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钢琴教育之比较
2015-05-30拓琰
拓琰
摘要:随着21世纪钢琴艺术和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钢琴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潮流,教育提倡培养全面素质的钢琴演奏者,因此钢琴启蒙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中美钢琴启蒙教育的研究,对中美文化背景、钢琴教育教学现状、中美钢琴教材的比较和研究,对儿童钢琴教育提出了建议,以更好的应用到钢琴启蒙教学中去。
关键词:文化背景 中美教材 教育现状 比较建议
美国的钢琴教学融汇了世界各地的教育方法,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多优秀的音乐家都逃到了美国,他们带来了各自民族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使得美国的音乐事业像其他学科一样得到了发展,并且不断的完善。美国成为了西方音乐文化中心,拥有着世界上一流的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音乐家,钢琴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全民都了解学习钢琴等器乐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而在我国20世纪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才进入的中国的音乐生活,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是钢琴教育的蓬勃时期,儿童学琴的数量日益增长,“钢琴热”的教育普及此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比较晚,还没有建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我国早期钢琴教育偏重于弹奏技能的单一训练,把传统的技术放到教学第一位,无形中形成了先技术后音乐表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美国学习钢琴的儿童很少,一般都是在上小学以后。美国人崇尚的个性化教育,使得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自己觉得没兴趣,家长也不会勉强。在音乐启蒙阶段,美国人使用了“金字塔”式的教学理念,在为幼儿正式学习音乐之前奠定的音乐基础,开设了“音乐启蒙课”,就是测试孩子音乐潜能的课程。美国文化部提倡四至六岁儿童先上音乐启蒙课,七岁再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别进行正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意义在于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训练孩子的听觉、律动与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对后来的器乐学习无疑是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钢琴的启蒙教学中,孩子的听、写、读、唱、实践理论等在启蒙课阶段已经打下基础,当孩子接受了一段时间古典音乐的基础学习后,就可以加入音乐创作、即兴演奏,他们把自己国家的布鲁斯、爵士乐等音乐风格加入进来,加以改编进行演奏,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素养。美国的早期幼儿钢琴教育比较偏重于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二是对教材的选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较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美国,孩子的钢琴启蒙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展开:第一、参加当地学院的预备课程。有些地区有附属在音乐学院下的社区音乐学院,他的优势在于资源可以和音乐学院相互通,钢琴老师多为在校研究生和专职教师。课程面向所有钢琴初学者开放,上课形式多为小班学生,一周一次课,约45分钟。这种课程的缺点在于入门课程非常基础,程度很浅。第二、一对一私人课。在社区学院钢琴课入门之后,如果孩子还想再继续学习,可以选择到同一所学校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授课,也可以找当地最好的钢琴老师上私人课。这种课程一般亚裔学生居多,美国本土白人学生家长很少这么做。第三、社会办学机构。这种授课形式是独立于大学体系之外的商业培训机构,但形式与那些“预备课程”差不多,有小班授课和私人授课,但收费会更贵一些。为了让学生更快乐的享受钢琴学习,在传统的一对一的钢琴课外,大概隔一段时间,老师会组织学生聚在一起进行四手联弹和钢琴二重奏的大课。这种钢琴教学模式在美国是非常受到家长和小孩子们的欢迎,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还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别人演奏的习惯,为今后室内乐和协奏曲的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的幼儿钢琴教育中,钢琴的学习人数达到了三千万,学琴孩子也是世界最多的,而且钢琴产量已居世界第一。钢琴教学道路任重而道远。国内钢琴教育对于学生基本功的演奏技艺性要求很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训练,所以在启蒙阶段,教师对于弹奏手型、手指能力要求比较多,教学中经常能听到老师强调学生:“手指高抬,快落,指尖站立,手里抓住鸡蛋等等教学语言……”。相对来说对学生进行钢琴理论启蒙的教学内容较少,只是对于弹奏本身进行教授,乐理内容作为附加课程,要进行单独理论课程学习,并没有融入在钢琴课程内容中去,导致很多学生在学琴若干年后对一些乐理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在上课方式上比较单一,所以对于一些启蒙的孩子容易失去兴趣。我国钢琴初学者往往不喜欢这些看似烦难又枯燥的部分,钢琴老师认为,一个打算正规学钢琴的人,在开始阶段如果缺乏这种艰苦的训练,当他跨入中级程度后就无法再逾越更大的困难。在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后,随着曲目量的扩充和难度的增加下,再进行音乐上的理解就更容易些。
