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2015-05-30闫浩

艺术评鉴 2015年23期
关键词:哲学观音乐教育创新

闫浩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创新教育也就成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学学科的基础,其对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给予了准确的回复。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中国音乐教育哲学逐渐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在音乐教育的发展中涌现了多种音乐教育哲学观,助推了音乐教育的进步。不过音乐教育哲学观也在不断的发展,其跟随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简要概述了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下音乐创造教育的创新学基础和哲学基础,并探讨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策略。

关键词:音乐创造 音乐教育 哲学观 创新

音乐是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主张音乐创造是人得天独厚的潜能,也是人类音乐行为的纽带。音乐教育要激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意识。音乐创新教育理论体系分为多个阶段,从学前音乐创新教育一直到大学音乐创新教育,以及特殊音乐、社会音乐以及终身音乐的创新教育等等。音乐创造就是在音乐中淋漓尽致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音乐创造放在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本文简要概述了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下音乐创造教育的创新学基础和哲学基础,并探讨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策略。

一、音乐创造教育与创新学基础

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与创造从不曾离开,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得到培养,创造原理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音乐创新包括能力、精神和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也可以看出学生了解并掌握创造技法的程度。音乐创造力是学生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技能和水准,包括即兴创作、音乐改编、音乐工具制作等等多种能力。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发散性批判性的创新性意识。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多元音乐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体验、突破和创新。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内在,是敢于创造、探索的价格特质。在音乐实践活动和审美过程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对创造的认识,培养学生对音乐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音乐创造教育与创新学哲学

(一)音乐教育哲学观

音乐教育哲学在不断发展,审美、实践与创造等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正在向国际化、多元化迈进。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由雷默提出并完善,其认为音乐是自律的,强调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由埃利奥特提出,强调音乐的实践性,主张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的体验。创造音乐教育哲学观是我国音乐教育家王耀华提出的,其强调音乐的艺术特征和人的创造能力,将师生放于同等的创造主体地位。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强调音乐创新与时代随行。以创造为核心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创新,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创新,从而形成师生“双主体”的音乐创新。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并非是与审美、实践、创造等音乐教育哲学观相悖,而是将这些音乐教育哲学观的精华进行汲取、融合,使其相互补充和完善,从而符合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

三、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策略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以“创造音乐”的方法为核心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学生自发进行音乐创造,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兴趣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传统有着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一方面要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历史文化传统。此外还要对现实有着透彻的了解,如各民族生活中的音乐创造的发展趋势。这些都要求培养学生了解怎样来创造音乐的关键问题,找到创造音乐的方法就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创造的兴趣和能力。

(一)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音乐的精神,并为之努力。因此,课程可以包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课程。以音乐理解为音乐教育课程的基础,以音乐创造为核心,以音乐表现为载体,使课程能够被学生接受。

(二)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课程实施

要建立一个“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突出了师生同为创造者的特性。不仅是在课程内容的采用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且在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都是以双主体为基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进行学生的创造。在音乐创作等活动中,真实的体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在活动中体验和认知,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此外,应注重音乐教育的发展性。在教学评价中,逐渐形成自评、互评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创造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弘扬创造能力的本性,更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需求。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完善了音乐教育学的理论架构,提升了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助推了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需要得到教學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支撑,教学模式需要融入、超越与创造,呈“双主体”式。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赋予创新,形成音乐的不断创新,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毕红艳.试论中西方音乐教育思想在音乐课标中的运用[J].音乐天地,2012,(02).

[2]蒋玲玲.以“音乐体验”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哲学观——《音乐教育的哲学》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2,(04).

[3]罗凌,汤卢.音乐教育思想的跨文化交融与冲突——以改革开放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发展为例[J].美育学刊,2015,(01).

猜你喜欢

哲学观音乐教育创新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