的打斗场面之上是政治味道的浓烟弥漫。《公平游戏》同样如此。虽然有大牌明星助阵,但从它的精神主旨、影射层面以及票房收入来看,此片并不具备商业片特质,所幸戛纳国际电影节对其艺术价值是非常肯定的。

电影作品可以直接表达导演的主观立场,但涉及敏感的政治主题时,它往往采用一种“交换”的含蓄性表达。影片《公平游戏》改编自真实事件:其中利害关系直接涉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他的固执己见、战争狂人形象进行了隐性披露。为了让战争合法化、利益合理化,他不惜以暴露特工身份为代价。《谍影重重》中的伯恩,一名美国公民,作为“911”之劫的代言人,他的创痛置换出美国之痛,这种借用反恐行为发起战争的“代言”形式,道格·里曼用十年后的一部影片——《公平游戏》抨击了这种立场的合法性。有趣的是,影片《心灵传输者》对于政府的存在则选择了规避的态度:影片中的“捕猎者”与“跳跃者”都不具有官方身份,他们呈现出的只不过是相互追逐的角色过程,导演里曼用“混沌的效应手法”对权威政府的作用性进行弱化,影片剧本角色本身的行为也没有价值上的判断。

从故事本身架构来分析,里曼电影发展脉络在于,在影片《谍影重重》出现之前,影片形式多半较为轻松,充满了“喜剧”化色彩,讲述人物角色对世界的懵懂与无知。就如同《摇摆者》中的麦克、《狗男女》中的罗娜;而影片《谍影重重》出现之后,作品中的主角人物在影片最初就以成熟的姿态登场,并作为社会的主流人物纵横于社会生活中。影片《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心灵传输者》甚至《公平游戏》都是代表。尤其是《谍影重重》,借用特工的角色展示出一系列政治命题,通过此影片我们可以感受到道格·里曼的蜕变过程,他用一种全新的视野格局,通过摄影机对社会和政治现实进行深入的剖析。这与他最初只是将摄影机作为影片记录的工具已截然不同,这是一种质的蜕变。摄影机已不再是架简单的机器,它更像是一把手术刀,直入政府、社会现实的心脏。

如果单从票房收入来论英雄,道格·里曼作为一名美国导演并不出色,入不敷出的票房收入状态让道格·里曼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影片《公平游戏》票房更是如此。其中,《摇摆者》《狗男女》作为优秀的独立影片并无特别之处,尤为值得称赞的就是导演对于影片拍摄的掌控能力,特别是在运转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影片《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则是市场化、商业化产物,作为好莱坞商业影片为了迎合大众快餐式消费口味量身订制的产物,它是最为成功的。《心灵传输者》票房不佳,一是影片主题阴暗思想植入过多,作为青少年题材不适应。影片色彩基调过于灰暗,本应充满梦幻阳光的想象却被过于绝望的气息笼罩。二是归咎于影片思想主题的边缘化。导演里曼在关于青少年题材的影片中却试图探讨“握有超能力的个体如何掌控并合理、道德地使用”的问题,这对于少年观众而言不易被接受。《公平游戏》作为里曼的思想深刻的作品之一,具有针砭时弊的前端性。然而过于花哨的明星阵容与海外取景,并未成功取悦北美的本土观众。此外,由于影片题材的政治敏锐性,让有党派的成年观众十分介意。这无疑更是对票房收入的雪上加霜。

导演里曼似乎永远喜欢给观众制造惊喜,作为充满个性传奇色彩的电影作者,从影片《摇摆者》到《公平游戏》都不难发现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急剧不稳定性。那些认为“电影作者”趋于模式化,似乎拍摄出的影片也如同一部电影的论调,对于道格·里曼而言并不适用。

二、话题性——“游戏杂耍”

在道格·里曼的作品中,商业大片也好,独立制作也罢,反映在剧作结构特征上都是与众不同的,可以说将好莱坞叙事进行了局部改写。如,影片《摇摆者》中观众丝毫见不到“起承转合”模式,影片平淡如水,没有高潮。整部影片平铺直叙地在主角(男喜剧演员麦克)身边展开,杂乱的状态,琐碎的片段,凌乱的、毫无关联的情节全部杂糅在一起,叙事的主要功能通过喋喋不休的对话来呈现。整部影片长度为九十多分钟,在这九十多分钟的影片中却难觅其中情节间的关联逻辑,一切都像是随心所欲的即兴编排,然而其中却不乏精彩的内容呈现。如此个性的主观叙事,恰恰迎合了影片中角色的心境设定需要,也符合影片主人公情境状态需要。而这种酷似“唠叨式”的影片节奏设计风格几乎与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神同步。影片《摇摆者》中,主角们对昆汀的经典作品《落水狗》的提及,显然,这也是导演里曼对昆汀的致敬之意。

