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摆滩设点”的困惑
2015-05-30赵亮
赵亮
进入高考复习,每个学校都会分很多个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复习,以确保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考出最好的成绩。其中,复习中的“摆滩设点”是很多学校在高考前,面对高考冲刺前的最后一种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查找自己高中三年来所学知识的遗漏,对所学难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及再认识,对易错且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再梳理。期间,老师则把时间全完交给学生,此时老师的作用则是坐在教室外,等待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帮来提出问题的学生解答问题。“摆滩设点”的时间段,有的学校短则一周的时间,有的学校长则半个月,时间的不同也会因普通班和尖子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这种在高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了学生的做法,在从事一线教育多年的我,时而对此有些纠结的看法。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消化所学内容,自已发现自已的问题,固然是很好的教学办法,但有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未必会起到想要的结果。
面对高考,师生在一轮复习中进行了对各章节知识的巩固复习,学生也正是在这一轮复习中将知识体系得以了巩固加深;进入二轮复习,师生又分主干知识和专题复习进行了重要知识的拓展和演变训练,并进行了大量的专题和综合型的训练,学生也正是在这一轮复习中,将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得以提高并基本定型;进入三轮复习,我们应该进行全方位的高考模拟演练,重在让学生把握考点和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检查出学生的遗漏点和知识盲点,甚至是难以纠正的知识错误认知。
而进入临近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让学生自行查漏补缺,向老师提问解疑,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摆滩设点”阶段。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处理安排,由于时间全是让学生在自行安排掌握,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如果发挥不当,我认为将可能导致我们前面各个阶段的努力功亏一篑,针对个人对“摆滩设点”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受,包括对一些同学的走访了解,现对这一阶段的认知提出以下见解:
一、“摆滩设点”的时间不能过长。天天都在让学生自行看书,自行看练以前做过的题,自行找题来练,对大部分学习没主见,方法不恰当的同学来说,他们将不能充分利用好这一漫长的时间。第一天还有积极主动性,第二天三天过后,他们便变得漫无目的的找题做找书看,一天下来两天过后,甚至变成了无事可作,这是在“摆滩设点”中,我们观察后发现的一个很严重的坏现象。在好些学生找不到事做时,那种懒于动手的坏习惯会让学生失去练题的机会,更会让学生失去应考中最需要的解题感觉。所以过长的时间不能完全交给学生。
二、“摆滩设点”时不能全让学生完完全全靠自己来自行复习。现在的学生好些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强的,能够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能有计划合理科学的自行学习的学生是比较少的,所以突然在前面一二三轮后就将时间交给学生自行处理时,大部分学生会用不好时间,多为盲目行事,找不准重难点和常考点,自已只是看错题而不动手练新题,则发现不了自己所在的问题,时间一长则觉得自己好象什么都没问题。所以这样会让学生失去目标迷失方向,很不利于参加高考。
三、“摆滩设点”不能一味只放在看、查上,绝对不能少了动笔这一环节。但学生面对以前做过的,面对书上教材上熟悉的知识,又缺少了动笔解决问题的冲动,因为教材上的他认为没有问题,曾经做过的,又只需要再看看以前做过的过程即可,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减少了动笔的时间,这样也就相应减少了动手的机会,几天下来,开拓大脑思维的机会就相应减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反而会比以前降低。
四、“摆滩设点”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守在自已的位置上等待学生来提问题。有些半天会碰不到一个学生,来问的问题也是就题论题一下,缺乏深度和广度,这样老师的指导效果就不佳。再有,有些不爱提问,害怕找老师提问的同学,就更没机会来找老师解决问题了。
对于提出的以上几个问题,在高考前,我们经过扎实的一轮复习,拓展延伸的二轮复习,以及热身高考的冲刺演练之后,我认为,我们在高考前的更短时间内,节奏不能嘎然而止,我们不能拿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脱离教师完全自主地学习。老师仍然是学生不可少的指明灯。很多经历实例表明,高中学习中脱离教师和学生集体学习,闭门造车是没有一个成功案例的。我们可以在这一阶段只是多比以前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自主消化则可。比如我们可以让师生一起共同学习一天让学生自主学习一天,这样在时间上穿插间段式的进行“摆滩设点”,我想这样的方法也许会更有效更高效。再有,既然我们把高考象平时一样的考试那样在面对,我们就更应该象平时考试时那样去复习应对高考,没必要没理由给出太多时间反而让学生失去方向和动力。因为时间过长,好些学生从应对高考变成了在等待高考。另外,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适时地走到学生中去,仍然象平时的学习指导一样,该讲解的讲解,该提醒的提醒,该补充的补充,教师随时收集更新高考信息,随时让学生参与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始终保持在一种亢奋而不停歇的状态中去学习。我想,这样的后阶段“摆滩设点”式的高考准备,也许会让学生在高考中的状态更佳,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