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豫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2015-05-30孔尧震
孔尧震
摘要:豫剧作为中国的五大劇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自然而然的闪耀着别样的光辉。在戏曲的碑林中凸显出自己的特色,是先人们留给中原儿女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近些年来豫剧的发展似乎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窘迫局面,社会上对于豫剧保护的呼声此起彼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豫剧教育 兴趣教学 素质教育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对精神文化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由此可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中国地大物博,五千年的积淀为炎黄子孙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瑰宝,也在世界的文化碑林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辉。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精神文化的建设紧密相连,关注、传承中华宝贵文化已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心愿,也成为了他们担在肩头的重责。
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是中华文化中一抹馥郁迷人的色彩,一直散发着别样的芬芳。无论是国色天香、运气婉转的京剧,亦或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黄梅戏都有着让人着迷的独特魅力。中原沃土孕育了众多戏曲形式,酣畅淋漓、精彩纷呈的豫剧也就这般脱颖而出了。它是中国五大剧中之一,同时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它的现状与发展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在不断强调精神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不禁有着这样的疑问:豫剧现如今的发展如何?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
就近些年来笔者的观察和调查来看,豫剧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现如今,新旧文化的矛盾日益冲突,公共群众对于豫剧的关注度呈现出衰减的迹象,前些年兴起的“豫剧热潮”也在渐渐减退。对于戏曲文化的前景发展来说,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何以“传承”。放眼于整个戏曲界,戏曲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断层”的尴尬局面。戏曲演员严重老化,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戏曲行业的中坚力量就显得赢弱了许多。戏曲表演的曝光率较低,关注度小,群众对于戏曲艺术的热爱程度远远不够。戏曲艺术的受众面呈现出了“老龄化”的趋势,这是极其不乐观的。在笔者看来,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只有与教育相结合,豫剧文化才可以更好、更完整地发扬下去。寻求合理的传承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我们要研究的重中之重。通过更好的形式将豫剧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必能够为其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笔者经过一年的仔细调查,从“素质教育”“课外培训”和“中专院校招生”三个方面入手,仔细探究豫剧教育发展现状,剖析豫剧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试着对今后的健康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豫剧进课堂”的进展性
早在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教育部就发起了“戏曲进课堂”的批文,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开展京剧进课程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经典京剧唱段。在当时就有群众呼吁,应该把豫剧、昆曲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也纳入教材中。笔者从资料上获悉,河南省并不在10个实验省(市)当中,但河南省往年的音乐课程中也含有传统戏剧,只不过不做强行执行,各市县可以根据自身的授课情况决定教学内容。在绝大多数的音乐课堂上,京剧、豫剧的教学都是穿插在歌曲当中,主要是以欣赏为主,很少系统地学唱。由此可见,在河南省中小学的教学中,豫剧学习所占的比重是很轻的。这当然有很多层面的原因,首先是缺少系统的戏曲教材,选曲、备课都面临着困难。其次是缺少专业的戏曲教师,中小学的音乐老师鲜少有人受过专业的戏曲教育。而戏曲名家的数量有限,聘请费用又过高。而且音乐教育本就不参加考试,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大、学业重,这都使得他们缺少学习豫剧的动力。种种原因累积起来,学生接触豫剧的机会就少之又少。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参观上海展览馆的十年科技成果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更是未来的臂膀。他们的成长不仅仅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更延续着文化的传承。同样,豫剧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从娃娃抓起。豫剧文化的传承应该放眼全国,将这种地域性的优秀文化广泛推广。然而就目前来讲,仅仅是在河南省内,它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轻的。孩子拥有强大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对新鲜的事情总是感到好奇。然而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专业的引导,需要导师的教育和鼓励。如果学生对豫剧的认知度小,那便自然与其越来越疏远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接触豫剧的机会,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豫剧的传承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二、合理展现豫剧的趣味性是关键
再来看看戏曲培训中心的现状。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豫剧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演唱及其口语化,别样的魅力自然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它是中老年群众的最爱,想必也有年轻人对豫剧抱有兴趣。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音乐培训中心,学习西洋或是中国传统乐器,也有不少的孩子学习声乐。那么是否有孩子接受豫剧课外培训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从2013年至今走访了多所戏曲培训中心,掌握了实属的资料。根据了解,大多数的培训中心都在小型教室授课,有的教师选择在自己的家中直接进行唱腔教学。而授课的对象的平均年龄基本上为10.2岁,多数还在上小学。性别以女生居多(男女比例为1:5)。他们学习豫剧的平均年数为3.8年,很多学员在升入初中之后就因“学校课程紧,学习压力大,业余时间较少”的原因而放弃了豫剧学习。笔者也对他们的“学习目的”进行了提问,这些孩子中有将近半数的人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豫剧”,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让我学豫剧”。另外一小部分的孩子表示自己学习戏曲是为了升学(报考中央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专业戏曲院校)。只有将近30%的孩子表示“自己喜欢豫剧,想要学习豫剧”。
