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控营运风险

2015-05-30秦杨

2015年29期
关键词:营运预警风险管理

秦杨

摘要:商业银行如何把握契机,适应新形势下集中化的营运流程再造模式,实现风险管控目标的三个转变,积极改变风险监控模式、检查督导模式,提升人员素质,实现营运风险管理转型。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防控

随着商业银行营运工作转型的不断推进,当前其营运机构的运营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柜面营运人员由会计操作型向业务受理型和服务营销型转变。相应的风险由以柜面操作型为主向“操作型+系统型+道德型”相结合转变。二是业务流程由柜面独立操作向“前-中-后台”分离操作转变,带来了操作链条延长可能引发的业务连续性潜在风险。三是风险监控模式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为主转变。因而对系统预警能力、风险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变化,商业银行营运风险管理工作如何转型,已成为摆在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营运风险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营运风险管理工作现状

首先从人员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人员变动频繁、新员工占比较高、营运人员面临转型等多方面压力;系统方面,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与银行脱媒现象导致商业银行频发更替操作系统,新系统上线后营运人员熟练掌握新系统尚需时间;流程方面,主要体现在营运集中化处理带来的风险管控模式的变革;手持终端设备大范围推广、单位结算卡、第三方支付平台、假网站等新业务、新产品上线带来了新的风险与管控模式;普惠性网点的建设促使前台风险管控要求随之发生变化。

(二)商业银行营运工作风险管理的几个转变

随着商业银行营运工作转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运营格局将逐步形成“前台受理、集中处理;现场审核、远程监控;事中控制、核查确认”的全新业务营运格局和业务处理模式。为适应上述变化,商业银行营运风险管理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

首先是由柜面操作风险为主向“操作型+系统型+道德型”相结合转变。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的进一步集中,新的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切片化、前后台分离等手段有效的防范的操作风险,营运风险将更多的倾向于由于系统引发的资金声誉风险及由于人员道德失范带来的各类风险。

第二是操作链条延长可能引发的业务连续性潜在风险。商业银行营运流程再造后,原由柜面经办人员一人或两人完成的工作,将通过新的系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前、中、后台的流转,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中心全国集中乃至全球集中,因此单笔业务的任务流可能通过系统异地交互完成,业务流程截点增加、如开户、放款等许多业务由短流程变为长流程业务。在商业银行内部,各业务截点衔接是否顺畅,在面临特殊业务压力的情况下,业务连续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将成为商业银行需关注的重点。

三是以后事后监督为主的风险监控模式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为主的模式转变。随着大数据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银行间支付体系愈发完善,通过各地区人民银行的先进系统与商业银行内部的发达网络,基本实现国内资金实时到账,由此带来风险关口前移,商业银行将更为关注风险的事前预警与事中控制,因此对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及商业银行内部的风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营运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一)顺应营运转型,转变营运风险管理工作模式。

一是要区分高频低损和低频高损操作风险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流程优化、前后台分离对高频低损风险事件进行控制;通过设计以实质性资金风险为控制对象的风险预警模式对低频高损风险事件进行控制。合理评估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及损失的可能性,在增加风险管控措施时兼顾效率。如改变以往风险无论大小,一律乱棍打死的大而全做法,在全面考量风险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对风险金额设定阀值,对风险实行分级管理,有效提升风险管控效率。

二是对业务处理中心、基层营业机构实现差异化风险管理。业务处理中心层面应重点关注中后台集中操作风险和与流程链条中各机构业务衔接方面。分行业务处理中心应更多的关注与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分行基层营业机构的资金划转与信息交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如集中化营运后分行落地业务的处理等。

基层营业机构层面应重点关注风险源头真实性、合规性控制方面,如客户业务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由于业务集中处理要充分依赖现场对业务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所以应确保基层营业机构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三是从产品设计源头入手,实现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在业务创新及流程设计过程中需融入风险评估环节,利用风险团队的专业能力,将风险控制要求前移至事前设计。也就是在业务需求开发投产前全面审视业务需求合规性、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是否完善,并形成相关评估报告,供流程设计人员参考,彻底摒弃“先上线、后优化”的传统大跃进思路,实现系统上线的前瞻性,也为后续业务操作过程中有的放矢的防控风险奠定基础。同时通过事中预警控制、积极查找新业务、新产品存在的风险薄弱环节,及时提示和防控,切实降低风险隐患。

(二)转变检查方式,丰富风险动态监测模型。

一是构造风险管理平台,完善风险监测模型,实现对营运风险科学化、系统化、数据化、标准化管理。在系统设定预警规则,实现对各类业务信息的监控与筛查,有效实现营运风险管控,并伴随新的业务上线与新型风险形式的出现,不断在原有风险监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系统监测范围,丰富监测数据。如实现对非实名办理业务、抹账等信息的预警等。

二是实现实时短信预警功能。加强系统事中控制,在交易中增设高危业务预警阀值,前台操作中一旦触发,系统自动向风险管理人员发送实时短信预警,及时发现、控制风险,将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前移。如对新开户前10笔业务的核实,根据单位客户风险控制需求,对单位客户大额资金划转的实时提醒等,实现银行、客户风险共管。

三是强化对风险事件的动态预判。可以通过完善风险预警监测平台功能,将可疑账户或高风险账户设定一定规则,进行名单式管理,在高风险账户发生业务时,系统提取数据向风险管理部门、开户网点进行预警,并向客户发送提示信息。

四是实现系统参数动态调整。我们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级别模型,针对地区差异、分行规模、客户结构等差异,动态调整预警平台参数,提升风险数据监测的针对性。风险控制参数的动态调整,是提升风险管理工作质效的重要因素。

(三)选用育留,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要提升营运主管的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加强对制度的理解和运用,业务知识的学习及传导,做到全面、准确理解制度,将总分行规章与实际情况更好的结合贯彻,持续提升对不同业务场景的风险判断分析能力。

二是丰富培训形式,加强效果后评估。充分结合新的知识传播途径及方式,可试行将风险案例及制度流程制作成生动活泼、简单易懂的漫画、微信链接等形式,不定期向营运人员推送,促使其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是建立分行双线沟通交流机制。1.分行集中建立代职队伍,为会计主管轮岗轮调、强制休假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制度的风险管控效果。2.进一步加大营运条线人员在分行与网点间的交流力度,开展营运条线人员专家培养模式,建立基层营运网点会计主管后备人才储备库,解决营运人员流动性增大,结构失衡问题,为营运转型注入活力。

三、对来营运风险管理的几点设想

营运工作最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通过流程化链条、系统化工具控制营运风险,降本增效,因此未来营运风险管理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与完善。

一是可以设立个性化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将生产数据借用平台流程嵌入营运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分行对系统数据的个性化提取,满足分行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监控管理的需要。

二是可实现风险监测系统对客户的分类管理。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提取,针对行业类别、客户规模、交易习惯等方面,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从客户资料信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等维度对客户风险实行定量分析,辅之以人工风险识别,形成客户风险等级标识,供风险管理人员进行调阅,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警及防范,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猜你喜欢

营运预警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预警个啥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