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怀民作品中华元素的体现
2015-05-30王璐
王璐
【摘要】本文对林怀民作品动作编创进行了一一分析,以林怀民作品中的文化行笔之间想要找寻的空间、气韵、劲道与节奏来解析作品的意境之美以及现代舞的审美原则。
【关键词】现代舞;云门舞集;舞蹈动作编创;艺术特征
一、林怀民作品以及云门舞集
(一)林怀民以及云门舞集介绍
林怀民先生于1973年创办了舞蹈团,云门舞集,这是台湾的第一个舞团,舞团的代表作品有《水月》《竹梦》《行草》。这个舞蹈代表团是以中国的元素为基本的特色,多年来,云门舞集演绎了很多经典的现代舞而享誉世界。成为中国的“现代舞”最有名的演出团体。
(二)林怀民作品中的中华文化元素的体现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人类历史上,它是通过对人体精炼描摹,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文化是汉字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自我人格意识流露的艺术,文化是借助外部的环境表达思想的载体。文化有自己独到的意境。而舞蹈和文化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但随着视觉艺术的提升,文化艺术和舞蹈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进步并且逐渐成熟。
二、中国古典作品的改编
(一)《白蛇传》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的反映,一起成为民族性格和风格,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总体描述。用中国的叙事传统,关注人性,和揭示人物关系和心理冲突,林怀民说:导演不仅仅是人物关系的安排不仅仅是两个阵营善与恶之间的分界线,还要完成一个三角形的叙述状态,因为嫉妒,小青的不舍,许仙的怯懦,使人性从单一平面到三维。。
(二)《红楼梦》的“万艳同悲”之美
位于中国文学名著舞蹈同名的《红楼梦》,在小说里提示舞蹈作为起点,使用一些图像作为比喻,结合舞者身体、心灵、解释黛玉的生活,主要让观众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不一样的情感。
三、作品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一)《流浪者之歌》的精神文化回归
《流浪者之歌》是根据外国文学经典舞蹈同名作品《流浪者之歌》改编的。这个舞蹈的成功,是身体叙事最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在这个黄金大米构成的剧院的形成一个独特的视角。林先生追求人类灵魂升华。通过意境的美达到与观众的沟通效果。
(二)《水月》的太极文化
1.“和”的思想
中国古代强调“和”的思想,更是提倡老庄的中庸思想。舞蹈“和”的思想应该有天地的核心。天地之间的对象,沙、灰尘、月亮和潮汐,一切都记住海浪起伏之间,所以我们的感觉用心表达思想,思想驱动他们的呼吸,太极的带领下,天,地,人,心,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用深呼吸去表达了舞蹈动作力量或强或弱。
2.太极的意念
《水月》中从开头到结尾都运用了太极中有如流水的动作,它始终处于在运动中。它的动作紧密,意念深远,士气凝重,《水月》表现出的的神韵都和中华太极有联系。形神合一,动静相合,刚柔并济,表达了文化与武术的意境之美
3.深层的哲学意蕴
《水月》将中国古代文化文化与现代舞蹈的动律搭配起来,流水般的意境,亦真亦幻,形、神、意得到了完美统一、刚柔并济、虚实相生。
(三)《行草》的中国文化
历代文化家虽然有不同的风格,但也都是运笔于纸上飞墨于字里行间,舞蹈中表现的满是他们的运气在草书之上,舞者吸收文化家的书写传统,利用身体动作来完成了写作,丰富的肢体语言变化。
虽然基于传统草书的风格,但是是现代舞者仍然穿着黑色衣服,舞台上的白色背景表现的是墨水在纸上挥墨如雨。在巨大的白色屏幕上对应于舞蹈中的状态的描摹,历代文化以一台舞蹈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书写并且传承着。
四、林怀民作品的文化展现
(一)文化与舞蹈审美意境结合
1.空间美的文化风格
舞蹈和文化有共同的艺术特征,例如作品《竹梦》都是利用空间的曲线美塑造“竹林化境,似梦超远”的形象,然后再根据不同的人俗风情、文化、呈现了不同的舞蹈风格类型。
2.视觉艺术传达意境
舞蹈和文化都属于是视觉艺术。舞蹈是一门通过动态形象表演来传达意境的艺术,林怀民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与现代舞蹈的结合,作为中国文化艺术把它用舞台的方式准确的展现出来,是从一种静态的欣赏演变到人体动作艺术的神形,林怀民先生用舞者身体的动作真实展现了中国文化藝术之美。
(二)舞蹈作品表现的中华文化主题的审美
在林怀民的作品中,比如《流浪者之歌》的黄金稻谷,《水月》中的明月,《行草》中表现的欧阳修的“咏怀八法”,在舞蹈中以身体为笔,文化的结合由内而外,从心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展现了不同的笔画动态。
五、结语
林怀民将文化与舞蹈艺术结合,而不是刻意追求舞蹈的姿态,因为舞蹈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林怀民的作品中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子,文化的气韵与灵魂融合。将中华文化反映在林怀民的作品中的每个舞姿当中。
参考文献
[1]韩诗.中国当代舞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0(11).
[2]赵容芳.浅析中国当代舞创作的审美价值[J].大众文艺.2010(08).
[3] 赵云艳.试析中国当代舞审美的民族性[J].今日民族.2010(02).
[4] 苏琳.刍议中国当代舞的编创[J].黄河之声.2010(01).
[5]陈洁.浅谈当代舞在中国的发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4).
[6]崔梦花.军魂铸舞 舞铸军魂——军事题材舞蹈与“当代舞”的关系浅探[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02).
[7]李江南.现代舞、当代舞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意义[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8]郑萌.试论当代舞创编的“艺术化真实再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9]王玉.“教学性”舞剧对舞蹈创作影响的新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周冠生著.审美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