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慢品?导出精彩
2015-05-30黄锦东
黄锦东
摘 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又以朗读来表达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的“导读”能真正引领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导读
1.“导读”,要为朗读架起梯子
(1)架起兴趣的直梯,让学生乘兴而上。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会把学生带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在指导中,教师始终要注意兴趣的激发,如“与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先来接受挑战”……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评价,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听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到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你的朗读就像是一曲哀鸣怨尤的曲子,让人心中怆然”……一些充满鼓励性的语言,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读你千遍也不厌。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改变过去单一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架起盘旋的阶梯,让学生们拾级而上。有了阶梯,学生的朗读才能由浅入深,逐步到位,情感逐步激扬。“导读”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据文本内容,为学生铺设逐步上升的阶梯,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步步踏实,水到渠成。例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被捕前”部分,首先,让学生自由试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然后,紧扣“坚决”一词,体会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并试着用适当的语气读。于此,学生还未真正领悟什么是“坚决”;其次,联系上下文以及补充相关资料了解李大钊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坚决地说的;最后,由学生进行想象,朋友、母亲等人是怎样劝他的,此时,李大钊的形象已经很丰满了,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在这个教学片段,为学生铺设了四个阶梯,学生拾级而上,感悟越来越深,感情越来越丰富,想读不好都很难。因此,在“导读”中,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目标,遵循 “感知——理解——表现”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朗读训练,为朗读架起阶梯,让孩子们拾级而上,享受感情朗读的审美情趣。
2.“导读”,要为朗读提供捷径
(1)想象画面导读法。“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词语是一幅画,一段话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在指导朗读时,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走进画面,然后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把“画面”读出来。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中“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这一重点句,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背景资料,想象嘎羧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大放异彩,此时,一头怀旧、感恩、忠诚、善良的战象让学生们浮想联翩。在想象中激发情感,于是,美丽的画面回荡在学生们的脑中,满腔的情感在朗读中喷涌而出。
(2)抓重点词句导读法。重点词句是一篇文章中出色的点缀,犹如一双双眼睛,眨着眼,闪耀着美丽的光芒,擦亮这些美丽的“眼睛”,就能看到“心灵”深处,也就是文章蕴涵的精华所在。例如,在“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中“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抓住“投向”这个语言品味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投向,一般是石头、铅球等物体,而目光用“投向”,这是为什么呢?抓住了矛盾的焦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仔细推敲,慢慢玩味,自然就能品出三十万人对毛主席的尊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联系生活导读法。语文即生活,学语文离不开生活的大环境,生活中的点滴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為教师,就是不断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去开发另外一笔财富。当然,“导读”也离不开生活。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你有被火烧过吗?又是什么感觉呢?学生畅说,再让学生带着这种刺痛的感受去读这句话。
(4)借助插图、多媒体导读法。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来“导读”,往往能另辟蹊径,通往光明,既点燃了学生的情感,又能含咀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朗读中与文本共鸣。例如,“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的教学时,就可以播放英法联军残忍的毁灭圆明园的录像,在观看录像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憎恨被点燃了,再配上悲怆的音乐的渲染,学生读起来,自然就充满着感情。
3.“导读”,要为朗读铺设情感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教学时,教师应先调控好自己的感情,先于学生入情入境,悲亦悲,喜亦喜,从而起到润物无声之效。有人曾说:“教学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它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它像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之光,照亮了上下五千年。”教师的语言在“导读”中悄悄地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总之,在“导读”时,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教科书编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各种“导读”策略,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当学生真正情动于中时,感情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腾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