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因分析的视角论高校考试评价
2015-05-30胡静
胡静
摘 要:考试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归因分析的内涵入手,分析认为目前高校考试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考试评价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将考试等同于考试评价等。通过对考试评价内涵的分析,最后提出促进考试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归因分析;考试评价;高校
一、考试评价缺失的归因理论视角
归因理论首先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其后经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韦纳等人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应用在评价领域的一个经典解释是:如果将学业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个人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等内在因素,那么学生很少会产生抱怨或责怪家长、教师或环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将失败归结为外在因素,那么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怨恨等消极情绪,且往往不会改善自身行为。
我们可以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目前高校考试评价。对于考试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待提高,学生努力程度不够。而任课教师认为:管理者在组织考试时缺乏调研,纸上谈兵,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则认为目前学习的知识过于陈旧,教师照本宣科,考试缺乏实用性。换言之,高校各方认为当前考试达不到预期的主要原因不是自身,而是归因于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各方的决定和心态,比如,教师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懒散的学习风气影响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敷衍、应付的教学情绪。
二、目前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考试评价,将考试等同于考试评价。调查发现,在受访的教师中,74.07%的人认为自己对考试评价比较了解,其中,多数受访者认为考试评价是为了检查知识掌握的水平,认为考试评价和考试差异不大,只有10%的教师认为考试评价和考试是两个概念,不能一概而论。这个数据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大家对考试评价认识的一个误区。
所谓考试评价是根据考试进行判断的活动。评定、检测、诊断、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是考试评价特有的。考试偏重于智育,强调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而评价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评价学生的能力、爱好和心理品质等;考试注重量化,以区分和选拔学生,而评价不仅要对结果作出判断,还要考察其发展过程,诊断其症结,提出补救措施。如果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考试评价,那么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考试评价的格局。
三、通过归因理论促进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途径
1.从根本出发,落实考试评价观
根据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学教育中,考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校方的考试制度到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都对考试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摒弃“分数论”“检验论”,使得考试不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的尺度,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能力和考试过程等都作为重要的指标加入考试评价,实现在选拔中育人,在育人中創新。
2.加强过程评价,改革考试内容
目前高校考试方式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期末考试分数一般占60%~70%的比例。但是平时成绩主要以到课签到为主,回答问题和提交作业为辅。这样的成绩没有真正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改革考试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以某专业某教研室为主体进行试点,引入课程群教学。通过将作业、小测试和实践环节穿插其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精神。考试通过教研室的老师互相讨论共同出题,对各知识点应主要侧重于哪些内容、主要采用什么方式检测,主要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指导性规定,共同评价。
3.构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体系
现在很多研究都提及了通过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来构建课程教学的反馈体系,多数都是从理论上加强反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存在不足,凭借课程成绩是无法看到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是对知识体系的不理解还是运用知识能力不强,是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实践动手能力跟不上,这些都随着课程结束而结束。学校应在设置教学安排时,将考试安排在最后一个课时之前,通过考试后的反馈,教师将考试成绩分析、出卷的目的及考试内容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方向。通过交流,教师也能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下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促进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梦虎,徐 水.美国博士生流失问题的若干理论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2]戴家干.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教师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01).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