在美国,钢琴教育研究日新月异,很多新教材的编排、知识点的引入更加的合理,选曲更容易让儿童有兴趣。目前美国钢琴教材中比较普遍的有《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这套教程在课程安排上依照循序渐进,进度合理,以及儿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安排曲目,教材的第一第二冊适合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使用,集中的音乐基础理论和钢琴基本触键训练。在结构安排上,每一册的《乐理》《技巧》《基础》《演奏》等内容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由于每一级别都分别成册,在教学中针对性强、运用灵活方便,从整体上强调了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表现音乐和对音乐的创造能力。美国类似钢琴教材还有很多,比如:博纳姆编写的一套生动有趣的《钢琴天天练》全套共7册、美国钢琴教育届教授芭芭拉可瑞恩、费雷德科恩等人编写的《新世纪儿童钢琴启蒙教程》等。而在我国,也有不少优秀的钢琴教材脱颖而出。其中,李裴岚、董刚瑞编写的《幼儿钢琴教材》、盛建颐编写的《儿童钢琴初级教程》、李裴岚编写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鲍蕙荞等编写的《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等都进入中国琴童的弹奏谱集。这些钢琴书教材中融入了我国多民族特色和中国调式特点的一些好听的中国乐曲,比如:《湖南花鼓》《红头绳》《小运动员组曲》等音乐,这些乐曲丰富了儿童练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音乐曲目风格。但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启蒙教材还是早期从国外引进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小奏鸣曲》等教材。通过美国教材和中国教材的内容比较,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方面,中美两国教材的编写大多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现在更加崇尚的是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孩子学习钢琴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这些教材的编写重视创作能力的培养,让钢琴启蒙成为动脑、动手、动笔的一门有趣课程。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中美钢琴基础教学设置不同,结合教学内容,这些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教材,能够让孩子们除了接受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外,又能对音乐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并更好更快的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及综合音乐能力。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教育理念的相互借鉴,我国钢琴教师在教学中也在不断更新。如今中国的许多钢琴家也不断地在钢琴大赛上脱颖而出,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不论启蒙教育阶段的侧重方法偏向于哪里,殊途同归,展现出好的音乐是钢琴演奏家的共同追求。周广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应该是全面的,他们具备良好的天生的音乐素质,有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一个好的钢琴家绝不能只会弹钢琴,而且要有很多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弹好钢琴”。
虽然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学琴动力截然相反,在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大多是家长让孩子学钢琴,但是结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不少教授认为:孩子学琴还是要增加主观能动性,自己愿意去学会更好。在国外,有些学琴的孩子多数都是自愿学习,可能他们的练琴时间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综合能力却比中国孩子要高。对于孩子的学琴兴趣的提高,加拿大华裔钢琴家李金星教授给出了一些建议:“一定要让他们在一年里多去听几场音乐会,不能单纯的只去练琴,还得要多去现场听,另外,一定要让学琴的孩子自己去开音乐会,有条件去正式的场合演奏,或者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交流,这对孩子的进步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舞台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体制不同,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相同的,儿童音乐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本文通过对中美儿童钢琴教育背景、教材、现状的比较,希望对钢琴教育工作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为贯穿终身的钢琴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龙柒.都说美国教育好[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2][英]沃特曼.我和我的钢琴——为琴童而作的乐曲[M].周毓英,周广仁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英]沃特曼,海屋德.钢琴课[M].周毓英,周广仁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俄]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理论与实践[M].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王秀萍.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