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5-05-30刘锦屏汪亚男
刘锦屏?汪亚男
摘 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形态受到巨大冲击,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导致当前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问题,出现人际信任危机,这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带来一系列相关问题。重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关系,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原因;对策
在当今社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由于人们的交往大多维持在物质上,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相互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这种现象折射到大学校园,导致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微妙,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也在降低,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研究结果陈述
学者们一致认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水平呈现一种递减趋势,人际信任水平不高。从年级方面来看,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依次为:大四 > 大一 > 大二 > 大三。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高层次学习环境,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加之生活经验不足,思想也相对单纯,集体活动又频繁开展,人际信任度相对就高。随着年级的增长,由新生变老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有了一些世故和圆滑,人际信任度相对就低。到了大四,同窗即将各奔东西,惜别之情油然而生,相互之间不计前嫌,因此人际信任水平在大二大三的呈现低谷后到了大四达到最高值。
二、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原因的“四个”不到位
1.社会“境教”不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有待时日,诚信问题的不时出现,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安全感和信赖感;成熟的市场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完全无视道德法则和人际信任的底线;中国传统文化中“信”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信”的文化逐渐被淡化,传统文化影响减弱;网络立法的不完善,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诚信,却可能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失信。
2.学校“言教”不到位
学校是为培养人而设置的专门机构,方方面面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但有的高校奖惩不够公开透明、奖学金的评选存在人为操作因素、入党不公正、学生干部拉关系谋取职位等等,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使大学生对高校、甚至对政府的信任水平都大打折扣。
3.家庭“身教”不到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亲密程度、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和睦气氛等都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有重要影响。父母若能给予子女更多的人际信任示范,就容易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加剧,有的父母可能与子女相处的时间会减少,亲密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难以建立;有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缺乏民主,简单粗暴,从而导致子女对父母的不信任,这种心态会辐射到孩子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家庭结构不完整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信任感,在缺乏父爱或者母爱的氛围下,也会对孩子的人际信任造成不良影响。
4.个人“能力”不到位
有些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多,受社会的人际关系影响较大,人际沟通能力较强,但也可能过犹不及,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有些大学生则更多地待在学校中,受学校的单纯人际交往关系影响更大,人际交往经验少,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大学这个开放和封闭并存的环境中,以上两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沟通能力、处事方式的差异。
三、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对策的“四个”到位
1.社会“境教”到位
(1)营建诚信社会氛围。经过“境教”,大学生都在不同水平上学会了在社会中求生存,成为社会化的人。营建诚信社会氛围,必须有制度建设,机制跟进,监管到位,处罚分明。只有把诚信作为一项重要要求和标准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规章制度中,通过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行为。营建诚信社会氛围,使大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激励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增强大学生自信,从而提高人际信任水平,并且最终也将提升社会的总体人际信任度。
(2)健全诚信法律体系。道德为法律的施行鸣锣开道,法律则成为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即所谓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通过健全诚信法律体系,激发大学生主动构建一种诚信秩序,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言行中,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人际交往方式,进而重塑大学生和谐人际信任关系。
2.学校“言教”到位
(1)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通过制度去规范人们的基本行为,使人们树立起基本的信任准则。同时,高度重视大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完善工作法规,创建公平、公开、透明的制度规则。
(2)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立起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教师要践行“终身学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敬业奉献,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时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大学生。
3.家庭“身教”到位
(1)身教重于言教。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教导儿童“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历史上,大凡那些教子有方的人,都能够言传身教,典型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曾参杀猪教子是其经典案例。
(2)家教方式民主。家长在工作之余,应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进行正确引导,提倡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 一方面,尊重子女,与其平等交流和沟通,使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得到积极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子女,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至善,这样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信任度。
4.个人“能力”到位
(1)遵循交往信用原则,学会使用交往技巧。在人際交往中,信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往原则,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其实质就是未遵循交往信用原则。信用一方面是指交往双方要说真话而非假话,即所谓“言必信”;另一方面是指交往双方要遵守并履行诺言,即所谓“言必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要努力实现或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努力做到取信于人。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方面,一是掌握语言艺术。二是把控非语言艺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
(2)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人格。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其重塑是最终解决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关键环节。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人性和价值的标志。道德人格本身就是一种纯善的人性,是一种珍贵的价值。
总之,扭转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现状,需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关系。
(作者单位:刘锦屏 曲靖师范学院;汪亚男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