而此后的作品《狗男女》尽管在情节叙述设定上有所改变,然而碎片化痕迹依旧留存,这些足以与那些平庸的好莱坞“产业化之作”“标准化制作”区分开。这种“经典结构”,这样的处理手法,尽管在里曼日后的影片中涉及的并不太多,也不被允许,然而从剧本上的雕琢而论,足以与那些华而不实的美式动作片区别开来。如,影片《史密斯夫妇》尽管在叙事上按照常规性的时间线索进行着叙事,然而自由、随性、琐碎的空间转换作为本片经典的叙事手段才是亮点。与此同时,通过影片《谍影重重》和《史密斯夫妇》我们不难看出,导演里曼无论是在动作戏还是文戏上都能轻松驾驭,影片别具一格的同时,依旧精彩。

导演里曼具有大师风范,他堪称是一位“全能”导演。例如,在系列影片《谍影重重》中,观众的观影愉悦性一部分取决于叙事上的写实主义,另外一部分则是后期特效制作的功劳。其中特效合成的抖动镜头可以说开启了2002年动作片叙事节奏的新篇章。而该片中的电影语言更是道格·里曼的首创,这无疑对此后好莱坞动作电影风格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他本人作为开山鼻祖式的人物也被好莱坞电影史所记载。

导演里曼尽管在后续的作品中并不是以导演一职来出现,但总归是没有脱离开他的“味道”。只可惜终不见《谍影重重》系列的神韵。毕竟在这部影片中影像与节奏是紧密关联、合二为一的。里曼通过多台摄影机的多处安放,摄影机本身的运动性变焦,无疑更让动作具有精准性与灵动性。这直接取决于优秀的摄影团队及后期特效的作用。在里曼的镜头语言下,被摄对象并非中规中矩的对点安置,常规性的摄影构图也并非里曼所酷爱,被摄主角很可能身子在画框内,头部却被移出画框之外了,更重要的是里曼喜欢刻意性的摄影抖动,他用这种方法营造出一种不安定感,来确保观影的真实感。而后,这些镜头会被剪辑得破碎支离,只留有模糊、凌乱的镜头画面和最短的临界时间给观众。重组时,则是随剧情需要,将素材信手拈来,一股脑地并置于剪辑线索上,以锁定观众的视线,将观众带到他们所期待的刺激点,以此来获得快感。

以《谍影重重》中的镜头为例,昏暗的低曝光镜头占据了影片的绝大部分,再加上摄影镜头的不稳定,使得影片基调即便在室外也颇为阴沉。在主角伯恩回忆身份的情境中,导演里曼运用他较为擅长的、独特的电影语言将故事进行演绎,而地点并没有选择华丽的大场面设置,而是个性化地将故事地点设置在了一个狭小、幽暗的房间内。在该桥段中,导演里曼将剪辑与闪回声效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不安的氛围效果。让观众不自觉地进入到影片情境中,从而进入到回忆的片段里。更为精到的是,导演里曼在影片风格上的精雕细琢与主观情绪对叙事空间的渲染,再加上抽帧效果的运用,使画面的颗粒感更为饱满的同时,让观众更为投入地进入到了伯恩的回忆世界中,而不规则构图的运用,使得整部影片尤为出彩。

而与《谍影重重》不同的是,影片《史密斯夫妇》尽管在色彩基调上有所改变,明亮了许多,但从抖动的镜头语言、摄影机运动操作上来看,依旧没有脱离掉《谍影重重》的一贯风格。在表现史密斯夫妇配合枪战情节上,摄影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穿梭于现场中的各个位置,还要紧跟角色的左右,记录下他们的一举一动,并且要将视点进行多方位的转换,即从整体战局到局部角色个人,用每一个变化、每一个动作,再加上快节奏的枪战频率,将史密斯夫妇二人的矛盾关系交代完整。而它对“007”系列电影的影响,更是充分说明了它对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意义所在。影片《谍影重重》出现之前,“007”的叙事风格堪称标准模式,《谍影重重》出现之后,“007”电影镜头也试图在画面感上跟随《谍影重重》的脚步,用刻意的真实现场感来提升画面带给观众的视听刺激,为影片发展寻找不同之路。

总之,道格·里曼不仅擅长使用快速剪辑手法并自成风格,对于长镜头的运用同样堪称大师。长镜头的运用能让演员在表演方面收放更加自如,空间度与自由度全部被打开。与此同时,长镜头的运用也能让观众意识到时间跨度,让观者感同身受于角色之中。在其作品《摇摆者》中他就是借用了这种手法将演员迈克与女朋友分手后的郁郁寡欢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不同拍摄手法的运用,更是让观者能充分融入故事的情境中。

[参考文献]

[1]郑汉民.碎片剪辑,动作剪辑的另一种可能——以《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3).

[2]郑理言.消解的主体、迷失的身份——《谍影重重》三部曲的文化探析[J].今传媒,2013(10).

[3]李硕.昆汀·塔伦蒂诺电影叙事结构分析——以《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4]冯凝.道格·里曼:父权之下,无根浪子[J].当代电影,2014(01).

[5]林天强.从制片人中心制、电影作者论到完全导演论——对好莱坞、新浪潮和中国电影新生代的一个模型推演[J].当代电影,2011(02).

[作者简介]庞晓宁(1979—),女,陕西岐山人,硕士,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

争议性个性化
休闲运动的争议性反思:从时间到生活方式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争议性的产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争议性材料在历史课堂中的使用——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
维基百科中争议性文章的发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