这份调查结果也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時代的发展真的让我们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真正喜欢、热爱豫剧的孩子少之又少,豫剧人才的储备资源青黄不接,豫剧文化又怎能够改进革新,重现生机?当今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也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西洋乐器比较“上档次”,认为学习豫剧不够“高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够准确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带有浓浓民族文化特色的豫剧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一块珍宝。我们在接受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保留住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对于戏曲文化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更是对家长审美的考验。
三、戏曲专业院校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事实上,中专院校戏曲专业的招生情况也面临着极大的问题。目前在中国除了专业的戏曲学院外,可以说几乎绝大多数本科高校都是不开设戏曲专业的,中专院校一直担负着培养戏曲年轻演员的重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专教育的发展决定了专业戏曲演员培养的现状。可是近些年来,中专院校戏曲院系招生数据却呈现出了戏剧性的下滑趋势。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自2011年以来,中专戏曲院系的招生数量年年下降,很多学校2013年的招生数量还不及2011年的四分之一。然而事实是,自2011年开始,招生形势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滑。老师们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认真尽职,在各个招生的县文化局进行初试选拔,在本校进行面试选拔。面对如此负责专业化的选拔,呈现出热情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国家对中专学校的大多数专业实施了学费全免的政策,唯独艺术类专业不能够享受此政策。艺术类学生四年的学习仍需缴纳一笔不小的数目。同时,自2012年开始,地方保护的特点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学校的规模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范围,每年流失的生源过多,就面临着无法继续办学的危机。因此从2012年开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始不支持中专的招生工作,使中专的招生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中专学校对戏曲教育的顺利与否在戏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戏曲教育的不顺利让豫剧的发展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窘局面,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滑,最终将导致中专院校将无法向社会输送优秀的戏曲人才。豫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兴力量的涌入,年轻戏曲演员的加入可以为豫剧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清醒的认识到,豫剧的发展仍然依靠着老一辈艺术家的付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需要年轻力量的支持。因此,中专院校对于戏曲专业的发展和规划需要做出一定调整,更需要制定出更合理的改革方案。
四、结语
随着调查的深入,笔者也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戏曲教育对于豫剧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精神文化的保护和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支持与协助,更需要年轻戏曲能量的支援。无论是近几年兴起的“汉服热”,还是有人不断呼吁着的对“中国传统节日”保护,亦或是受到许多人喜爱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他们都表达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和喜爱。对于豫剧同样也是,无论是在小学初中,在戏曲培训中心,在中专院校亦或是在专业的戏曲院校中,它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它也需要刷新豫剧在群众心目中的存在感,使群众感受到豫剧的魅力,热爱、喜欢它。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更好的形式把它传承下去。豫剧文化是中原儿女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民族的精粹传承已久,决不能在我们这里衰落。“豫剧要从娃娃抓起”,豫剧发展极其有必要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大它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需要通过活动来带领群众感知它的艺术风格,需要宣传和呼吁对于豫剧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想要让豫剧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就必将需要我们的努力与保护。而这一切,都跟豫剧教育密不可分。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5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河南豫剧教育的现状调研与思考》,项目编号:2015-GH-469。
参考文献:
[1]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2]薛中君.豫剧的传统与革新初探[J].戏曲艺术,2006,(04).
[3]宁登一.浅谈豫剧的流派与音乐特点[J].大江周刊:论坛,2012,(09).
[4]陈国华.戏曲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探析——以豫剧为例[J].艺术研究,2001,(03).
[5]谭静波.“梨园春”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影响和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1,(03).
[6]张亚利.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对郑州市十所中学豫剧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年
[7]刘红.浅析京剧进校园的意义[J].神州.中旬刊,2013,(01).
[8]徐忠奎.豫剧发展过程中的危机和保护[J].戏剧之家,2013,(09).
[9]张瑜,王乐为.浅析豫剧的音乐特征[J].艺术研究,2013,(03).
[10]刘明.河南豫剧的发展特点及困境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