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丛中过,书香酿成蜜
2015-05-30林玉松
林玉松
【摘要】阅读应该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通过调查,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使学生爱上阅读,必须把阅读常态化,增加阅读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淀文化底蕴;在阅读过程中,以反思为方式,积累阅读财富。
【关键词】课外 阅读 现状 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技能,还可以改变人生,改变社会,阅读应该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阅读应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然而,在冷硬的应试背景下,语文的阅读成了茫茫暗夜的一点灯火,奄奄一息。寻根究底,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曲解了阅读的内涵,放大了她的工具性,弱化了她的人文性;缩小了阅读的外延,将阅读固化在课内的四角天空,忽略了课外这个五彩缤纷的语文大舞台。课内死抠着一本语文书,昏昏欲睡地背,作文搜肠刮肚地写,如此这般,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如何提升文学素养?如何提高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引来生活的源头水,静水流深,带学生走进文学的百花园,书香酿成蜜。
一、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针对课内阅读而提出的,即课堂之外的阅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阅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为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语文信息量,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现实中,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对2956位初中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调查。调查是通过问卷进行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现状。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阅读面较窄,阅读层次不高。
喜欢看的有娱乐杂志和科幻小说,这些杂志的主要内容是流行时尚,包括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流行小说家等。动漫也是中学生最经常阅读的杂志类型之一,正如以前的小人书。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也以情节较曲折、趣味性较强的居多。
2、阅读时间确实明显不足。
66.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下,甚至有8.4%的学生基本不看书。多数理由是,每天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
3、文学阅读非功利性追求,阅读后有思考、有分析的少。
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方面,功利性目的减少,想借此提高语文成绩的占15%;非功利性目的增强,认为可以陶冶自己情操的占52%;希望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占22%;73%的学生没有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数字阅读直追纸质阅读。
传统纸质媒体平均使用率最高67%,新闻媒体中网络使用率18%,电子阅读器和手机使用率13%。总的来说,数字阅读(网上看书、电子阅读器、手机等)越来越风行,成为青少年阅读的时尚。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数字阅读的使用率比例会逐年增高 。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教学实验,希望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以阅读为常态,增加阅读积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社会。作家肖复兴说:“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今年两会,“倡导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们在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且是街头巷尾,且是平民百姓。阅读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可触而不可及的了,不再是庭院深深的包裹物,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了。人们在尽情享受阅读,怡然自乐,同时也和文明越走越近了。
建设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正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体现。学校把学生的阅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同时加大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的力度,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并且配置用于图书借阅等文化活动的流动文化车,用于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阅读。
“阅读热”常态化,对于我们来说重在普及,重在坚持。今天你读书了吗?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去询问每一位学生。只有做到全校师生共同阅读,共同参加,学生才能受益,才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阅读活动,使阅读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尽最大可能地鼓励更多学生参加读书活动。要以开展读书活动为龙头,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供动力支持。这样,才能为阅读的常态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阅读为习惯,积淀文化底蕴
(1)师长齐垂范,阅读氛围浓
古人说,“上为之,下效之”。 教师和家长的言行在孩子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爱好阅读的教师无形中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榜样的作用;一对爱好阅读父母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一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般人的交往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效,何况教师和父母还是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的言传身教呢?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它会让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阅读的内需,认为阅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大事。
那么,要想让孩子有好的阅读习惯,师长就要多下功夫。首先,教师阅读要当好表率。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教师的阅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爱好阅读,内心肯定会产生钦佩感,从而增强他们对阅读的欲望,向老师看齐;反之亦然。
其次,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里多读书、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喜欢上阅读。家里读书氛围浓厚,孩子自然会受到熏陶,如果家长经常玩电子产品,很少看书、读报,那么孩子也不会喜欢阅读,更不会产生读书的习惯。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阅读欲望,每当孩子发出希望阅读的信号时,家长要积极回应,给予配合,如果家长漠视孩子发出的阅读需求信号,这会在相当程度上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扼杀了孩子的阅读愿望,从而孩子会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所以,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所以,只有师长爱好阅读,我们的孩子才有望爱好阅读,只有师长是知识渊博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从容大气。只有师长是有文化底蕴的,我们的孩子乃至整个民族才有望拥有高贵的品质。
(2)课内阅读课,以点来带面
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要想获得它,须经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悟出来的。传统的阅读教学重在课内丢了课外,学生读的有限,感性认识积累太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现在我们们要在应试和素质当中寻求平衡,既要完成教学大纲的授课要求,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又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于茨威格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非常佩服,同时又对托尔斯泰充满崇敬赞美之情,我就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借阅《三作家》、《战争与和平》。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3)读书分享会,抛砖为引玉
阅读并不是一味地读,读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阅读,那样恐怕培养出来的只是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思考在转化,只有思考才能将阅读中的营养吸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读书分享会,有分散分享和集中分享。分散分享可以采用口头交流、编文学小报、组织竞赛和评比、开展游戏和表演等形式,既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展示拓展阅读的效果激发巩固学生读书的兴趣。集中分享就是在特定的时间里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感受文章,学会读书。可以分享同一本书,可以分享同一时期阅读同主题的不同书本。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可以运用启发讨论法、设问诱导法、赏析法等。例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读书分享会,就可以设置四项活动:生活体验、精彩回放、我要推荐、感悟共鸣。生活体验——假设孩子是书店老板,向客人推荐购买此书的理由,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影响度方面,内容方面介绍;精彩回放——摘选书中最精彩的片断再次领略故事的魅力;我要推荐——这一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推荐给同伴,并说明理由,稍后分小组进行展示;感悟共鸣——学生朗读读后感。读一本书,读与写相结合,那是最好不过了。小组间分享读后感悟,不但是和作者共鸣,还是同一层次的读者在寻找共鸣。
读书分享会,不但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的成果得到认可,还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这是教师最成功的教学。
3、以反思为方式,积累阅读财富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1)圈点勾画作批注。圈点勾画作批注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式。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品味,一边勾画,画出书本生字词,并注上音;在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 2)写读书笔记。可指导孩子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孩子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为了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可以写一写提纲和感想;在深层探索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理性的判断,写出评价性文字,这是阅读能力的质性表现。
读书是一种发现性活动。只有透过表层文字,对文章的意义作深层次的开拓,才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孩子在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才能享受审美乐趣。
在忙碌的当下,无论学业多忙,我们每个人都要坚持读书,为自己提供静心阅读的时间,让心灵在宁静中获得抚慰,从书香中汲取生命源泉的营养。因为只有读书才会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愿每一个人都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2]柳海民.教育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3]刘德华.让教育焕发出生命的价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4]倪文锦,王荣生.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张贵勇.阅读的旅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4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120146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