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与编排中的作用
2015-05-30吴昊
吴昊
摘要: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纷纷问世。这些舞蹈作品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有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极为重视舞蹈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与编排中的作用。
关键词:形象思维 舞蹈创作 编排作用
一、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
(一)形象思维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通过对物体的形象感知来进行思维
舞蹈编创不是闭门造车,异想天开,为此作为舞蹈的编创者一定要深入生活,通过生活来积累素材,形成一种创作的激情和感官形象,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提炼,要形象表达舞蹈思维形象是不可能。例如: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就是通过对孔雀的深入观察,细心研究孔雀的生活习性,最终通过打破形象常规的形象思维方式,用优雅的舞蹈语言,向人民展示了孔雀的日常。
(二)形象思维没有逻辑性,是依靠想象和情感等功能
艺术创作活动都离不开事物本身,舞蹈作品的创编显然也不能例外,这就需要舞蹈的编创者在观察事物本体时,要赋予其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以便使得事物的情感被扩大到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例如:张继刚在编创《千手观音》的时候,就将自己对事物的想象力展现得畅快淋漓。正是通过世人对神话人物观音菩萨的描述,在加上编创者对观音人物这种形象的认知和情感的投入。因此编导大胆的启用了一群内心善良的聋哑舞蹈演员来表现千手观音那种祥和、宁静、纯净的神圣形象,给人们带来至真至纯的体会。
(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
任何思维形象都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形象思维也是如此,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而舞蹈编创者正是根据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来带动舞蹈的形象思维,进而体现舞蹈的的形象之美。
比如:古典舞《孔乙己》在舞蹈的编创上,就抓住小说《孔乙己》的精神实质,将孔乙己迂腐、潦倒的穷书生形象贯穿舞蹈。不论是开篇、中段、或者结尾,编导都在不断阐述和深化孔乙己这个考场失意,生活落魄的,却又好吃懒做的的穷酸书生的形象,在加上巧妙的情节构思和舞蹈编排以及演员生动灵活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孔乙己的形象。
二、舞蹈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与编排中的作用
舞蹈形象思维是以人体的动作为基本的素材,为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舞蹈中形象思维的创造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为此舞蹈编创者在这个舞蹈的编导上,必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展现一些舞蹈的实质和内涵。例如:藏族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就讲述了西藏农奴在中国共产的党的领导下,翻身求解放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个舞蹈精神内涵,该舞的编创人员亲身深入到藏族同胞所生活的地方,亲身体验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然后将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体现在这个舞蹈之中,用舞蹈动作来充分展示着藏族同胞过去和现在两重天的生活。在表现藏族同胞过去生活上,舞蹈主要采取了弯腰的姿态,但是当藏族同胞扬眉吐气以后,舞蹈的姿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舞蹈演员开始直着腰进行舞蹈的动律。从弯腰到直腰,舞蹈动律的演变,形象展现了藏族同胞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最后过上欢天喜地幸福生活的心路历程,为此可以看出该舞蹈的编创人员,在舞蹈的编创中始终没有离开“形象”。
(二)形象思维在叙事性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叙事舞蹈主要分为大型叙事舞蹈和小型叙事舞蹈,叙事舞蹈给人的表象就是其通过舞蹈肢体语言的丰富展现,把舞蹈的内容、内涵向观众做以陈述,为此叙事舞蹈创作中不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行舞蹈主题的升华,这种看法有点偏颇。舞蹈毕竟和电影有所不同,不能一目了然表达舞蹈的情感与内涵,其所呈现的故事情节都是借助于丰富的肢体语言,但是在抒发情感的某些部分段落,只是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观众还是难以了解舞蹈主题的真正内涵,因此舞蹈的编创者必须要通过一些形象思维来详细的解析舞蹈的内容的实质。
如以抗震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大地的呼喊》 ,其创作的初衷就是让观众通过欣赏这个舞蹈,心灵上有所感悟,以便进一步体现人性在地震中伟大和光辉。为了刚好对这个舞蹈进行编创,该舞蹈编创人员大量的观看了地震纪录片,通过纪录片中残垣碎瓦,废墟里的肢体残骸,深刻的感悟到地震灾难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沉痛,以及人类对于死亡的一种无奈和恐惧。
纪录片观看结束以后,舞蹈的编创人员在脑海里不断重复和想象地震中人类的各种心理状态,并充分地运用形象思维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地震那个惨烈的环境,进而在舞台上展现人类面对地震的伤感和言表的痛苦和哀伤。
这个舞蹈通过观看地震纪录片,充分地激发起编创者内心强大的激情涌动,进而促使其对地震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一个形象的了解。为此编导通过形象思维,将地震中人们恐惧、难过、对亲人的怀念之情通过形象化的表现思维将其呈现在舞台之上,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得《大地的呼喊》这部舞蹈作品更具有一种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结语
关于舞蹈编创的方法有很多,不可否认形象思维的运用对于舞蹈内容的丰富和升华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甜.舞蹈创作中运用“原型”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2]蔡欣.浅谈社会舞蹈创作的多元特征[J].魅力中国,2010,(09).
[3]吴翔.教育学原理在高师舞蹈创作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6).
[4]彭佳佳.针对舞蹈创作的探讨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08).
[5]刘辉.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原则探析[J].价值工程,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