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究竟丢失了什么

2015-05-30许蓉

艺术评鉴 2015年23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歌唱教学音乐素养

许蓉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鉴赏等音乐实践技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新课改之前,我们音乐教师用专业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孤立地传授音乐知识技能,新课改之后,部分老师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使音乐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结合农村初中音乐的教学实际,以歌唱教学为例,探讨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原因、解决问题的策略,期待音乐教学能促进学生成长,为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 歌唱教学 视唱学习 音乐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开学一个多月,笔者组织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音乐技能测试,了解他们的小学音乐学习情况。令人惊讶的是,笔者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拿手的歌曲演唱,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完整地把一首歌唱下来,有的连最基本的节奏、音准都不能把握到位。面对如此情况,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从他们开始进入幼儿园,便开始了他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的学校音乐教育,还有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也应该会唱很多歌曲。即使这样,部分学生连音乐教材上学过的歌曲都不能掌握,音乐素养更无从谈起。原因何在呢?我们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究竟缺失了什么呢?我们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

二、问题的根源

针对在音乐测试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本校学生和周边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思考,想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笔者发现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不会唱谱的学生达到2/3以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观察,笔者发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仍然是以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为主,教师机械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声练习,重复的唱歌谱,原本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课堂变成枯燥无味的吟唱,长此久往学生渐渐对音乐丧失学习兴趣,再加上音乐课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学生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的音乐素养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倡导淡化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理念,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核心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教学的新追求”。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师不知所措了,于是音乐课上不再练声了,不再唱歌谱了,变成听听音乐、唱唱歌、做做游戏、搞点活动,音乐课堂变得热闹而花哨。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可我们音乐老师却茫然了,音乐课上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新课程改革之后,市县组织了很多次音乐教研活动,目的是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落后陈旧的思想观点,经过若干次打磨的音乐课都上得哄哄烈烈,十分精彩,但静下心来仔细回味,猛然发现有的音乐课类似文化课、综合课,如在歌曲教唱环节中,有的教师简单粗糙的教学生唱歌,讲解音乐知识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引领学生开展所谓的活动,教学中的拓展环节,仅仅空洞的说教,真正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的时间太少,让学生运用音乐去激发想象创造、用情感去体验生活挖掘的内容太少。音乐课上成了文化课,没有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缺乏“音乐性”,所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连音乐教材上的歌曲都唱不准确就不足为奇了。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技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有素质的公民。新课改之前,我们用专业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孤立地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使丰富生動的音乐教学变成了单调枯燥的技能训练。但是,新课改之后,老师又不知所措了,没有真正的领会课改的精神,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让学生说唱跳演,让课堂热闹非凡,完全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使音乐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试想若干年后,学生还记得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素养对他的人生又有多少影响呢?

三、问题的解决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其中“表现”这一块的“演唱”对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对7—9年级的学生要求很明确: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拥有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在合唱的形式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学会视唱歌谱,拥有识谱的能力,能够比较流畅地识读歌谱。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演唱方面达到的要求,是我们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方向,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达成目标,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呢?笔者想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缺失了些什么,又如何改进歌唱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置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视唱的学习兴趣

其实每个学生都喜欢唱歌,但是他们不喜欢唱歌谱,不喜欢学习枯燥的音乐知识技能。关键是缺乏教师有兴趣的引领,设置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识谱教学的难点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可以有效地改善以上局面。例如我们在讲解枯燥又难理解的音乐节奏时,设置了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模拟节奏,例如用一个“哒”字念四分节奏;用两个字“咚咚”念八分节奏;用小鸟的叫声“唧唧唧唧”来念十六分节奏;而二分节奏则用猫的叫声“喵~”来表现。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悟到音乐的神奇魅力,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视唱的学习技能

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必要求学生唱对每首歌曲的曲谱,可以采用吸引力比较强且具有典范的名歌名曲开展识谱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对歌谱知识的整体感悟和理解,逐渐培养学生视唱的学习技能。例如:笔者以歌曲《我和你》作为视唱入门曲。整首歌曲只采用了 do、 re、 mi、suo、la五个音符,以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无论从节奏上还是音准上,学生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边唱歌谱边打节拍,学生慢慢地熟悉了视唱的技巧和规律。对于识谱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些乐曲,笔者则分层实施,化整为零开展教学,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例如歌曲《念故乡》,这首歌主要的难点是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所以笔者把这个知识点单独安排在第一节课练习,启发学生对识谱难点的理解,在第二节课时让学生整体识谱,同时开展探究和思考,寻找两节课的共同点,这样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点带面认识和掌握了识谱的方法,提升了学生视唱的学习技能。

(三)整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视唱的学习素养

音乐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歌唱、欣赏、乐理等内容都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整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将乐理知识巧妙的融入识谱教学中,将欣赏教学穿插在歌唱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多钻研,想方设法把单调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视唱的学习素养。

例如八年级下册《江南好》一课,这是由白居易的诗改编成具有苏州评弹韵味的歌曲,歌曲篇幅短小,看似简单易懂,没有教学难度。但文本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到的音乐知识却很多。因此,让学生仅仅会唱这首歌是远远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必须以此为范例大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歌曲中附点音符、波音和倚音的唱法应贯穿在歌谱教学中,歌唱时让学生慢慢体会歌曲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何特点,细细体验苏州评弹的韵味。同时把歌唱和欣赏相互结合,听赏苏州评弹、京韵大鼓、二人转等曲艺作品,分析比较其异同,了解曲艺音乐的常识,增加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每一学期的技能测试不仅考查学生的歌曲演唱情况,也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唱不准节奏,把握不好音准的大有人在。我们音乐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抛开花架子,实实在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堂课都注重这方面的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识谱、歌唱训练,那么学生的音乐素养怎么可能得不到提升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学歌唱教学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探讨
聆听,让生命如花
微课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