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高新区产业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2015-05-30李红侠刘要红

2015年28期
关键词:产业创新高新区对策

李红侠 刘要红

作者简介:李红侠(1974-),女,辽宁铁岭人,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刘要红(1969-),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摘 要:勿需置疑,高新区经济增长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到目前为止辽宁省已经建立了1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总量的30%以上,对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就业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阻碍高新区快速发展的桎梏。本文就辽宁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制约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产业创新;对策

1.辽宁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辽宁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作为全省经济崛起的龙头和先行区域,更应率先垂范,通过辐射作用来拉动辽宁经济的整体发展。然而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实践,辽宁高新区的发展逐渐出现后劲不足。例如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完善和产业竞争力偏弱等问题,这些将成为阻碍辽宁高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1.1产业结构单一,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我省大多数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由于受资源约束和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基本相似,互补性不强。区域内主要以电子、化工和生物制药技术为主。高新区内小企业居多,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相对来说大连高新区发展的比较快,但对整个辽宁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牵领作用,没有形成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

1.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偏弱

我省大多数高新区企业只注重技术引进,却忽略了技术的再创新。片面追求创新行为短期化,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再加上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储备有限,传统产业占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偏少,尤其是能够引领高新区发展的高端产业更少。最终导致高新区产业竞争力偏弱,没有显示出高新区产业组织的活跃态势。

1.3金融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

我省大多数高新区,自筹资金往往还是许多科技型企业创办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我省大多数高新区企业尚处于早期研发或初创阶段,许多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自身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所以不愿意介入,导致大多数高新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局面,再加上地方政府提供的专项扶助资金也非常有限,不足以为企业科研开发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因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引导力度不够

我省高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等方面尚未形成跨部门、跨地区的政策协同机制。政府又缺乏统一部署和协调,引导力度不够,使得我省大多数高新区企业处于各自封闭、自然发展的状态,并没有显示出高新区应有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威力。

2.辽宁高新区产业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2.1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创新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创新,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单一或雷同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在重视自身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生物研发、健康管理、金融服务等新兴业态的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和大项目为牵动力,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真正起到高新区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2不断营造创业环境,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取决于人的智慧,高新区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吸纳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努力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同时还要不断营造创业环境,积极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和创业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打造品牌,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进而实现技术创新。

2.3拓宽和完善融资渠道,实现金融体系创新

产业和技术创新离不开财力支持,所以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模式,加大地方财政投资力度,另外要积极推动高新区企业上市融资,尤其是支持企业在国外上市。同时,政府要协助搭建资本平台,加快引进风投公司,组建创投公司、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争取国家或省市政策性资金支持,进而增强扶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和高效率的融资体系。

2.4强化政策扶持及引导,实现政府职能创新

政府在创新服务思路、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上多下功夫,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发挥好政府在转型升级中的协调作用。针对宏观环境变化,切实加强政策分析和研究,努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和跨部门协同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政府要主动帮扶和引导企业发展,为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企业通过创新求得生存,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创建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万田,于畅.从高新区到创新园区-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区转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0—42

[2] 郭西虎,周毅.中国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3] 范建民.基于开放式的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23—27

[4] 本溪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5]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产业创新高新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崇左市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对广西产业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